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新闻学系主任,全国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广告主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及国家考试中心特聘专家,《新京报》传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新闻奖及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资深评委。中宣部和全国三教办组织编撰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百问》主要撰稿人。
自本科至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新闻实务、媒体与语言、中国文化与社会、文章写作等。发表论作数十篇(部),代表性论文如《对于新技术条件下新闻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思考――基于英国“窃听门”事件的反思》《试论报纸信息传播的符号要素及与传播力之间的关系》《“大数据新闻”的应用与误区》《试论新闻客户端“个性化服务”的前景与困惑》等。论文《孔子“兴观群怨”本义再探》获北京大学优秀论文青年鼓励奖,论文《河图生八卦之谜破解》获北京大学科学研究论文二等奖,并被收入《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萃》。1996年、1999年、2008年、2013年、2017年五次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程苏东,男,江苏东台人,1986年出生。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学士(2007.7)、北京大学文学博士(2011.7),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7~2013.7)。现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唐经学史、经学文献学、先秦两汉文学、早期书写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著有《从六艺到十三经——以经目演变为中心》,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曾获首届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0)、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北京大学********奖(2017)、入选中组部第四批国家“****”青年拔尖人才(2019)等。

邢滔滔,男,1962年8月生于山东济南。1981—1993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哲学)、硕士(逻辑学)、博士(逻辑学)学位。1988年入职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逻辑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访问德国图宾根大学(1995—1996年)、美国圣母大学(2002—2003年),并赴德国图宾根大学、维尔兹堡大学讲学(2005—2006年)。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逻辑学会符号逻辑分会理事。
长期担任北大哲学系逻辑类主干基础课及核心课程教员,也曾讲授全校通选课及外系逻辑课程。主要讲授本科课程包括:逻辑导论、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语言学中的逻辑、符号逻辑、一阶逻辑、时态逻辑、哲学逻辑专题、数理逻辑、本体论论证、现代逻辑基础、逻辑与论证等。讲授研究生课程包括:证明论基础、递归论、一阶逻辑、现代逻辑前沿问题、哲学专业逻辑等。
研究方向为逻辑学、数学哲学。编写《数理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等书籍,发表数十篇期刊论文,及若干翻译作品。

叶炜,1971年生于北京,1990至200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南北朝隋唐史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专著《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与罗新教授合著)。近年开设课程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练习、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与阎步克教授合开)、六朝文献研读(与王颂教授合开)、集部史料与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等。2007、2017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中国古代史”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