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创新基地·名家零距离】记名家零距离讲座第11期: 学术不端与现代性_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6-18

【创新基地·名家零距离】记名家零距离讲座第11期: 学术不端与现代性 【创新基地·名家零距离】记名家零距离讲座第11期: 学术不端与现代性

5月13日19:00,在研究生院308国际会议厅,张德昭教授就本期主题——学术不端与现代性,深入分析学术不端滋生的土壤,主要从何谓学术不端、何谓现代性、当代学术劳动性质的新变化与学术不端、当代学术管理的新变化与学术不端、当代学术领地的新变化与学术不端、学术不端的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剖析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变化与现代性特征。最后,张教授呼吁要防范学术不端于未然。

何为学术不端

首先,张教授指出了学术不端的含义与根源:第一,学术不端是指在学术活动中以获取名利为目的而进行的伪造、剽窃、不讲诚信等违背学术标准,阻碍学术发展的不轨行为;第二,是指对举报学术不端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对于学术不端问题有三点认识:学术不端,不只是中国才有的问题,是世界性的;不是当代才有,而且历史上就有;行为不端不仅是学术界的问题,而且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例如2009-2014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发现学术不端案件227件,对其中195人及11个依托单位作出处理,撤销已获资助科学基金项目74项。

何谓现代性

现代性的历史起点是工业革命,现代性的核心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共盟(技术逻辑和资本逻辑),当代哲学的主题是现代性批判。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理性地追求经济利益。

可见学术不端的产生具有时代性,具有客观根源。方法是应该从当代学术劳动(生产力)之基本性质、学术管理(生产关系)之基本特征的新变化寻求问题的客观根源及对策。总判断是大学和学术机构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陷入现代性。

当代学术劳动性质的新变化与学术不端

对于当代学术劳动性质的新变化与学术不端,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从个性化探索到规模化生产。本来意义的学术劳动:个性化、人性化、自由探索。这是内在动力和目的;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经济规模化相伴随的是学术劳动日益成为规模化生产。这是外在压力和目的。

1917年韦伯在慕尼黑大学发表演讲《以学术为业》指出:“医学与自然科学的大型研究所都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企业......”这是关于大学和学术机构出现现代性特征的最早描述。而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巴伯提出,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科学工业”。规模化生产在生产层面的基本特征是福特主义,即装配线生产;在管理层面的基本特征是泰罗主义,即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考评方式。

第二,资本原则取代学术原则。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共盟,意味着学术活动被强势纳入经济活动中,这一变化导致资本原则渗透到学术领域,导致学术活动的资本化运行,其极端表现是资本原则取代学术原则。西方学者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学术资本主义”。

学术资本主义意味着学术研究成为学术工业,日益卷入市场化活动、学者成为资本家、知识成为资本等等。资本主义取代学术原则也就意味着学者在资本原则于学术原则之间面临两难,而且别无选择。

第三、学术发展的动力:外在压力。从学术研究的动因看,由于学术研究成为规模化生产,在物质生产通行的经济规律——个人利益原则、投入产出原则,必然侵入到学术事业之中甚至涵盖学术自身发展的规律。它形成学者追求经济利益的外在压力,学者在市场竞争中无休止境地追逐经济利益,学术研究的心态也就随之变得动荡、浮躁。

第四、价值取向:由追求学术转变为追逐经济利益。从学术研究的目的看,资本原则向学术领域的渗透必然导致学术领域也出现“理性地追求利益”这一现代性特征,它对学术不端的产生带来如下推动:它导致学术研究动机、目的的重大变化:从追求知识转变为追逐经济利益;从“为学术而学术”转变为“为经济利益而学术”。

第五、职业性质:物质性劳动。学术研究的职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由精神创造转变为物质性劳动。韦伯认为“学术研究已经沦为‘物质意义上的职业学术’”。斯劳特、莱斯利指出“学者注重的是‘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

当代学术管理的新变化与学术不端

现代性突出表现在当代大学和学术机构的科研管理从管理理念到制度设计都包含着理性主义。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理性主义的学术管理:将质还原为量。理性主义原则主宰着今天的大学和学术机构的管理,它将一切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的学科和学者,通通纳入量化考评的标准操作框架内进行评判。与此同时,理性主义管理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它只注重学术管理的可操作性,本质上突出的是工具理性,而忽视并破坏了价值理性,因而必然破坏学术发展的内在精神与自由本性,对学术不端的产生也难辞其咎。

第二、管理机器的技术效率与学术研究的自然效率之间的冲突。现代性在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出现意味着:一方面,整个大学和学术机构的管理按照理性主义原则组织和建构出来,并按照理性逻辑的效率原则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学术研究有其自然效率,技术效率与自然效率冲突的结果是:学术冒进。学术冒进是导致学术腐败、学术失范等学术不端问题的重要根源。

第三、管理制度规定的量化科研任务不断增长与教师和科研人员完成任务的自然能力、“自然速度”之间的冲突。这实质上是科学与人文的冲突在学术领域的反映,它导致学术界“赶英超美”式的“大跃进”,表现为依靠抄袭、浮夸、造假、欺骗、重复发表、重复申报课题、化整为零又化零为整等。

第四、自愿的学术转变为被迫的学术。当代学术管理的实质是将学者及其学术劳动纳入由技术化管理所展现的“座架”之中。源自海德格尔将现代技术的本质总结为“座架”。在被现代技术“座架”的时候,需要回过头来思考:人是什么?人的道德良知何在?需“返还生活世界”。

第五、对学术自由和学术个性的漠视。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意味着对学术劳动的抽象。感性的学术劳动被强势纳入管理技术的理性逻辑之中,从而失去本来意义的学术个性和学术自由。学者面临“活出自我”与“按平均数活”的两难选择。

当代学术领地的新变化与学术不端

当代学术劳动性质的变化,使学术研究走出“象牙塔”与社会协作。从而成为大科学。大科学是指需要大规模仪器、经费、人力和资源的科研项目,例如美国著名的“曼哈顿计划”。

大科学导致学者和学术本身的世俗化。学术与社会的联系日益深广,这一方面导致学术独立性的丧失;另一方面导致各种非学术因素不可避免地介入学术领域。学术与社会出现畸形结合,从而使大科学出现病态特征。“大科学”出现病态特征是学术不端的重要表现。

在大科学时代,学术研究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尴尬:既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展自身,又要避免社会不良因素的介入。大科学时代,学者必然遭遇学术领域自身的运行规则与社会其他领域的运行规则之间的冲突,如何在这两者的张力中保持自身性,对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学术不端的治理

中国现有的学术监督机构基本上都从属于上一级学术机构或行政管理机构,而不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这容易导致对学术不端的处置以行政处置为主,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丑不外扬”、“个别服从整体”、“个别服从全局”等观念,容易导致对学术不端的处理无法客观、公正地进行,甚至有的大学和学术机构“为了全局”、为了既得利益而包庇学术不端。

对此,张德昭教授提出三点治理建议。第一,构建防范和治理学术不端的法制体系。让法律介入学术活动、用法律来防范和治理学术不端。第二,构建科学、完备的学术行为监督管理制度。首先,学术行为监督管理机构的建立应该具有普遍性;其次,学术行为的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后,学术行为的监督管理机构、制度应该具有独立性。应该以客观、公正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公开、中立、相互分离制衡的司法程序。

文:张顺





欢迎关注“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

2016年5月24日


附件: 无

信息发布人:研究生创新基地



相关话题/学术 科学 管理 劳动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