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
2016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简章
我校2016年拟招收博士研究生106-118名。分配在各学科专业下的招生名额视上线合格考生的情况作微调。
(一)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六年以上(含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 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该类人员为同等学力报考者)。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还须呈交CSSCI来源期刊正刊或在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正刊上发表的、与 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两篇(第一作者,刊物原件)。具有海外高校全日制一年制硕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博士研究生,在现场确认时需提交发表于SSCI来源期 刊、CSSCI来源期刊正刊或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正刊、且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独著,刊物原件),方可报考。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书面推荐。
5.在职人员考生加盖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的《西南政法大学招收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报考者网报后下载此表)一式二份,非在职人员加盖档案所在部门公章的《西南政法大学招收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
6.我校试行“申请-审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详情参见《西南政法大学“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试点办法》。
7.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8.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符合教育部学籍管理规定要求。
(三)考试方式与学制
1.招生考试一年一次公开招考。
2.参加“申请-审核”制选拔的学科: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
3.学制: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全日制脱产学习三年;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全日制脱产学习四年。
(四)报名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报名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月20日-2月20日。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自行登录我校招生信息网页(http://www.swupl.edu.cn/yjszs/)浏览报考须知,按“须知”要求报名。凡不按“须知”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校正网报信息。网报后考生应按要求,于2月23日前将报名材料寄(送)研招办审查。
2.所有考生均须到校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后,其报名方为有效。
(1)现场确认报名时间:2016年3月5日-6日,过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报名地点: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渝北校区第五教学楼5102室)。
(3)确认程序
(a) 考生凭网上报名编号、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并提交县级以上医院常规体检的体检材料,以及报考条件(二)中第2、5、6项要求的证件及材料。应届 毕业生另加学生证;非应届毕业生另加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并备复印件,档案管理部门加盖公章的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及评议书的复印件(同等 学力的考生送交已学习过的硕士课程及成绩证明)。由工作人员查验、审查其报名资格,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b) 按规定当场摄像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c) 领取《准考证》。
3.报名“申请-审核”制选拔的考生,请于2月23日前将相关材料送报考学科所在学院初审。
考生应提供翔实材料,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考试时间及地点
1.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2016年3月12日-13日(13日下午至14日为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
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考试地点
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第五教学大楼。
(六)考试科目及考试方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1.初试的笔试科目为:外语(不含听力测试),二门业务课。同等学力的考生须加试政治理论和两门硕士阶段的主干课程。
2.复试是进一步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直接了解考生思想政治品德情况的重要环节,是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提高复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有效 性,为减少考生往返于招生单位的次数,复试工作定在初试结束后进行(请阅“考场须知”其他事项栏目中关于复试的安排)。复试内容:外国语听说测试;本专业 综合知识;考生科研成果展示。凡展示的科研成果经查实为抄袭的,复试成绩以零分计算。
3.报考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在复试时须向学科组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研究计划,方可参加复试。
(七)录取
根据考生的初试、复试成绩,综合其申请材料(即报考者按要求提交的材料)评价结果、思想政治品德、综合素质及身体健康状况,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