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交通学院的前身是1951年创办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1960年正式建成重庆交通学院,原隶属于交通部,2000年1月,学校由交通部划转重庆市,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重庆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年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重庆交通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商科、理科、人文科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学校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校园占地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28万册(纸质文献88万册)。
学校现有土木建筑、河海、管理、交通运输、机电、计算机与信息、外国语、财经、人文、继续教育、航海(筹)等二级学院,以及研究生部、社科部、基础部、体育部和实验教学部等教学单位;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点12个,是教育部批准的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具有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截至2004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10449人、研究生516人;教职工158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20人,教授及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交通部科技英才、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重庆市首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共120人次。此外,学校还聘请了包括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在内的102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2001年教育部本科教学随机性水平评估中成绩为“良好”。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已连续7年超过90%,200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3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办学53年来,学校培养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在内的四万多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战线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在全国特别是西南地区交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九·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春晖计划”项目、“九·五”及“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1项,地方科技项目728项。先后承接了三峡枢纽工程、河流整治等水利工程、万县长江大桥等桥梁工程、成渝高速公路等公路工程、重庆两江滨江路工程等市政工程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9项;公开发行3种学术刊物,其中,由中国科学院钱伟长院士任主编、学校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是SCI和EI的收录期刊,以中、英文版向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2003年该杂志被引总频次排名全国数学类刊物第二;《重庆交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堪萨斯大学、俄国圣彼得堡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越南河内大学等国外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自2004年开始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
学校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等领导来校视察。近年来,学校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充分肯定,以学生党员接待室为亮点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目前,重庆交通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紧紧抓住教育大发展、交通大建设、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全力以赴申报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和申请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面向未来,重庆交通学院将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社会;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加强科学研究,保持交通特色,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地址:中国·重庆·南岸·学府大道66号
邮编:400074
总机:(023)62651999
学校通讯服务部传真:(023)62650387
党政办公室电话:(023)62652333 62652334
党政办公室传真:(023)62650561
法人代表:唐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