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书基础
开课院系:中国画学院书法系
任课教师:祖彦飞
开课时间:2020年2月25日-3月22日
授课对象:中国画学院书法系二年级本科生
丨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优秀行书作品的笔法、字法、章法特点,明确字势在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行书点画的形态与用笔、工具、材料之间的必然联系,丰富笔法、字法、章法形式语言。
丨教学方式
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线上授课。建立微信群,结合会议平台,在群中进行作业讲评、线上辅导。
作品分析、临摹、创作一体化。
丨教学要求
1、工具材料准备:
·笔(狼毫、兼毫)、墨、纸(不同渗化程度的纸张、不同粗糙程度的纸张)
2、字帖准备:
·赵孟頫·行书·《闲居赋帖》
·苏轼·行书·《寒食诗帖》
·米芾·行书·《彦和帖》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
丨教学框架
一、赵孟頫行书《闲居赋》(20课时)

(一)赵孟頫行书《闲居赋》分析
1、《闲居赋》笔法分析(4课时)
1)点画形态特征
2)点画外轮廓线特征
3)书写工具与材料分析
4)点画的书写过程分析
作业:《闲居赋》临摹
要求:
·笔法准确
·原大临摹
·临摹300字以上
2、《闲居赋》字法分析(4课时)
作业讲评,并解决学生在笔法中的问题
1)文字外形特征
2)文字内构特征
3)文字空间特征
4)文字的姿态
作业:《闲居赋》临摹
要求:
·笔法准确
·结构准确
·原大临摹
·临摹300字以上
3、《闲居赋》章法分析(4课时)
作业讲评并解决学生在结构中出现的问题
·1)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上下字之间的关系——字组
·左右字之间的关系
·2)行的特征
·行的摆动幅度
·行的外轮廓线特征
·3)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分析
作业1:
1、通临赵孟頫《闲居赋》,要求精准临摹。
2、将《闲居赋》形式语言分析形成文字,进行总结。
作业2:
拟赵孟頫行书《闲居赋》进行创作
要求:
·文字大小接近原帖
·作品形式为横卷
·书写内容自定
·作品不少于20行
(二)作业讲评(8课时)
1、逐一讲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2、解决学生作业中出现共同问题。
3、学生疑难解答。
二、苏轼行书《寒食诗》(20课时)

(一)苏轼·行书·《寒食诗》分析
1、《寒食诗》笔法分析(4课时)
1)点画形态特征
2)点画外轮廓线特征
3)书写工具与材料分析
4)点画的书写过程分析
作业:《寒食诗》临摹
要求:
·笔法准确
·原大临摹
·临摹300字以上
2、《寒食诗》字法分析(4课时)
作业讲评,并解决学生在笔法中的问题
1)文字外形特征
2)文字内构特征
3)文字空间特征
4)文字的姿态
作业:《寒食诗》临摹
要求:
·笔法准确
·结构准确
·原大临摹
·临摹300字以上
3、《寒食诗》章法分析(4课时)
作业讲评并解决学生在结构中出现的问题
1)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上下字之间的关系——字组
·左右字之间的关系
2)行的特征
·行的摆动幅度
·行的外轮廓线特征
3)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分析
作业1:
1、通临苏轼·行书·《寒食诗》,要求精准临摹。
2、将《寒食诗》形式语言分析形成文字,进行总结。
作业2:
1、拟《寒食诗》进行创作
要求:
·文字大小接近原帖
·作品形式为横卷
·书写内容自定
·作品不少于20行
(二)作业讲评(8课时)
1、逐一讲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2、解决学生作业中出现共同问题。
3、学生疑难解答。
三、米芾行书《彦和帖》(20课时)

(一)米芾·行书·《彦和帖》分析
1、《彦和帖》笔法分析(4课时)
1)点画形态特征
2)点画外轮廓线特征
3)书写工具与材料分析
4)点画的书写过程分析
作业:《彦和帖》临摹
要求:
·笔法准确
·原大临摹
·300字
2、《彦和帖》字法分析(4课时)
作业讲评,并解决学生在笔法中的问题
1)文字外形特征
2)文字内构特征
3)文字空间特征
4)文字的姿态
作业:《彦和帖》临摹
要求:
·笔法准确
·结构准确
·原大临摹
·300字
3、《彦和帖》章法分析(4课时)
作业讲评并解决学生在结构中出现的问题
1)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上下字之间的关系——字组
·左右字之间的关系
2)行的特征
·行的摆动幅度
·行的外轮廓线特征
3)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分析
作业1:
1、通临《彦和帖》要求精准临摹。
2、将《彦和帖》形式语言分析形成文字,进行总结。
作业2:
拟《彦和帖》进行创作
要求:
·文字大小接近原帖
·作品形式为手札
·书写内容自定
·作品章法参照该帖
(二)作业讲评(8课时)
1、逐一讲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2、解决学生作业中出现共同问题。
3、学生疑难解答。
四、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20课时)

(一)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分析
1、《祭侄文稿》笔法分析(4课时)
1)点画形态特征
2)点画外轮廓线特征
3)书写工具与材料分析
4)点画的书写过程分析
作业:《祭侄文稿》临摹
要求:
·笔法准确
·原大临摹
·300字
2、《祭侄文稿》字法分析(4课时)
作业讲评,并解决学生在笔法中的问题
1)文字外形特征
2)文字内构特征
3)文字空间特征
4)文字的姿态
作业:《祭侄文稿》临摹
要求:
·笔法准确
·结构准确
·原大临摹
·300字
3、《祭侄文稿》章法分析(4课时)
作业讲评并解决学生在结构中出现的问题
1)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上下字之间的关系——字组
·左右字之间的关系
2)行的特征
·行的摆动幅度
·行的外轮廓线特征
3)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分析
作业1:
1、通临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要求精准临摹。
2、将《祭侄文稿》形式语言分析形成文字,进行总结。
作业2:
拟《祭侄文稿》进行创作
要求:
·文字大小接近原帖
·作品形式为横卷
·书写内容自定
·作品不少于15行
(二)作业讲评(8课时)
1、逐一讲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2、解决学生作业中出现共同问题。
3、学生疑难解答。

课徒稿
丨部分学生创作

乔玺铭

李佳苡

赵泽润

马以然

陈珺瑶

岳大昭

井若静

李小荷

刘泓杉

赵文瑄

乔玺铭

刘泓杉

赵泽润
丨任课教师感悟

困于法者,形为心牢,往往意窘而神疲;精于法者,意转而形随,方可遊心。重视“法”—“形”—“意”三者联动关系的探讨。拓展“法”的维度,丰富语言形式,进而展拓审美领域,解一重困,进一重境。
——祖彦飞
宣传部吴琼/整理
宣传部宋曼青/编
2020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