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苏夏先生于前天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通过他的思想,通过他的作品,特别是通过我们这些受教于他的学生们,他的生命之光会一代一代永远地延续下去的!
我于1952 年考入学校,当时低年级是没有作曲课的,直到四年级才开设作曲个别课,那时最强的老师当然是系主任江定仙先生,但是宣布任课名单时,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几位同学,包括我,还有王竹林,肖培珩,楊子星等全分在了苏夏老师班上,当时苏老师以前是教对位法的,并没有教过作曲主课,对我们来说是福还是祸?事实后来证明,苏先生是我命中的贵人,福星,"没有先生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这同样一句话我还对另一位恩师罗忠镕先生说过。
1954年夏天,罗忠镕先生偶然间问我一句话:"你听过拉威乐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嗎?好听得不得了!"因此我用一年的时间去学习、研究拉威尓、德彪西还有普罗柯菲耶夫的音乐,特别是他们的和声。我也有了一些习作,演出后,反响非常好,所以(1955年9月,四年级)我上第一节作曲主课时,苏先生就说:“和声就用你现在的和声就好!”
我上课前,最怕的是老师让我从乐段写起,然后單二,單三,这样的话,我毕业时也就只能写个小奏鸣曲啊!万幸,苏老师不是这样,他一开始就叫我写一首声乐变奏曲,并给我一首苏联作品做参考。我当即选用了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给五段歌词写了五种不同的伴奏,苏先生拿给苏联专家看,他只弾了前几个和弦就停下来,称赞说:"这是我到中国来给你们带来的变化!"并且推荐发表在《音乐创作》上。然后,苏先生让我写一首变奏曲,给我推荐的参考作品是拉可夫的变奏曲。这首作品的写法对我启发极大,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先生指导下完成了我的变奏曲。应该说这是我第一部代表性的作品,经朱工一教授首演后,立即被苏联专家选为教材,首先给李名强弹,然后就成为钢琴系和作曲系的教材,至今已多次被称作是经典,已再版过七次之多。
这之后,我在五年级时,又在先生指导下,完成了我的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由周广仁教授演奏,中央乐团协奏,李德倫先生指挥,在我院礼堂(当时还在天津)进行了内部演出,我有幸亲自听到自己写的大型作品。在此之后我也就成为了一位令人羡慕的青年作曲家。
从我1957年毕业至今,已过去了六十多年了,经过诸多坎坷,我现今已经八十有六的老人了,所幸,总算还留下了几部还不錯的作品,多次获奖,也曾在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上演并获好评,这一切是怎么来的?还是那句话,"苏先生,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苏先生后來又教了许多优秀人才,他们已成为著名作曲家,教授,正在为祖国的音乐事业做贡献,但有一点别忘了,你们都是我的师弟,我是你们的大师兄啊!让我们一起向先生深深的三鞠躬!"苏先生,请一路走好!!!"。
学生徐振民2020年5月2日于北京

(苏夏先生作品音乐会后,徐振民和恩师合影留念)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