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中央音乐学院迎来了特殊的开学季。面对疫情,我们止步于宅院,通过网络,却可以走进更广阔的天地。由我校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教研室推出的《中国传统音乐名家讲习坊》系列课程如期开展,本期将带领同学们走进侗寨学唱侗族大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当地村民依山水而居,多民族共处。为了让同学们身处异地同样感受侗寨民风,欣赏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课程的主讲教师吴传娟来到贵州省黔东南黎平县岩洞村的侗族歌师家中,在声音歌《布谷催春》的悠扬歌声中开启了本期学习之旅。

主讲教师吴传娟教唱侗族声音歌《布谷催春》

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岩洞村侗族歌师陈隆化

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岩洞村侗族村民
侗族声音歌《布谷催春》
受疫情影响,目前村民们还不能到鼓楼集体歌唱,但坐在家中随口而歌,每个人都是歌唱家。歌师陈隆化摇动纺车,边做活边与伙伴们唱起《布谷催春》,悠扬的曲调穿插“嘟咕”、“嘟咕”的拟声词,就像布谷鸟的鸣叫在呼唤大地回春。一首歌过后,歌唱热情迅速在屋内蔓延,歌师高兴地说要再唱一首。于是大家就有幸听到了名为《下洋水》的叙事歌,三位歌手的配合如此默契,诉说着一位女孩子的爱情故事,她们在歌声中自然形成“众低独高”的声部组合。即使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美妙的歌声透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位同学,既温暖又富有力量。
为了让同学们唱出地道的侗族大歌,吴传娟老师在教唱过程中十分强调侗语的咬字发音。她逐字逐句地带领同学们念读唱词,随后分段教唱歌腔,并启发同学们模拟不同声部演唱方法。在师生的互动模唱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侗族大歌的演唱魅力。
作为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多声部民歌形式,侗族大歌自成体系,曲目众多,在传统声部组合方面独树一帜。通过网络课堂,同学们不仅欣赏、学唱侗歌,还将对歌师、村民开展访谈,了解侗族大歌所承载和传递的民族文化讯息,在丰富该课程以往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助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传播。
相关附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