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李祎

福建师范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4-04-28

请添加个人简历一、个人基本情况  李祎,男,1971年4月生,山西临汾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数学系副主任,“数学教育”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教育硕士学位点负责人,担任《数学教育学报》编委、《福建中学数学》编委等职。  1993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于西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就职于山西师范大学,2007年至今就职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目前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先后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教育研究与写作》、《数学微格教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等多门课程。  二、科研成果目录  1、文章类  [1]李祎,涂荣豹.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2]李祎,单墫.作“无为”之师,行有为之教,《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10月10日 第3版  [3]李祎,涂荣豹.学习贵在“自得”,《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12月23日 第3版  [4]李祎,贾雪梅.克服对教育理论的庸俗化理解,《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4月14日 第3版  (被《教育文摘周报》2006年第19期转摘)  [5]李祎,涂荣豹.实施数学合作学习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6]李祎.“问”问题中包含着怎样的学问?《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6月10日 第3版  (收录于《2006中国教育年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7]李祎.美国学校数学教育中的“数学交流”,《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9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2007年第1期全文转摘)  [8]李祎.生成性教学资源调查研究——以数学学科为例,《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3期  [9]李祎.从“课程标准”到“课程焦点”——近20年美国数学课程发展及其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7期  [10]李祎.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学习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1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2005年第5期全文转摘)  [11]李祎.从“预成论”到“生成论”——教学观念的重要变革,《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5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8期全文转摘)  [12]李祎.教学生成:内涵阐释与特征分析,《全球教育展望》,2006年第11期  [13]李祎.教学生成的运行机制研究,《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1期  [14]李祎.教学生成的系统特性分析,《教育评论》,2006年第5期  [15]李祎.教学生成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2005年第3期  [16]李祎.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的分析与思考,《数学通报》,2005年第7期  [17]李祎.动态生成观下数学解题教学设计的改进,《数学通报》,2006年第5期  [18]李祎.数学解题应力求简单、自然——读“解题研究”一书有感,《数学通报》,2006年第10期  [19]李祎.应重视和加强数学教育理论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6年第1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2006年第5期全文转摘)  [20]李祎.课堂教学交流中的“偏失”现象透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2期  [21]李祎.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0期  [22]李祎.两则数学课例的比较研究及其教学启示,《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11期  [23]李祎.课堂数学交流研究综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年第8期  [24]李祎.数学命题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教学原则与策略,《数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3期  [25]李祎.近现代中西数学教育思想变迁之因素探析,《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6]李祎.近十年我国教学本质研究之审视,《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摘)  [27]李祎.基于教学生成的数学教学设计,《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年第3期  [28]李祎.数学教师科研选题的原则与策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4期  [29]李祎.数学教研论文的规范化,《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7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摘)  [30]李祎.生成性教学研究述评,《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5期  [31]李祎.“病态”数学教学解析,《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3期  [32]李祎,张国楚.高校文科专业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等理科教育》,2008年第1期  [33]李祎.数学教学中需要克服的两种不良倾向,《教学与管理》,2008年第2期  [34]李祎.教学方式的转型与变革,《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第2期  [35]李祎.在解题中学解题——单墫教授解题思想评介,《数学教育学报》,2008年第2期  [36]邱云,李祎.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理科试卷评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第6期  [37]李祎.论数学解题创新的原则与策略,《数学通报》,2002年8月  [38]李祎.关于研究型课程开发的构想,《中国教育学刊》,2001第1期  [39]李祎.对数学教育史进行分期的新尝试,《教育史研究》,2001年第1期  [40]李祎.刍议数学教育的本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41]李祎,王洁.“问题提出”也应已学生为主体,《数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1期  [42]李祎.高师《数学解题研究》教学改革的尝试,《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43]李祎,鲁正火.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契合困难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0年第3期  [44]李祎.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及改革的若干方法论原则,《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45]张国楚,李祎.高师文科各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研究,《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研究丛书》(数学分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6]李祎.应转变传统的数学教育研究规范,《学科教育探索》,1997年第3期  [47]李祎.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再认识,《上海教育科研》,1997年第7期  [48]李祎.论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说,《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第9期  [49]李祎.论中学数学中应用MM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数学教师》,1995年第7期  [50]李祎.论数学分析教学中整体性原则的贯彻,《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6期  [51]孙名符,李祎.从国际会议看数学教育研究的方法,《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数学论文专辑  [52]孙名符,李祎.数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数学教学研究》,1995年第1期  [53]李祎.关于数学探究学习的认识与思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第1期  [54]李祎.学习引导中教师的启发策略分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年第3期  [55]贾雪梅,李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透视——一种基于教学生成的视角,《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6]李祎.教学生成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57]黄晓琳,李祎.变式教学的有效性浅析,《福建中学数学》,2008年第7期  [58]李祎.基于探究学习的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数学通报》,2009年第2期  [59]李祎.教学生成系统的结构分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2期  [60]邱云,李祎.一个解题错误的调查分析与研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1期  [61]李祎,单墫.高中生个人数学知识调查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第3期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2009年第11期全文转摘)  [62]李祎.为病态数学教学开药方,《中国教育报》, 2009年10月16日   [63]李祎.教学过程观下幼儿园教学准备性之检视,《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7期  [64]邱云,李祎.突出重围演绎精彩,《中学数学》,2009年第7期  [65]李祎.刍议“研课”——对评课的超越和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66]李祎.探究与生成:杜威知识学习观解析,《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第1期  [67]李祎.评议数学新课程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数学教育学报》,2010年第2期  [68]邱云,李祎.对数学教学中甄别生成性资源的几点思考,《中学数学杂志》,2009年第6期  [69]邱云,李祎.展现数学文化,激发“集合教学”,《中小学数学》,2009年第1期  [70]李祎.从本科生实习试教谈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数学通讯》,2010年第7期[71]邱云,李祎.别让“过程”走“过场”——一次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反思,《中国数学教育》,2010年第7期  [72]丁芸,李祎.刍议教学机智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0期  [73]丁芸,李祎.2010年高考数学创新题特征分析,《数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7期[74]邱云,李祎.数学解题教学中动态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中学数学》,2010年第11期  [75]邱云,李祎.一道“高失分题”的调查研究,《数学通报》,2010年第10期 [76]袁小林,李祎.还可以更快吗——质数算法优化的探究,《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年第23期  [77]李祎.探究学习三要义,《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4期  [78]李祎.数学暗示教学初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第10期  [79]李祎,邱云.数学知识不是“铁板一块”——谈数学教师应树立的知识观,《数学通报》,2011年第10期[80]李祎.学会追问“数学”——数学教师成长的重要阶梯,《数学通讯》,2011年第11期[81]李祎.数学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数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82]李祎.躬行践履,自证其成——读《数学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有感,《数学通报》,2012年第3期[83]李祎.提高教师数学素养的“六维度”,《数学通讯》,2012年第10期[84]李祎,王珍.试析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教育导刊》,2013年第5期 2、著作类  [1]专著:《数学教学生成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2]主编:《大学文科数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主编:《大学文科数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4]副主编:《信息技术教学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5]参编:《走进高中新课改:数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专著:《数学教学方法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7]合著:《现代教学论专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李祎,贾雪梅)[8]编著:《中小学数学中的“为什么”》,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三、主持和参与研究的课题  [1]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学生成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A090175],2万元,主持人,在研课题(2009年)  [2]省级课题:教学生成论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2009B098],1.5万元,主持人,在研课题(2009年)  [3]省级课题:新课程观下教师教育改革研究,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H06171],主持人,在研课题(2007年)  [4]校级课题:数学教育硕士培养改革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基金[YJ06001],1万元,主持人,在研课题(2006年)  [5]校级课题:教师专业化的实践探索——案例教学与微格教学在中小学师资培养中的运用研究,山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与建设研究项目,1万元,主持人,在研课题(2007年)  [6]省级课题:21世纪高师数学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配套研究之一,山西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已结题(1998年)  [7]教育部师范司:高师文科各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高等师范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重点课题[JS034A],核心研究人员,已结题(1998年)  [8]省级课题:数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山西省留学基金,第1合作者,已结题(2000年)  [9]省级课题: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山西省留学基金,第4合作者,已结题(2002年)  [10]省级课题:文科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山西省高教改革重点课题,第1合作者,已结题(2000年)  [11]校级课题:中学生数学创造力的培养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科学研究项目,3千元,主持人,已结题(2002年)  [12]校级课题:《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福建师范大学教改项目,主持人(2010年)[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数学教师基于教学的学科知识水平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3YJA880043),主持人(2013年)[14]国家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主持人(2013年) 四、获奖情况  [1]专著《数学教学生成论》2009年荣获第八届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大学文科数学》荣获2004年度山西省省级精品课程,第二负责人  [3]论文“关于研究型课程开发的构想”被评为2002年山西省“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一等奖优秀论文  [4]荣获2005年度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  [5]荣获2002年度山西师范大学“模范教师”称号  [6]2010年福建师范大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7]2010年荣获福建师范大学校长嘉奖令[8]2011年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  先后已培养二十多名研究生。目前有在读博士生1名,在读学术型硕士生7名,另有若干名全日制教育硕士和在职教育硕士。  联系方式liyij1@126.com;fjsfdxsjxy@yeah.net;**                                                                                                          


相关话题/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