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国政1980年生,河南南阳人,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双创人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泰州市双创人才。兼任某央企副总工程师,兼任机械工业长寿命模具增材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船舶动力系统零件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平台的副主任。
一、教育及工作经历
1998-2007年重庆大学本科、硕士、博士,2004年留校工作,2019起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重庆大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问题)博士后、韩国釜山国立大学航空工程系博士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1年访问学者等研究经历。具有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兼职研究经历。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复杂/恶劣工况模具/构件增材制造及再制造技术与装备
面向船舶、飞机等国家标志性工程,以及汽车等国家支柱产业中,关键构件及模具存在的寿命低、成本高、制造周期长的问题,在关键件梯度功能结构设计方法、增材制造工艺及装备等方面,开展系列原创性研发工作,为装备制造领域的模具问题建立整体解决方案。
(2)极复杂变形-相变-晶粒/晶界多尺度动态耦合模拟分析技术
面向船舶、飞机、航天器、水电、汽轮机、核电等国家标志性工程中,关键构件在极端服役工况下对高性能的苛刻要求,开展较为真实的固-液-固、液-固、固-固多场(相)真耦合建模及分析,开展变形-相变-晶粒/晶界多尺度动态耦合建模及分析,开展材料变形中相、晶粒/晶界与性能目标的协调控制,实现关键件高性能自主制造。
(3)极复杂热-流-固-结构多场动态耦合模拟分析技术
瞄准核能、水电、船舶、航空、机械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关键件面临失效机理追溯、劣化评估、再制造等一系列紧迫需求,开展较为真实的气-固、气-液-固、流-固-结构多场真耦合建模及分析,开展材料-制造-服役-再制造一体化协同研究,跨学科开展融合创新以期取得困扰某些行业的问题的快速突破。
(4)工艺智能规划系统及工业/特殊行业预测分析软件
瞄准制造业知识继承、知识迭代、知识智能推理等需求,着力开展数据库技术、机器学习、正反向智能算法的研究,建立系列推理机,开发出系列包括制造工艺智能规划、专用有限元、特殊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一系列工业软件,为部分领域实现软件国产化。
三、科研业绩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基、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GF基础科研重点项目课题、省级各类项目、100万以上的横向项目等40余项,个人承担经费1700余万元。1作SCI论文75篇,个人H因子25,1作专著1本和教材1本、合著英文专著1本,1作获权发明专利11项,1作软件著作权11项。获2022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序2)、2022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序2)、2022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序3)、2023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序1)、2022中国造船科技进步二等奖(序2)、2023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序2)、2021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2015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