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祥庆,男,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中国林学会杉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壤学会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理事,福建水土保持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林学会理事、《森林与环境学报》副主编。1993年毕业于福建林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获
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和水土保持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海峡两岸合作国家重点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等课题,有11项成果获国家教委及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Silvae Genetica》《生态学报》、《林业科学》、《植物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第三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第四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和第十二届运盛青年科技奖,入选“福建省百千****才工程”;2003年入选“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4年被福建省政府表彰为福建省“十大林业科技标兵”;2006年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入选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受教育经历:
1987年福建林学院大学本科毕业
1993年福建林学院造林学硕士毕业
1998年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学专业博士毕业
工作经历
1987.07?2000.0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00.01?2001.01 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
2001.02?2009.10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教授
2009.10?2010.04 瑞典农业科学大学,高级访问****
2010.05?2013.03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教授,副院长
2013.03?至今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教授,院长
主要承担课程
博士研究生课程:《Modern Forest》、《水土保持专题》
硕士研究生课程:《全球变化生态学》、《水土保持研究进展》
本科生课程:《环境监测》
研究方向和领域:
1.森林培育和水土保持
2.林木养分高效利用
3.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护
主要科研项目:
1. 2015-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基金项目),磷高效利用杉木基因型适应间歇脉冲供P环境的阶段性响应机制(U**),263万元,主持。
2. 2013-2016,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长汀红壤侵蚀区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技术研究(),183万元,参与。
3. 2014-201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强度侵蚀区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2014BAD15B02),168万元,参与。
4. 2014-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根构型杉木基因型根系营养生态位竞争与觅磷行为(**),80万元,主持。
5. 2012-2014,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专项基金,P高效利用杉木基因型对异质磷斑块的寻觅机制研究(201**),12万元,主持。
6. 2011-2014,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技术引进(2011-4-59),60万元,主持。
7. 201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磷效率杉木对异质磷斑块胁迫的根系可塑性研究(**),34万元,主持。
8. 2009-2011,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南方高效利用杉木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2009N0007),15万元,主持。
9. 2001-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退化地适应型杉木无性系的选择机理研究(**),17万元,主持。
10. 200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耐低P杉木基因型对磷胁迫信号感受及调节机制研究(),19万元,主持。
主要科研奖励:
1. 指导研究生(吴鹏飞)的学位论文《P高效利用杉木无性系适应环境磷胁迫的机制研究》,被评为2011年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 《高效利用土壤磷杉木基因型的筛选研究》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 《南方库区生态公益林的改造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4. 《城市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5. 《福建青冈种群生态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6. 《乐昌含笑育苗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7. 《南方林区林用绿肥资源的调查与筛选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8. 《杉木世行贷款造林环境监测研究》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9. 《炼山对杉木幼林生态系统影响机理及计量评价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10. 《人工林经营中的物种多样性保持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11. 《不同类型迹地炼山替代技术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12. 《楠木人工林生物生态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系列研究》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13. 《马尾松容器育苗轻型基质筛选及指数施肥技术研究》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五)。
代表性论著:
1.Pengfei Wu, Xiangqing Ma*, Mulualem Tigabu, Chen Wang, Aiqin Liu, and Per Christer Ode′n. Root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and biomass production of two Chinese fir clones with high phosphorus efficiency under low phosphorus stress.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11,41(2):228-234.(SCI)
2.Pengfei Wu, Mulualem Tigabu, Xiangqing Ma*, Per Christer Odén, Youlan He, Xintuo Yu, Zhiying He. Variations in biomass, nutrient contents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among Chinese fir provenances. Silvae Genetica, 2011,60(3):85-164. (SCI)
3.Peng-fei Wu , Xiang-qing Ma*, Mulualem Tigabu, Yong Huang, Li-li Zhou, Liping Cai, Xiao-long Hou, Per Christer Oden. Comparative growth,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of seven species of Eucalypt in response to phosphorus supply.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4,25(2): 377-383. (SCI)
4.Xianhua Zou, Pengfei Wu, Nailian Chen, Pan Wang, Xiangqing Ma*. Chinese fir root response to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the soil.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2015,45(2): 402-410. (SCI)
5.Lili Zhou, Addo-Danso Daniel Shalom, Pengfei Wu, Shubin Li, Yayun Jia, Xiangqing Ma*. Litterfall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return in different-ag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s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5, 26(1): 79?89. (SCI)
6.Youlan He, Aiqin Liu, Mulualem Tigabu, Pengfei Wu,Xiangqing Ma, Chen Wang, Per Christer Oden.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needles of Pinus massoniana elite families to phosphorus stress in acid soil.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3, 24(2):325-332. (SCI)
7.Xiangqing Ma,Kate V. Heal, Aiqin Liu, Paul G. Jarvis. Nutrient cycling and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aged plantations of Chinese fir in southern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07, 243: 61-74.
8.Xiang-qing Ma, Chun-jiang Liu, Hannu IIvesniemi, Westman Carl J., Aiqin Liu. Biomass, litterfall and the nutrient fluxes in Chinese fir stands of different age in subtropical China[J].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2, 13(3): 165-170.
9.郑姗姗,吴鹏飞,马祥庆(通讯作者). 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 世界林业研究,2014,27(4):13-17
10.郑姗姗,王子敏,吴鹏飞,蔡丽平,马祥庆(通讯作者). 武夷山土壤氮素垂直分异规律研究.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34(5):20-24
11.蔡丽平,刘明新,侯晓龙,吴鹏飞,马祥庆(通讯作者). 长汀县崩岗侵蚀区不同治理模式植物多样性的比较.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1(4):524-528
12.邹显花,马祥庆(通讯作者),吴鹏飞,李建民,廖国华,林福星. 库区生态公益林改造对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2,24(2):5-13
13.周丽丽,蔡丽平,马祥庆(通讯作者),吴鹏飞,侯晓龙,陈奶莲,刘春华.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生态水文功能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12,26(5):249-253
14.蔡丽平,梅辉坚,陈奶莲,苗作云,吴鹏飞,邹显花,马祥庆(通讯作者). 濒危植物沉水樟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33(5):40-45
15.臧国长,吴鹏飞,马祥庆(通讯作者),蔡丽平,林清锦,卢健,林德根,汪攀. 闽南尾巨桉人工林叶片营养的DRIS诊断.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4):381-384
16.臧国长,马祥庆(通讯作者),吴鹏飞,蔡丽平,林清锦,卢健,林德根,王荣伟. 闽南不同桉树种植区土壤肥力比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3,33(2):6-9,14
17.蔡丽平,吴鹏飞,侯晓龙,马祥庆(通讯作者),江硕,任晶晶. 磷胁迫对水土保持先锋植物类芦光合特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2,26(6):281-285
18.吴鹏飞,马祥庆(通讯作者),陈友力,林文奖,黄诗云,刘露奇.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磷素利用效率的比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1(1):40-45
国家发明专利:
1. 一种用于研究根系水平方向觅养行为的试验装置及方法。授权专利号ZL9.3,发明专利。发明人:马祥庆,吴鹏飞,侯晓龙,蔡丽平,刘爱琴,程飞。
2. 一种用于研究根系水平方向觅养行为的试验装置。授权专利号ZL2.8,实用新型。发明人:马祥庆,吴鹏飞,侯晓龙,蔡丽平,刘爱琴,程飞。
联系方式:,lxymx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