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创新基地·名家会客厅】第164期名家会客厅事后新闻:当现代科学遇上东方不二论_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6-18

【创新基地·名家会客厅】第164期名家会客厅事后新闻:当现代科学遇上东方不二论 当现代科学遇上东方不二论

——记《科学返魅——现代科学理论的不二论解读》名家会客厅讲座第164期

“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at all comprehensible.”

——Albert·Einstein

为什么我们选择不二论而非二元论来解读现代科学理论?为什么西方人会写“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而朱清时院士在网上先后发表的两篇“物理学步入禅境”会在学界会产生广泛影响?为什么平行世界理论在为20世纪后半叶会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

“近代科学祛魅,现代科学返魅”,是这次讲座主题的来源。16世纪到19世纪的近代科学经历了受宗教压迫、与宗教争论、最终打败宗教占得话语权的过程,总体体现的是科学和宗教斗争的线索。而有趣的是,在20世纪以后,自然科学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转向宗教去寻求答案,在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用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整体表现出一种现代科学返魅的趋势。

“科学返魅”,并不是说科学失去了科学性,相反,它表达出一种现代科学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的含义。

爱因斯坦曾说,“这个世界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曾经的科学是笃定的,是明确的,但我们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这个世界呢?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之后,人们开始发现,其实科学也不是绝对的,十七世纪我们认为是确切的定理,二十世纪就要为其加上条件;十八世纪认为是物质的最小单元是原子,二十世纪人们就发现原子之内还有夸克。——这个世界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理解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所做的一切又是否真的有意义呢?

在这样的困惑之下,许多研究者发现,东方传统哲学中所包含的不二论思想,拥有着高度的智慧和深刻的见解,更是暗合了现代科学的众多理论,也正因此,东方的不二论吸引了大批科学工作者的目光。而在目前的科学哲学研究中,用不二论解读现代科学理论,似乎也已成为一种趋势。

《科学返魅——现代科学理论的不二论解读》,是由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副院长何跃教授给我们带来的一次精彩讲座,何跃教授是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成员,对西方二元论和东方不二论有很深的研究,代表作有《人类的世界》《广义超元论与后现代整体观》等。

何教授论述的核心,是不二论成为现代科学主流方法论的科学性。在这里,我们先解释下什么是不二论。

不二论是东方宗教与哲学的主流与核心思想。在佛法的表述中,典型代表是禅宗的第六代祖师慧能的传世名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外《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是不二论的经典论述。

儒家的经典著作《易经》中也贯穿着不二论的思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无极而太极”等等,以及被视为道家思想精髓的生生不息此消彼长的太极图,实际上都是以不二论思想来认知世界的。
那么怎么理解不二论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与不二论相对的二元论。二元论是西方理论与思想的主流,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采纳的都是二元论观点。二元论思想的核心是对立,是明确的概念,或说是相对,认为统一是有条件的。而与之相反,不二论强调统一,“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是指绝对的统一。

借用知乎上的一个评论来解释这两种观点: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是心经中著名的句子,实际上心经中这样的句子到处都是。

所谓生灭、垢净、增减这些个概念都是二元对立的。说生,即是说未死;说死,即是说无生。说垢,即是说有多么不净,说净即是说有多么不垢。

增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要靠二元另一端的那个概念来描述,而其内涵实际也包含了其对立面的内容,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东西多干净的时候是说这个东西有多么不脏——换句话说就是说这个东西脏的程度是多么小——再变换一下语句就是说这个东西有一定程度的脏!

干净=脏!

同理可证——

清净=烦恼!

所以说这种干净清净正所谓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需要拂拭的,永远干净不了,只能无限逼近干净的境界,但是,佛教是追求绝对的那个的。如何最求到那个,这就需要用超越二元对立的思路来解决,于是六祖写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很多人说六祖这偈子是主张彻底的空,其实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超越二元对立直指无为法的感悟,若非对佛法有深刻的感悟和认识,如何做得出这等偈子呢?”

笔者认为“重点是超越二元对立直指无为法的感悟”这句话点出了不二论的精髓——不二论真正的核心并不在于它推翻了二元论,而是突破了以一种分而析之、从其中某一或某几方面来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能够从整体的角度来认知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换句话说,不二论只是一个有着不同视角的方法论。

何教授从现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出发,将世界分为对象性世界和非对象性世界,前者是指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世界,又包括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所谓现象与本体,是事物的两种基本属性,因为一旦我们要研究事物时,都不得不落到对象之上,因而属于对象性世界。非对象性世界是在我们理解范围外的世界,指的是世界的本原,或说是真实,但这个世界只能被认知,却不能被理解,因为理解动用的是我们的感官,而感官是受到局限的。

同时,何教授解释了佛学、《易经》、太极八卦等东方传统哲学中所涵盖的不二论思想,并将其分为有执的和无执的两种。前者坚持对象性世界的实在性,后者坚持对象性世界的非实在性,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认为我们认知的世界的实在的,一个认为是不真实的。

之后何教授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先是分析了东方传统哲学中包含的现代科学方法,并从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实验中分析它们所体现的不二论的思想,以此证明现代科学与东方不二论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极为有趣的是,11月25日报道了国际科研团队证实“量子纠缠”现象的新闻,这项实验据说证明了量子力学最根本的理论之一:物质的确可以远隔万里却相互作用。而在何教授的讲座中,也曾分析了科学界两大难题——“量子纠缠”现象与“薛定谔的猫”所使用的不二论思想。“量子纠缠”因其似乎不遵守光速不变定理,被视为“21世纪十大待解科学谜团”之一。而“薛定谔的猫”更是引申出平行世界理论,二者与“王阳明看花”的故事不谋而二,“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正是典型的不二论观点。当物与心不再分立,而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的视角下,整个世界都变得奇妙了。

最后,何教授将现代科学理论与不二论哲学统一,得出了“物理学到此已进入了‘自性本空’的境界”的结论。

此次讲座结束后,问答环节也是一个亮点。同学们之间、同学们与何教授之间,都有非常多的互动和沟通,氛围十分融洽。十分令人动容的是,在座的一位八十岁高龄的老先生也针对何教授的讲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阴阳太极图中的阴阳“虽有分而实不二”,是一个永恒循环往复此消彼长的过程,这也给了老先生很大的启发,因而引出了其对于生死的感悟与看淡。

而笔者对于此次讲座中提到的“空宗禅宗意义上的‘空’”非常感兴趣,它说“空”是“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由此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认为这是一个悖论,也就此与何教授进行了讨论。针对这个问题,何教授提到,人生如戏,我们可以将自己置身于一场游戏之中,而这场游戏里,唯有发现新的事物会让我们感到愉悦,所以我们仍需要不断探索,从而感受人生的意义。

事后笔者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我感受到何教授的这个观点在于他跳出了现实生活的桎梏,是将自己置身于人生之外来思考这个问题。正如另一个提问的男生所回答的那样,我们不应该用我们所看到的表面去评价事物,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相的,但我们的内心却可以是无相的。世界的本源或许是不可理解的,我们却可以通过认知来无限接近它。

佛法常言的空或许并非要否定我们所在世界的真实性,“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其实并不是告诉我们要如何判定这个世界的真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并非要我们将世界视为虚妄,它们所表达的其实更接近一种极为平和的面对人生的态度——那就是包容。当我们不再狂妄也不再互相排斥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我们不仅仅是这个宇宙中的一粒微尘,也是整个宇宙。

在这次的讲座中,不论得出的结论如何,最令我感动的是这样一种不分身份高低的平等的交流,在这样一种融洽的氛围之中,不同的思维碰撞出崭新的火花,也带给在座的每一个人更多的思考和感触。

我想,这大概就是名家客座最大的意义。

文 任芝龙

欢迎关注“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10月16日




附件: 无

信息发布人:研究生创新基地



相关话题/科学 宗教 哲学 重庆大学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