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陈旭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1-10-05


个人简介:
陈旭,男,1966年10月生,重庆渝北区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主要经历:
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留校在教育科学研究所任教;1992年获得西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4年获得西南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评聘副教授,2003年评聘教授。2001年评聘硕士生导师,2005年评聘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助理(2004年)、副所长(2006年)、教育学部副部长(2011年6月)、心理学部副部长(2011年12月)。
联系方式:
邮箱: chenxu@swu.edu.cn
电话:(0)
地址:重庆北碚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心理学部,400715
研究方向及兴趣:
主要从事社会性发展研究。目前主要研究两大领域:依恋研究和情绪面孔认知研究。现为依恋研究室PI,本实验室核心主题是依恋的年龄特征、依恋风格形成的认知机制与脑机制、非安全性依恋的干预策略探讨。基本技术路线是:行为—脑电、脑成像—干预研究结合,社会认知加工—情绪调节—干预策略结合,成长环境变迁与发展性研究结合。情绪面孔认知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面孔与身段表情加工的相似性与特异性、面孔预期优势效应、情绪面孔认知的发展等主题。
主要学术职务:
·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2015-2019)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12-2016)
·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2013-2017)
·重庆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12至今)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8至今)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2006至今)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2010至今)
·中国心理学会发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2013-2017)
·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08)
研究项目:
1.非安全依恋的可塑性及其神经机制研究(2018-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主持)
2.老年人依恋的特点及其与情感支持系统的关系研究(2017-2020),2017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大培育项目(批准号:SWU**,主持)
3.社会性预期优势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2016-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主持)
4.中国人的诚信心理与转型时期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012-2015),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主持)
5.西部留守儿童社会发展问题与健全的社会支持系统建构研究(2008-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8BSH050,主持)
6.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07JAXLX011,主持)
7.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危机与身份建构研究(2011-2014),重庆市重点文科研究基地项目(主持)
8.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2010),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持)
9.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2002-2006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项目(主持)。
10.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2003-2006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主持)。
11.中小学生压力应对的实证研究(2003-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主持)
12.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与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2005-2008年),西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主持)。
13.教师职业压力、应对策略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2004-2006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主持)。
14.高师生心理素质发展调查及教育模式研究(2000-2001年),西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15.我国少年儿童“五爱”品德启蒙、发展的的系列情境模拟测评与德育实验(1997-1999年),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主持)。
16.重庆市少数民族青少年智力发展测评与开发智力的教育实验研究(1999-2001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主持)。
17.青少年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与培养研究(1998-1999),西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18.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2000-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研)
19.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97-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主研)。
20.大城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993-1996年),国家教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项目(主研)。
成果获奖:
1.《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3年,排名第二)。
2.《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全国中华优秀出版读物奖(2013年,排名第二)。
3.《教育心理学》获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7年,排名第四)。
4.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与应对机制研究,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2006年)。
5.《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培养的理论与系列教材建设》,获重庆市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排名第四)。
6.《现代品德情境测评与德育实验研究》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排名第一)。
7.《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排名第三)。
9.《深化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教育科学创新人才》,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年,排名第五)。
10.《教学心理学》,获重庆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排名第四)。
11.《少年儿童“五爱”品德的系列情境测评研究》,获重庆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奖(1999年,排名第二)。
12.入选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人选(2005年)。
学术著作及教材:
1.陈旭主编,《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与社会支持系统》,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
2.陈旭、张大均,《中学生学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科学出版社2015年。
3.张大均、陈旭主编,《初中生心理素质训练》(六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张大均主编,陈旭、郭成、冯正直、余林副主编,《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
5.张大均,陈旭主编,《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6.陈旭主编,《中学心理素质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陈旭、曾欣然主编,《现代品德情境测验与德育实验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8.陈旭主编,《彩虹积极心理素质训练》(初中版,包括身体自我、同伴关系、家庭成长、感恩教育、学业管理、情绪管理,共六册),电子音响出版社2010年。
11.陈旭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版,六册),黄河出版集团2010年。
12.张大均主编,陈旭参编,《教育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国家级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13.郭成主编,陈旭参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21世纪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参编),重庆出版社2006年。
13.张大均主编,陈旭参编,《教育心理学》(全国教育硕士教材第二版,参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14.张大均主编,陈旭参编,《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概论》(参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王德清主编,陈旭参编,《教育测量与评价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6.张大均主编,陈旭参编,《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王德清主编,陈旭参编,《学习策略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18.陈旭参编,《学习生理、心理和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9.陈旭参编,《青年社会心理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
20.陈旭参编,《美育心理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
21.陈旭参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22.陈旭参编,《教育心理学教程》,四川民族出版社1992年。
23.陈旭参编,《小学德育工作心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
学术论文(2011-至今,*者为通讯作者)
2017
Cong Shu, Na Hu ,Xing Zhang, Yuanxiao Ma , Xu Chen*(2017). Adult attachment and profile images on Chinese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naWeibo and WeCha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77 (6), 266-273
Yi Ding, Jun Hui Wu, TingtingJi, Xu Chen*, Paul A.M.Van Lange (2017). The rich are easily offended by unfairness: Wealth triggers spiteful rejection of unfair off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71(7), 138-144
Yuanxiao Ma, Haijing Ma, Xu Chen*, Guangming Ran, Xing Zhang(2017). Do attachment patterns predict aggression in a context of social rejection? An executive functioning account. Aggressive Behavior.43(4):408–418
Yuanxiao Ma, Guangming Ran, Xu Chen*, Haijing Ma and Na Hu(2017).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associated with brain activity in response to infant faces in nulliparous women: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stud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8:627
Ying Liu. Yi Ding. Luluzi Lu, Xu Chen*(2017). Attention bias of avoidant individuals to attachment emotion pictures. Scientific Reports, 7:41631
Yuanxiao Ma, Xu Chen*, Guangming Ran, Haijing Ma, Xing Zhang1&Guangzeng Liu(2017).The processing of body expressions during emotional scenes: the modulation role of attachment styles. Scientific Reports, 7:44740
Qingting Tang, Xu Chen*, Jia Hu and Ying Liu(2017). Priming the secure attachment schema affects the emotional face processing bias in attachment anxiety: An fMRI researc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8:624
Cong Shu, Xu Chen*, Ying Liu, Xing Zhang, Dengyu Hu, Na Hu, XinyiLiu(2017). Gender and birth cohort differences in adult attachment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 meta-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05 (2017) : 300–311
Guangming Ran*, XuChen(2017). The Impact of Top-Down Prediction on Emotional Face Processing in Social Anxie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8:1269
钟歆,陈旭*,赵乐(2017).依恋回避与对情绪信息的认知加工,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5(2):263-267
2016
Jing Zhai. Xu Chen*.Jianling Ma. Qingqing Yang. Ying Liu(2016). The vigilance-avoidance model of avoidant recognition: an ERP study under threat priming. Psychiatry Research. 246(2016):379-386
Xing Zhang, Xu Chen*,GuangmingRan.Yuanxiao Ma(2016). Adult children's support and self-esteem as media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achmen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older adul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7(2016): 229–233
Ying Liu, Xu Chen*,JingZhai,Qingting Tang Jia Hu(2016). Development of the attachment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44(9):1565-1574
Jianling Ma. Chang Liu. Xu Chen*(2016). Emotional modulation of conflict processing in the affective domain: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and event-related spectral perturbation analysis. Scientific Reports.6:31278
Guang Ming Ran. Xu Chen*.Xiaojun Cao. Qi Zhang(2016). Prediction and unconscious attention operate synergistically to facilitate stimulus processing: An fMRI study.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44(2016):41-50
Guangming Ran, Xu Chen*,Qi Zhang,Yuanxiao Ma, Xing Zhang(2016).Attention modulates neural responses to unpredictable emotional Faces in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10:332
Yi Ding, Ting-Ting Ji, Xu Chen*(2016),The way evaluation tastes: Tasting as an embodied cue of evaluation. Current Psychology. 35(2016):309–315
冉光明,张琦,陈旭*(2016).The influence of emotional prediction on the other-race effect in face recognition.心理科学,39(2):430-434
刘颖,翟晶,陈旭*(2016).不同依恋风格者情绪调节策略的认知神经特点,心理科学,39(1):109-115
马原啸,冉光明,陈旭*(2016).不安全依恋者注意偏向的形成机制及神经基础,心理科学进展,24(3):392-401
冉光明,陈旭*,张兴,马原啸(2016).社会性预期优势效应的神经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4(5):684-691
张兴,陈旭*,冉光明,胡娜,郭磊,蔡曙光,李强强(2016).老年依恋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孤独感与自尊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32(6)761-768
马原啸,马海静,冉光明,陈旭*(2016).疼痛网络:一个负性信息处理系统,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4):623-626
钟歆,陈旭*(2016).动机变化视角下依恋回避者的安全依恋情感激活,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2(6):111-117
2015
Xu Chen, Guangming Ran*, Qi Zhang ,Tianqiang Hu(2015). Unconscious attention modulates the silencing effect of top-down predictions.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32(3):63-72
Lei Hao , Na Sang , Xue Du, Jiang Qiu*, Dongtao Wei , Xu Chen * (2015). Examining brain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attention networks in a large sample of young adults: a voxel-based morphometry study. Science Bulletin.60(21):1824-1832
Jianling Ma, Chang Liu, Xu Chen *(2015). Emotional conflict processing induce boosted theta oscillation. Neuroscience Letters .595 (2015) 69–73
Xiao-Jun Cao, ShenTu, Xu Chen *(2015).Influences of Levels of Processing, Misleading Intensity and Warnings on Memory Suggestibility. Psychology, 6, 708-717.
郝磊,毕泰勇*,邱江,陈旭*(2015).艾宾浩斯错觉的脑形态学机制及其与冲动性人格的关系,中国科学-生命科学,45(7):685-694
丁毅,纪婷婷,陈旭*(2015).社会两难情境下的合作选择:自我利益和集体利益间的权衡,心理科学探新,35(2):143-149
曹晓君,涂燊,陈旭*(2015).记忆暗示感受性的重复测试效应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3(6):980-984
2014
Guangming Ran,Qi Zhang,Xu Chen*, Yangu Pan(2014).The effects of prediction on the perception.Plos One.25(11)
Jianlin Ma, Chang Liu, XinZhong, Xu Chen*(2014). Emotional body-word conflict evokes enhanced N450 and slow potential. Plos One.9(5)
Yi Ding ,Ting-Ting Ji,Xu Chen*(2014). The way evaluation tastes: tasting as an embodied cue of evaluation.Current Psychology. 34(2)
Guang Ming Ran , Xu Chen* , Yan Gu Pan , TianQiang Hu, Jing Ma (2014).Effects of Anticipation on Perception of Facial Expressons.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118(1):195-209
Guangming Ran, Xu Chen* ,Yangu Pan(2014).Human sex differences in emotional processing of own-race and other-race faces. NeuroReport.25(9):683-686
Yi Ding ,Ting-Ting Ji, Xu Chen*(2014). Fear of rejection or concern for fairness: the proposer’s offering behavior in the ultimatum game.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2(3): 401-406
Le Zhao, Xu Chen*(2014). Heuristic bias in children’s reasoning.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42(4):635-644
罗书伟,陈旭(2015).网络时代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建构,人民日报(理论版),2014年6月5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网易、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张晓露,陈旭*(2014).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病源、诊断与干预,心理科学进展,22(11):1747-1756
钟歆,刘聚红,陈旭*(2014).青少年同伴依恋:基于发展的视角,心理科学进展,22(7):1149-1158
张晓露,陈旭*(2014).成人依恋风格在信息加工中表现出差异性的神经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2(3):448-457
赵乐,冉光明,陈旭*(2014).视觉预期的类型及神经机制,心理科学,37(3):567-572
赵乐,陈旭* (2014).儿童反抗父母控制的产生机制:基于生态系统论的视角,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2(2):135-142
2013
ShuweiLuo, WenboLuo, Weiqi He, Xu Chen and YuejiaLuo(2013). P1 and N170 components distinguish human-like and animal-like makeup stimuli. NeuroReport. 24(9):482-486
冉光明,赵乐,陈旭*,丁毅,潘彦谷,刘燕,邹文谦(2013).发展性面孔失认的认知机制及其神经基础,心理科学进展,21(5):808–816
丁毅,纪婷婷,邹文谦,刘燕,冉光明,陈旭*(2013).物理温度向社会情感的隐喻映射:作用机制及其解释,心理科学进展,21(6):1133–1140
冉光明,张琪,赵乐,马建苓,陈旭*,潘彦谷,马静(2013).伤害回避的脑机制及其生物基础,心理科学进展,21(3):468–479
刘庆英,冯正直,陈旭,戴琴(2013).非临床抑郁个体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一项ERP研究,心理科学,36(2):344一349
郭薇,陈旭*,张芳芳(2013).恋爱受挫对自我一他人工作模型的影响,心理科学36(3):681 -687
林菲菲,陈旭*,周春霞,马建苓,冉光明(2013).面孔失认症的神经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1(10):1755–1762
邹文谦,陈旭*(2013).基于时间顺序的多动症共病概述,心理科学,36( 5) : 1249-1254
雷鹏,瞿斌,陈旭*,彭丽娟,邹荣(2013).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11(3):352-358
刘明兰,陈旭(2013).高职生自我和谐、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4):13-17
刘燕,陈旭*,刘文令(2013).初中生拖延行为与心理韧性的调查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1(1):32-36
2012
曹晓君,陈旭*,刘庆英,罗乐(2012). 3~5岁幼儿暗示感受性与压力的关系:
抑制性控制的调节效应,心理发展与教育,28(4):353-361
冉光明,陈旭*,马建苓,潘彦谷,胡天强(2012).失用性失写的脑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9):1393–1400
丁毅,纪婷婷,陈旭* (2012).利他惩罚的发生机制及其神经基础,心理发展与教育,28(6):658-664
马建苓,陈旭*,王婧(2012).本族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心理科学进展,20(3):376–383
马建苓,陈旭*,王婧(2012).自我面孔识别的特征、影响因素及ERP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2):240–247
曹晓君,陈旭* (2012).3—5岁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6 (总144):45-49
彭丽娟,陈旭*,雷鹏,邹荣(2012).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学校适应:集体自尊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37-239
雷鹏,关幼萌,陈旭*,王雪平(2012).进化心理学对心理素质结构研究的整合与重构,心理学探新,32(2):99-103
姚恩菊,陈旭* (2012).农村留守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与社会自我的相关性,中国学校卫生,33(5):359-362
胡会丽,陈旭(201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31(5):96-98
邹荣,陈旭(2012).家庭情景中的儿童关系攻击行为研究述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8(1):54-59
董慧中,唐春芳,吴明霞,陈旭(2012).流动儿童自尊特点及其与学校态度的相关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5(2):43-46
刘畅,陈旭(2012).教养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综述,基础教育研究,7:53-56
刘妍洁,陈旭,邹荣(2012).关于同伴接纳与拒绝人际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8(1):64-68
2011
Weiqi He,WenboLuo,HuamingHe,Xu Chen ,Dajun Zhang(2011). N170 effects during exact and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tasks: an ERP study.Neuroreport. 22(9):437-441.
郭薇,陈旭*,杨楠(2011).安全基地启动及其脑机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7(5):553-560
瞿斌,陈旭*,熊倩,杨剑霞(2011).客体连续性的加工机制,心理科学进展,19(5):673-681
胡馨月,陈旭*(2011).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国学校卫生,32(2):197-199
彭丽娟,陈旭*,罗书伟(2011).流动儿童的集体自尊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10期(总136):63-66
雷鹏,陈旭,王雪平,谢德光(2011).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现状、成因及干预对策——基于城市儿童的比较研究,教育导刊,10:23-28
邹荣,陈旭,雷鹏,彭丽娟(2011).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元刻板印象研究,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11):9-14
郭薇,简福平,陈旭(201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0(总154):112-115
周碧薇,杨欣,陈旭(2011).青少年学校归属感问卷编制,理学探新,31(1):74-78
瞿斌,陈旭(2011).社会比较对不同自尊留守儿童行为水平的影响,中国电力教育,8(总195):174-175
熊倩,陈旭(2011).初中生性别角色类型与依恋风格的关系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4(4):58-60
2011年以前的81篇论文请见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网页









相关话题/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南大学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孟东方
    孟东方,男,经济学博士。重庆市首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首批"322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市首届"五个一批"市级人才;市委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市首批社会科学学术委员等。评为全国首届普通高校思想品德课优秀教师、首届重庆青年五四奖章、重庆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周勇
    周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重庆市人大常委、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教授。1979年以来,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共党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的一些领域作了开创性研究,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万雪飞
    个人简历万雪飞,女,1978年3月生,湖北谷城人。201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法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网络文化研究。已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教材1部,合著专著2部,主持省级课题2项,厅级课题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韩喜平
    韩喜平,政治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教学马克思主义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分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经济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车放
    个人简介:车放,女,1982年1月出生,吉林长春人,法学博士(后),现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成员。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研究、就业保障研究。所授课程:本科生专业必修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生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敏
    个人简介王敏,女,汉族,西南大学硕士,副教授,免试教育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硕士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代表性成果:1.论国外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在我国的借鉴意义,《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30期2.从学生视角看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邓湖川
    个人简介邓湖川,女,汉族,西南师范大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硕士生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代表性成果:1.“关于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文红梅
    个人简介文红梅,女,196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副教授,免师教育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硕士生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代表性成果:1.“周恩来同志为政清廉的思想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龙晓菲
    个人简介龙晓菲,女,汉族,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公派留学洛约拉芝加哥大学。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经典著作选读硕士生课程: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代表性成果:1.《浅论“原理”课“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邓福蓉
    个人简介邓福蓉,女,汉族,西南大学博士,免费师范生硕士导师。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秘书学代表性成果:1.科学发展观视野的中特理论体系宣传创新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7月第4期2.“中国梦”视域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