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简介——植物保护学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04

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简介——植物保护学

一、流动站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于1999年,依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6月在福建省立农学院农业生物系创建的植物病虫害组,同年9月成立植物病虫害系;1958年更名为植物保护学系;2001年建立植物保护学院,现已发展成集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培养与植物病虫害研究为一体的学术机构。

植物保护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3人、“外专****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福建省优秀专家6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属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4人、“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7人

学院现设有:3个系(本科专业):植物保护、制药工程、生物安全;4个研究所:植物病毒研究所、作物病虫生物防治研究所、应用生态研究所、益虫研究所;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病毒工程与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昆虫生态公共实验室;2个研究中心:福建植物病毒工程研究中心、福建食品生物安全研究中心;1个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点:植物保护学;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植物保护学;5个二级学科博(硕)士学位点: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农药学、生态安全、植保经济。其中“植物病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农业部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为福建省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学科,“植物保护学”一级学科为福建省重点学科。学科建设的“闽台农林有害生物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创新平台”为福建省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海峡两岸特色作物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被认定为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院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创新团队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等。学院还主办2个学术刊物:《生物安全学报》、《武夷科学》。

植物保护学博士后流动站自建站以来,致力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病毒、植物病原生物、分子植物病理、生物农药、昆虫分类、生物防治、昆虫生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等研究,在这些领域优势明显,科研综合实力突出。同时,注重新兴学科的交叉与拓展,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系统分析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环境评价和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二、合作导师:

1、谢联辉院士:植物病毒学、天然产物活性、植病经济学

2、尤民生教授:害虫生态控制、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害虫治理与食品安全

3、王宗华研究员:分子植物病理学、真菌遗传学、分子免疫学

4、关雄教授:生物农药

5、吴祖建研究员:植物病毒学

6、侯有明教授:害虫生态控制、入侵生物学

7、詹家绥教授:植物病害群体遗传

8、鲁国东教授:分子植物病理学、真菌遗传学

9、魏太云教授:植物病毒学、虫传病毒

10、叶秀娟教授:农药学

11、朱虎教授:细菌学

12、邹华松教授:细菌学

13、Prof. Geoff M. Gurr:害虫综合治理

14、王联德教授:害虫生物防治

15、欧阳明安研究员:天然产物化学及应用

16、吴刚教授:抗性生理及机理

三、联系方式

分管领导:侯有明

电    话:0591-83750663    Email:ymhou@fafu.edu.cn

管理人员:林品榕

电    话:0591-83789469     Email:linrong03@163.com

通讯地址:福州市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邮    编:350002

相关话题/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