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创新基地·名家会客厅】163期名家会客厅事后新闻_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 免费考研网/2016-06-18

【创新基地·名家会客厅】163期名家会客厅事后新闻 动漫背后的日本政治与社会

——记《动漫背后的日本政治与社会》名家会客厅讲座第163期

你是个“御宅”么?你爱好“ACG”文化么?你常常苦于现实的骨感而吐槽三次元的“一点也不萌”么?

如果这些答案都是“是”,那么恭喜你,你一定在二次元的世界徜徉已久了。当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相信你也对“动漫”一词也断不会感到陌生。

说起“动漫”二字,我们首先想起的一定是日本。“日本”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概有三个突出的构成元素:首先是侵略的历史,然后是作为亚洲地区“发达国家”的现实和想象,最后是当代“大众文化产品”——尤其是“ACG”文化产品的消费。

ACG,即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作为20世纪后期迅速发展繁荣的新兴文化产业,以动漫为首的ACG文化可以说是一度风靡全球,对自80年代以后的一代又一代代青年人的精神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日本动漫是当今世界动漫产业的领头者,不仅将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传播到世界各地,更是给日本带来超过汽车、钢铁等传统工业的利润收入。有研究称,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早在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漫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四倍。(2006,徐渭,《关于日本动漫的一种文化考察》)

而动漫文化作为日本在“二战”之后发展一朵奇葩,其内容与表现形式与当时的日本政治与社会文化是脱不开关系的,同时,自“二战”以后整个日本政治和社会的变迁,也极大地影响了不同时期动漫的创作。

名家会客厅讲座第163期《动漫背后的日本政治与社会》,就是通过日本的动漫作品,带你了解动漫背后的日本社会变迁。

演讲人潘妮妮老师是重庆本地人,目前任职于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曾就读于北京大学(2003年法学学士<国际政治专业>、2009年政治学博士<比较政治学方向>)、日本早稻田大学(2012年政治学博士)。潘妮妮老师言辞幽默,眼光独到,给大家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想文化讲座。

潘妮妮老师以该讲座是基于动漫开出“神奇的脑洞”为开场白,又谈及每一次的开课之后都需要好好休息以回复自己的“HP”值,引来了同学们的阵阵笑声。随后,潘老师切入主题,从“二战”以后开始不同时期日本动漫作品的创作出发,给大家剖析了动漫背后的日本社会与文化。

从1946年到1950年,战后的新价值观打乱了之前的传统和秩序,各种漫画因此应运而生,此时的日本漫画界出现了一位为日后的日本漫画带来深远影响的大师——他就是手家治虫。

说起手冢治虫,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但提到《铁臂阿童木》,相信大家就十分熟悉了。从潘老师口中得知,手冢治虫是个非常有趣的人,他原本是一个医科大学的博士,并取得了牙医执照,却最终转行跑去画漫画。是什么促使一个人对自己职业生涯作出如此大的转变?潘老师向我们解释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二战以后的日本经济和文化都一度萧条,人们需要合适的调剂来抚慰荒芜的内心,于是漫画这样一种廉价的娱乐产品就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然而那个时代的漫画主要受美国大兵闲暇之余所看的粗糙作品影响,涵盖了大量黄色暴力的情节,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手冢治虫作为一名高学历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发展充满忧虑,因而投身漫画事业之后创作了大量思考现实的作品,树立了诸多经典。“他赋予日本漫画以坚强的个性和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并引领日本漫画界逐渐走向深层次思考”,手冢治虫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他的作品《怪医秦博士》(又名《怪医黑杰克》)塑造了一个叛逆却善良的人物形象,黑杰克是一个拥有高超医学技巧的黑市医生,医术高明,收费却极为高昂,虽然如此,他却时常对穷苦病人分文不取或仅收少许费用。手冢治虫用这样一个人物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评判了当时社会虚伪的道德观。

而《火之鸟》作为其代表作品,至今被公认为日本漫画界最高杰作。手冢治虫赋予这部作品大量的哲学色彩,吸收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史实,为读者展示了各个时代人类面对生与死的不同态度,从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部漫画由多个独立成篇的故事组成,贯穿所有内容的,是一只拥有永恒生命的火之鸟,穿梭于任何时代和地区,目睹了人类和生命的变迁。潘老师强调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却无一例外没有得到好的结局。这部作品更是映射了日本人对二战中自身侵略行为的不解与思考,正如《火之鸟》中那些追求永生的人们一样,有人是为了亲情,有人为了友情,虽然意愿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欲望带来的,往往只有毁灭。

与手冢治虫相对的,宫崎骏也是一个反思战争的人。相信许多人都对宫崎骏其名如雷贯耳,却并不一定了解宫崎骏的作品中所涵盖的反战思想。极为有趣的是,潘老师将二人作为对比,手冢治虫多以灰暗而消极的一面思考战争,而宫崎骏更多地是用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反战思想,却也因此显得更为隐晦。

宫崎骏的《天空之城》中,天空之城拉普达是一座以反引力装置的飞行石为悬浮动力的空中城市,是一座科技高度发达的理想国。然而影片中拉普达城出现时已是一座空无一人的废城,人们只能通过巨大的飞行石、不计其数的机器人、堆积如山的财宝来遥想其当年的繁盛。宫崎骏显然无意于着重向观众介绍拉普达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他仅仅是以这种曾经极度繁盛的文明的最终毁灭来震撼和冲击每位观众的心灵,从而引发大家对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

此外,在宫崎骏一贯的作品中,都包含着浓浓的着环保主义精神。潘老师提到,宫崎骏正是用这样一种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和思想,用机械文明高度发达之后给环境带来的破坏来展现一种和平主义思想,而这种表现方式也被潘老师称赞为“别有一番风味”。

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相比于流传甚广深得日本本土人心的另一部反战作品《萤火虫之墓》(高畑勋),宫崎骏的作品更为强调反省。而后者,事实上正传达出当时大多数日本人对待战争所怀有的一种主流思想:我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也在战争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可是我们都那么惨了,为什么还要受到指责呢?

同样的分析在一篇言辞犀利的文献中也有表达,2006年发表于《日本学刊》的《关于日本动漫的一种文化考察》,也从极为深刻的角度剖析了动漫中所影射出的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矛盾之处。与潘老师相同是,他们都点明了这种主流思想中回避责任的态度。

1970-1980年代,日本动漫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开始发展成一种更为轻松的大众文化,开始出现大量以校园、家庭等为背景的不那么深刻的作品,这也反映了随着生活的富裕人们开始追求“小确幸(小小的确定的幸福)”的思想。

之后的动漫作品又经历了“捏造大叙事”、“动物化的后现代”等阶段,其代表作品有《龙珠》、《EVA》等。这些动漫作品都是在表现方式上发生变更,当然也从相当程度上也反应了日本左右翼思想的斗争。

21世纪之后的动漫又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产生了大量丰富主题和奇异的表现形式,而由于新一代青少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更为张狂的自我表现方式,诸如傲娇、废萌、腹黑、腐女全新的等词汇也开始充斥在人们的生活。ACG文化的变化如此迅速,连身为90后的笔者也早在好几年前就感慨自己已经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最后的提问环节潘老师也是妙语连珠,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寄生兽》、《叛逆的鲁鲁修》等作品的问题,潘老师更多的是从文化、人性等方面的角度思考,也因此给同学们全新的感官和感受,对于爱好动漫的同学们有很大的启发。最后在一片掌声之中,这次讲座得以圆满结束。

每个人观看动漫的需求或许并不相同,但动漫带给人们的体验往往是相似的——那就是感动。这个感动的意思很宽泛,意味着认可,陪伴,或是代入感,而这种感受往往是独一无二的。

相信爱好动漫的同学们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神作和经典,也会对那些经典作出解读。其实每一次的解读就是一种思考,而潘老师的讲座则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视角。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让我们更为诚实地看待自身——那么希望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考之中,同学们会再次获得更加独一无二的体验。
欢迎关注“重大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重庆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10月16日




附件: 无

信息发布人:研究生创新基地



相关话题/日本 文化 社会 政治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