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叶小纲大型交响乐《重庆组曲》成功首演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16



  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我院作曲系教授、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大型交响乐作品《重庆组曲》,1月6日晚在重庆施光南大剧院成功首演。本场音乐会由指挥家张国勇携重庆交响乐团与贵阳交响乐团倾情演绎,重庆市歌剧院院长、二胡演奏家刘光宇,青年琵琶演奏家、我院民乐系副教授江洋,女高音歌唱家赵丹妮、男高音歌唱家韩蓬,男中音歌唱家刘广等多位艺术家联袂登台。


  演出现场,重庆交响乐团与贵阳交响乐团


  作曲家叶小纲在排练现场
  《重庆组曲》是由重庆交响乐团委约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同时也是国家艺术基金支持项目,作品以多重段落的方式构成,运用多种器乐、多种声乐元素与多重段落的交响音乐架构相结合,以作曲家独特的音乐思维叙事,在流动的音乐声中,展现了一个个具有中国交响音乐特色和重庆地域文化色彩的重庆故事,描绘了作曲家心中的重庆形象。
  《重庆组曲》全篇由《红岩村》《我的自白书》《解放碑》《黄桷树》《白帝城》《千手》《钓鱼城》《竹枝词》《朝天门》等九个音乐段落组成。九个音乐段落就是九个重庆故事,九个音乐段落也是九个具有代表性的、最为生动的重庆形象画面。其中《红岩村》《我的自白书》《解放碑》《白帝城》《朝天门》等段落详尽而细致地刻画了重庆这些极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符号和人文景观,从精神上刻画了今日重庆在新时代中的历史定位与角色,表达了今日这个大西南重镇在面向未来创新性发展中的宏大意志与历史选择。该交响组曲充分吸取了重庆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气质独特,旋律优美,气势宽宏,个性突出,作曲技术精湛,堪称当代中国交响乐的重要创作之一,表现了当代中国音乐的时代心声。


  指挥:张国勇


  二胡:刘光宇


  琵琶:江洋
  重庆交响乐团与贵阳交响乐团联手带来了振奋激昂的演奏。吕其明的《红旗颂》和陈培勋的《咏雪》两首经典为演出开场,紧接着是英雄的赞歌《红岩村》,整部作品流淌着山城儿女的骄傲与自豪,“红岩”代表着英雄之城重庆永远的光荣,音乐声中,一批批高大的英雄形象仿佛巍然屹立。9首原创曲目依次亮相,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最后一曲《朝天门》代表着勇于开拓的重庆人向美好未来和家国天下的致敬,观众意犹未尽,掌声雷鸣。


  女高音:赵丹妮


  男高音:韩蓬


  男中音:刘广
  大型交响乐《重庆组曲》的创作同样源出于作曲家叶小纲有感于重庆这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文脉,有着厚重革命历史红色基因,以及总书记赋予新时代重庆“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的重大使命。叶小纲曾经在《好作品是用脚“写”出来的》的文章中说到:对于音乐工作者来说,作品既要上接高端,也要注重下接地气,既要创作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端艺术作品,也要时刻铭记为人民创作音乐,牢记人民才是艺术作品的最终评判者,要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好声音。为此,大型交响乐《重庆组曲》九个音乐段落的铺排,既有历史、自然、人文、生活的不同维度,却又舍弃以时空进程列秩,也未按地域方位排序,而是作曲家依据自身创作主体的情感意绪和哲思理念,采用了中国绘画“散点透视”或“移动视点”的传统美学追求,根据目力所及,随心所游,随情所至,移步换景,脚到之处,“情动与中,故形于声”,或许这就是叶小纲所说的“要把中国人特有的艺术思维表现方式放进去”。在音乐的流幻中,人们跟随作曲家仿佛穿行于重庆的山林江河楼宇间,时而仰视那些曾经追求理想信念,但永远不会被忘却的英名、诗篇和故所;时而追怀那些曾经有过战争烽烟,也遗留着浓浓乡音乡情和乡恋的过往。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




相关话题/重庆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