(1962-),男,福建莆田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7月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7月厦门大学数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福建中学数学》主编、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培训对象培训基地首席专家,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初等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福建省教育学会数学教学委员会副理事长.担任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等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主要从事同调代数、代数表示论、范畴的表示及其应用、考试命题等研究,已在J.Algebra,Comm.Algebra,Arch.Math.,中国科学,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参与教材编著3部;主编《学海舵手》丛书.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项以上.指导学生获得国际(美国)数学建模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和多项福建赛区一、二等奖;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全国二、三等奖各1项.1996年被评为校工会工作积极分子;1997年获福建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教学先进工作者、校首届青年教师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99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工作者;2004年获厦门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2006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2010年获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1年12月,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12年9月,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称号. 一、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0.9-1984.6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1984.8—1991.6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86.9--1989.6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在职硕士研究生1991.7--1995.7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任讲师1995.8—2004.6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1995.10-至今福建师范大学任硕士生导师2001.2—2002.2厦门大学数学系国内高级访问学者2001.9—2004.6厦门大学数学系在职博士研究生(2004.6获博士学位)2004.7-至今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二、主要学术成果 (一)主要研究专业、方向 1.基础数学专业:代数表示论、范畴及其表示、同调代数 2.数学教育专业:高考命题研究、高观中数研究、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3.专业硕士(数学学科)方向:高考命题研究、高观中数研究、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4.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学科)方向:高考命题研究、高观中数研究、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二)数学专业主要成果(2001年以前) 1.陈清华.关于优半模.福师大学报(自),1988,4(2):12-17; 2.陈清华.分次环与分次模的几个有限性定理.福师大学报(自),1989,5(2):29-32; 3.陈清华. -环的正合序列及同态定理.福师大学报(自),1989,增刊; 4.ChenQinghua.Ongradeddistributivemodules.NortheasternMath.J.,1994,10(2):273-278; 5.陈清华.分次PS-环.福师大学报(自),1994,10(2):1-5; 6.陈清华.分次Gamma-模范畴.福师大学报(自),1993,9(3):24-31; 7.陈清华.SmashProduct的有限性条件.福师大学报(自),1991,7(3):10-12; 8.陈清华.优半模的一点注记.福师大学报(自),1992,8(3):24-26; 9.陈清华.分次PP-环的一个结论.数学研究与评论,1995,15(3):436-438; 10.郑金荣,陈清华.半模的诣零根与幂零根.福师大学报(自),1992,8(4):28-31; 11.郑金荣,陈清华.多余与本质子半模.福师大学报(自),1994,10(4):20-26; 12.郑金荣,陈清华.整环上矩阵可对角化的一个结果.福师大学报(自),1992,8(2):23-26; 13.苏希鲁,陈清华.关于不定方程 的一些结论.福师大学报(自),1990,6(4):34-38; 14.陈清华,刘玉记.关于Frobenius问题的一个结果.福师大学报(自),1995,11(3):33-37; 15.周忠眉,陈清华.多项式环及特殊上三角矩阵环的分次与非分次性质.福师大学报(自),2001,17(2):10-14; 陈清华.Bass环与分次Bass环.福师大学报(自),2001,17(1):4-9; 陈清华.关于分次V—环.福师大学报(自),2001,17(3):6-9; 18.周忠眉,陈清华.分次NP—环与分次PS—环的一点注记.漳州师院学报,2000,13(2):24-26; 陈清华.分次Γ—环的Maschke定理.福师大学报(自),1998,14(1):10-13; 陈清华.分次Γ—环的J—根,底座和链条件.福师大学报(自),1996,12(2):16-21; 陈清华.关于挠自由群分次环的注记.数学研究,1995,28(4):46-48; 陈清华.BCI—代数的Wn—根.闽江学院学报,2002,23(2):5-7,9; 23.林新棋,李长安,陈清华.交换群层的正合序列与同态定理.数学研究,2001,34(2):132-137. (三)数学专业主要成果(2001年以来) 1.ChenQinghua,LinYanan.Recollementsofextensionalgebras.ScienceinChina(SeriesA),46(4),2003:530~537(SCI检索) 陈清华,林亚南.扩张代数的recollement《中国科学》,33(2)2003:354~360; 2.ChenQinghua,LiChang-an.Characterizationsofgradeddistributivemodules.AlgebraColloquium,9(3),2002:313~320(SCI检索); 3.LinYanan,ChenQinghua.Decompositionsofhammocks.AlgebraColloquium,3(2):183~192; 4.陈清华.导出范畴的导出等价及应用.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4:1~87; 5.陈清华.分次直投射模及应用.数学研究与评论,21(4),2001:615~618; 6.陈清华.管子模拟遗传的自同态代数.厦门大学学报,42(1),2003:1~4; 7.唐丽丹,陈清华.关于拉回与推出.数学学报,50(4),2007:759-774; 8.陈清华.Repetitive代数的导出等价.数学进展,2008年4月; 9.陈梅香,陈清华.粗糙模的正合序列和同态定理.福师大学报(自),2006,22:5-9; 10.陈梅香,陈清华.ANoteOnTheGeneralizationoftrivialextensionalgebras.TheSoutheastAsianBulletinofMathematics,2008(32):243-249; 11.唐丽丹,陈清华,龚梅勇.关于集体拉回、I-拉回及广义拉回的一点注记.福师大学报(自),2007,23(2); 12.郑敏,陈清华.扩大(G,H)-分次环.福师大学报(自),2007,23(1):9-12; 13.蔡菊香,林妹珠,陈清华.半群分次范畴上的模范畴.Galois盖与Smash积,福师大学报(自),2007,23(1):5-9; 14.陈清华,郑敏.Recollementsofabeliancategoriesandspecialtypesofcommacategories,J.ofAlgebra(SCI),2009,321:2474-2485; 15.陈梅香,陈清华.三角monomial代数的张量积.福师大学报(自),2007年11月; 16.陈梅香,陈清华.THEAUTOMORPHISMSOFTRIANGULARALGEBRAS.数学杂志(J.ofMath.(PRC),2010,30(4):587-594; 17.郑敏,陈清华.GradedandNongradedPropertiesofPartialTiltingModulesandTiltingModules.J.Math.ResearchandExposition,2009,29(2):317-326; 18.陈清华,唐丽丹.Recollements、IdempotentCompletionsandt-StructuresofTriangulatedCategories.J.ofAlgebra(SCI),2008,319:3053-3061; 19.曾灿波,陈清华.K上G-分次范畴的平凡扩张.福师大学报(自),08年3月; 20.林妹珠,蔡菊香,陈清华.自由半群作用范畴的Galois盖与斜半群作用范畴.福师大学报(自),2007,23(4):1-4; 21.连冠勤,陈清华.关于完备化函子.福师大学报(自),08年7月; 22.ZhengxinChen,QinghuaChen.Triangulardecompositionofcompositionalgebrasofdomesticcanonicalalgebras.Comm.InAlge.37:2785–2803,2009; 23.TrivialExtensionofTilting(withMeiyongGONGandWolfgangRUMP).Arch.ofMath.(SCI),2009(93):531-540; 24.林妹珠,蔡菊香,陈清华.半群分次范畴的Smash积.华侨大学学报,2008年7月(Vol.29 No.3,2008:455-458);25.陈逢明,陈清华.K次Lucas数列 线性递推关系及其矩阵中的应用.福师大学报(自),09年7月,09年5月25卷3期:1-4; 26.陈梅香,陈清华.平凡扩张代数A∝M的Generic模.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2009,No.2:1-5; 27.杨忠鹏、严益水、陈清华.关于Hermite与次Hermite二次矩阵方程解的研究.北华大学学报(自),2009,10(3):1-5; 28.严益水、杨忠鹏、陈清华.关于二次Hermite矩阵方程解的注记.福师大学报(自),2010年1月,26(1):1-4; 29.薛蓉华,严益水,陈清华.加法范畴的极限范畴是加法范畴.福师大学报(自),2010年11月,26(6):16-19; 30.周振强,郑碧霞,陈清华.Abel范畴的正合列与同态定理.福师大学报(自),2011年1月,27(1):14-18; 31.冯清,江维,陈清华.拉回的第六等价定义及其应用.福师大学报(自),2011年1月,27(1):19-22; 32.张锦州,陈荣群,周振强,陈清华.酉矩阵的一个新判定.福师大学报(自),2011年1月,27(1):23-25,29; 33.陈逢明,陈清华,罗文.K次广义Fibonacci数列 的一个线性恒等式.福师大学报(自),2010年11月,26(6):12-15; 34.冯清,范馨香,陈清华.函子范畴与K范畴.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0,5:9-12; 35.江维,陈清华.关于函子范畴的一点注记.福师大学报(自),2011年9月,27(5):6-9; 36.薛蓉华,严益水,陈清华.几类特殊范畴极限范畴.福师大学报(自),2011年9月,27(5):1-5; 37.江梅,陈清华.完全范畴与平凡扩张.福师大学报(自),2011年9月,27(6):11-14; 38.薛蓉华,严益水,陈清华.Oncolimit-categories.数学杂志(J.ofMath.(PRC)2012,32(3):439-446; 39.连冠勤,陈清华.Abel范畴的推出范畴与平凡扩张.福师大学报(自),2012年3月,28(2):1-3,26; 40.连冠勤,陈清华.关于Karoubian范畴的推出范畴的一点注记.莆田学院学报, 41.叶长信,陈清华.具有两个对象的预加法范畴的刻画.福师大学报(自),2012年3月,28(2):4-6; 42.范馨香,张锦州,陈清华.k上G-范畴的局部化.福师大学报(自),2012年5月,28(3):1-5; 43.郑敏,陈清华.分次环与K-群.福师大学报(自),2012年5月,28(3):6-9; 44.郑敏,陈清华.Abel范畴的平凡扩张、Recollement和应用.数学进展(接受); 45.薛蓉华,严益水,陈清华.极限范畴与平凡扩张.福师大学报(自),2012年11月,26(6):1-5; 46.QinghuaChen,ZhenqiangZhou;JingzhouZhang,RongqunChen.TwoApplicationsofMatrixVolume.HokkaidoMathematicalJournal(接受) 47.唐丽丹,陈清华.Recollement中三角范畴的维数.福州大学学报(自),2012年12月,40(6):704-706; 48.唐丽丹,陈清华.三角范畴的Recollement与Abel化.莆田学院学报,2012年10月,5:1-4; 49.陈建辉,陈清华.关于K-Abel范畴的一点注记.福师大学报(自),2013年1月,29(1):5-8; (四)数学教育主要成果(2005年以来) 1.叶雪梅,周哲彦,陈清华.基础教育改革:高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増刊); 2.冯精华,陈清华.对人教版(A)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以数学1为例.中学数学教与学,9,2005:44~46; 3.袁智强,陈清华,周哲彦.高中数学新课程:思考与行动.福师大学报(自),2006,22:5-9; 4.冯红果,苏少卿,陈清华.“三阶幻方”的制作与推广.龙岩学院学报,2006,24:45-50; 5.冯红果,苏少卿,陈清华.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6,10:18-19; 6.陈清华:多项式理论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福建省《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第四次研讨会,2005; 7.李云杰,陈清华.由一道高考题说一次分式递推数列.福建中学数学,2007.2:25-28; 8.陈清华,钟宜福,冯精华.浅谈矩阵的初等应用.福建省《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第三次研讨会,2005; 9.袁智强,陈清华.中学数学专家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获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一等奖; 10.2007年高考数学“课标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10:1-3(排名第二); 11.余弦定理在四面体中的另一种推广及应用.中学数学研究2007,8:18-19(排名第二); 12.2004年至2007年普通高考福建省自行命题数学文科试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年12月(排名第三); 13.2004年至2007年普通高考福建省自行命题数学理科试卷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7年11月(排名第二); 14.湘教版教材《矩阵与变换》简介.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年3月(排名第二); 15.课标课程背景下数学习题设计研究.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2月(排名第二); 16.《矩阵与变换》概观.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3月(排名第二); 17.由一道高考题谈起.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3月(排名第二); 18.逆矩阵的求法与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4月(排名第二); 19.计算二阶矩阵n次方幂的公式及其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5月(排名第二); 20.伸缩变换及其在有关面积求解中的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6月(排名第二); 21.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一):试卷的总体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6月(排名第三); 22.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二):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考查分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6月(排名第二); 23.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三):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分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6月(排名第二); 24.数学模块测验的功能与命题方向探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7月(排名第二),中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摘,2008年11期(上); 25.“算法”试题的分析与思考.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7月(排名第二); 26.2007年数学高考四川卷(理)第22(III)题别解的纠正.数学教学通讯,2008年6月(排名第二); 27.以数列为例谈日本高考试题对我国试题编制的启示.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8月(排名第二); 28.《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概观.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9月(排名第二); 29.一道高考试题对编制开放型试题的启示.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9月(排名第二); 30.极坐标及其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10月(排名第二); 31.空间斜坐标系的建立和应用.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11月(排名第三); 32.谈美国PSAT试题对我国高考数学科命题的启示.数学通报,2008年10月(排名第二); 33.数学高考命题的“导向”与“影响”.福建教育,2008年10月(排名第一),38-39; 34.高等代数的“居高”与“临下”.漳州师院学报,2008年10月(排名第二),3:115-120; 35.黄耿跃,陈清华.参数方程的应用.福建中学数学,08(12):2-4; 36.熊成华,陈清华.中考试题功能之考查潜能分析.福建中学数学,08(12):12-14; 37.潘灿丽,陈清华.柯西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及应用.福建中学数学,09(1):1-3; 38.郭海萍,陈清华.勤于解题反思完善解法体系.福建中学数学,09(2):17-20; 39.杨恩彬,柯跃海,陈清华.基于选拔的高考试题编制研究(一)——创新题编制研究(1).福建中学数学,09(3):1-4; 40.杨恩彬,柯跃海,陈清华.基于选拔的高考试题编制研究(二)——创新题编制研究(2).福建中学数学,09(4):1-3; 41.郭海萍,陈清华.一道省质检题的另解及探究.福建中学数学,09(5):6-8; 42.邱云,陈清华.运用合情推理探寻问题本质.福建中学数学,09(5):9-11; 43.黄耿跃,陈清华.2009年福建省质检解析几何题的高数背景探究.福建中学数学,09(5):17-19; 44.潘灿丽,陈清华.2009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四):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分析.福建中学数学,09(6):6-8; 45.陈琛,陈清华.2009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五):应用意识的考查分析.福建中学数学,09(6):8-10; 46.
三、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 1.担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课程:高等代数、近世代数、高等代数选讲、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基础教育改革专题选讲; 2.担任研究生教学的主要课程: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抽象代数学、同调代数、环与模范畴、分次环理论、代数表示论基础、导出范畴理论基础、代数几何、李代数及其表示,范畴论基础. 四、获奖情况 (一)综合性获奖 1.1997年,获福建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2.1997年,获福建师范大学教学先进工作者; 3.1997年,校首届青年教师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4.199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 5.199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 6.2004年,获厦门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 7.2006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8.2006年9月,获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嘉奖令; 9.2006年9月,获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科技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10.2008年获福建师范大学第六届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以代数系列课程建设为基础,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1.2009年5月,获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嘉奖令(闽师办[2009]29号); 12.2009年11月,获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嘉奖令(闽师办[2009]77号); 13.2010年9月,获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14.2011年12月,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15.2012年9月,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 (二)教学科研获奖 1.中学数学专家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获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一等奖; 2.2006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一项; 3.2006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二等奖一项; 4.2004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一项; 5.2004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一项; 6.2005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二等奖一项; 7.2004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二等奖一项; 8.1997校首届青年教师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9.2006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10.2007年指导美国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一项; 11.作为指导教师,唐丽丹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7届); 12.2008年指导国际(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一项; 13.作为指导教师,冯红果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07届); 14.作为指导教师,冯精华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6届); 15.2007年《近世代数》课程获福建省精品课程((排名第二); 16.2007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17.2008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一项; 18.2008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二等奖一项; 19.2009年指导国际(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项; 20.作为指导教师,郑敏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8届); 21.作为指导教师,汤锦梁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8届); 22.2009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一项; 23.2009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项; 24.2009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二等奖一项; 25.2009年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获校2009届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陈素贞); 26.作为指导教师,连冠勤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9届); 27.作为指导教师,陈荣群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09届非全日制); 28.2010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 29.2010年指导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两项; 30.作为指导教师,冯清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10届非全日制); 31.作为指导教师,潘灿丽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三等奖(2010届非全日制); 32.2011年指导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两项; 33.作为指导教师,周振强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一等奖(2011届); 34.作为指导教师,严益水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11届); 35.2011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一等奖三个队分别是:黄峻坤、刘业辉、王荣波,吴晓楠、张晓敏、杨健梅,庄小城、林洁冰、林永洪;二等奖两个队分别是:李霖、江振伟、陈秋玲,周丹、卢怀泽、赖吟霜); 36.2012年指导美国(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两项; 37.作为指导教师,阮金锋的硕士论文被评为我校2011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其他非全日制研究生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8.完善习题设计系统,彰显习题教育功能.获第八届全国初等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一等奖,2012.8; 39.2012年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一等奖队是:裴岩峰、周航、李雅萍;二等奖3个队分别是:黄璐静、吴小敏、黄少洪,陈雨婕、林超、倪萍倩,王荣波、黄峻堃、刘业辉; 五、社会兼职 1.现兼职: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2013.7-)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分党委委员(2005.7-);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教育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8.5-);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3-) 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2006.10-); 《福建中学数学》主编(2007.9-); 福建省数学会副理事长(2012.11-); 福建省初等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2013.7-); 福建省教育学会数学教学委员会副理事长(2009.4-); 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南部赛区组委会成员、专家组成员(2008.7-); 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9.08-); 《中国初等数学研究》编委(2009.08-). 2.曾兼职: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工会主席,党委委员,代数教研室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教代会、工会常务委员,校工会青工部部长,校工会组织部长;福建师范大学教代会数学系与计算机系代表团团长;福建省数学会初等数学分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福建省数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数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数学会竞赛委员会副主任(2008.10-2012.11);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2012.5-2013.7)、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助理(2004.7-2013.7). 六、专业兼职 莆田学院兼职教授;福建教育学院客座教授;福州教育学院讲座教授. 七、组织会议情况 1.2005年1月,作为常务副组长组织召开福建省高中数学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共三期(福建武夷山); 2.2005年10月,作为组委会主席组织召开福建省数学教育发展研讨会(福建福州); 3.2006年11月,作为组委会副主席组织召开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年会(福建武夷山); 4.2006年7月,作为组委会主席组织召开福建省高中数学新课程高级研讨班暨省学科带头人培训会(福建惠安); 5.2006年5月,协助组织召开国际复分析和复几何学术研讨会(福建福州); 6.2006年4月,协助组织召开福建省《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课程建设第七次研讨会(福建福州); 7.2007年6月,协助组织召开编码与密码国际研讨会(IWCC’07)会议(福建武夷山); 8.2008年8月,协助组织召开福建省“数学类本科专业规范”调研工作会议(福建福州); 9.2003年11月,参与组织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福建福州); 10.2005年4月,协助组织召开“非线性分析国际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泛函分析会议”(福建武夷山); 11.2007年7月,组织召开福建省数学文、理科高考命题人选培训会议(福建武夷山); 12.2008年2月,组织召开福建省第二期普通高考省级自行命题教师培训会议(福建福州); 13.2008年6月,协助组织召开调和分析与复分析国际会议(福建福州); 14.2008年11月,协助组织召开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交叉学科研讨会(福建福州); 15.2008年12月12-14日,组织召开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福建三明九中、三明教科所); 16. 2009年1月15日 至 2009年1月19日 ,组织召开福建省第三期普通高考省级自行命题教师培训班(福建省福州市梅峰宾馆); 17.2009年4月10-12日,组织召开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第二次成果展示会(福建泉州七中); 18.2009年11月17-21日,组织召开2010年福建省自主命题教师研修班(数学学科)”(福建武夷山市); 19.2009年12月4-6日,组织召开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第三次成果展示会(福建松柏中学); 20.2010年4月2-4日,组织召开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第四次成果展示会(福建福鼎第一中学); 21.2010年4月9-11日,协助组织“用MATLAB和建模实践改造线性代数课程”第二届教学研讨会(福建武夷山) 22. 2010年7月11日 (周日)- 7月16日 (周五)组织召开第12届全国代数表示论会议(福建武夷山); 23. 2010年12月3日 至5日,组织召开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第五次成果展示会(福建莆田六中); 24. 2011年1月17日 一20日,组织召开2010年福建省高考试卷质量分析暨命题研修会议(福建武夷山); 25. 2011年3月25日 至27日,组织召开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第六次成果展示会(福建养正中学); 26.2012年7月22-27日,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国环与代数专题学术研讨会(福建武夷山); 27.2013年1月23-24日,组织召开《福建中学数学》编辑部迎春座谈会暨《学海舵手》编用交流研讨会(福建福清); 28.2013年3月22-24日,组织召开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课题研究第九次成果展示会(福建龙岩第一中学); 29. 2013年2月19日 -21日,组织召开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国家考试福建省自行命题教师研修班(数学文、理科); 30.2013年6月15-21日,协助组织非线性分析与几何国际会议(福建武夷山); 31. 2013年6月22日 -24日,作为组委会主席,组织召开“第五届国际课堂教学研究论坛”学术研讨会议(福建福州). 八、指导研究生情况 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已毕业)李长安(98级);2004级3人(唐丽丹,陈梅香,蔡菊香);2005级3人(郑敏,龚梅勇,曾灿波);2006级1人(连冠勤);2008级3人(周振强,张锦州,严益水);2009级3人(江维,江梅,叶长信);2010级1人(陈建辉) 基础数学硕士研究生(在读)2012级4人(周兰英,郑丽红,黄菊,赖春环);2014级(杨晓红) 高校在职研究生(基础数学)(已毕业)2007级4人(陈逢明,朱庆喜,陈荣群,刘春华),2008级4人(薛蓉华,冯清,范馨香,丁胜斌) 2011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张小熙 2012级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叶晶 基础数学博士研究生:2012级(李长安);2013级(陈梅香) 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2013级(陈巧珍,陈婷婷,方雅如) 教育硕士(已毕业)李建华1999;柯跃海2000;叶泽军2001;冯精华,钟宜福(2004);冯红果,林艳丽(2005);陈益忠,汤锦梁,郑智红,陈笑容,黄耿跃(2006);熊成华,张夏强,卢云辉,方碧贞(2007);陈琛,郭海萍,陈晓婴,洪扬婷,潘灿丽(2008) 09级教育硕士(与柯跃海老师联合指导)刘桥连,熊小红,黄文彬,涂勇,陈剑颖,林芳,阮金锋,张慧妮,洪伟,陈永民 2010级教育硕士(与柯跃海老师联合指导)吴文中陈耀李桂娟黄东梅张秀蓉李玉虬王琼琼杨秋环 2011级教育硕士(与柯跃海老师联合指导)谢洁琼池国升郑志花姜愍陈小娟 教育硕士(已毕业,专业硕士)2010级:陈淑贞,庄静云 教育硕士(已毕业,专业硕士)2011级:蔡丽冰,林丹群,林锦龙 教育硕士(在读,专业硕士)2012级:许如意,齐虹,杨柳慧,罗薇,方佩佩,柯艺芳,吴晓楠 教育硕士(在读,专业硕士)2013级:洪妍妍,倪莹莹,陈美丹, 祝敏 君;2014级:许智敏,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