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月13日,中央美院网络教学进入第八周,按惯例,每周一依然是网络教学检查院长听课日。来自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的记者当天也走进了中央美术学院网络教学指挥中心,和范迪安院长一同连线网络课堂,书画频道节目主持人刘兰采访了中国画学院丘挺教授、造型学院油画系刘小东教授、人文学院郑岩教授以及设计学院程书馨老师,参加听课的中国画学院院长刘庆和、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也一起围绕“美术专业网络教学”主题进行了交流,大家畅谈一个多月以来变身“主播”的经验与感受。


范迪安院长接受记者采访
“对于以面授为传统的美术教学来说,如何上好网络课程是一次新的挑战。”院长范迪安介绍说,这次网络教学效果出乎意料之外。每一次参与网络教学听课,都能感受到任课教师们的责任意识、关爱学生之心和投入的气力,学生们也有了不同于现场教学的收获,学会了自主把握学习过程和沉下心深入思考。网络教学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空间,也将推进我们今后的教学改革,让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更具开放性,不仅要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还要让我们的课堂更好地融入社会,体现社会与人文关切。

中国画学院丘挺老师《山水写生创作》
丘挺:《山水写生创作》这个课程,是希望同学们能掌握山水画的笔墨技法,认知其本体语言。疫情期间,同学们正好都在家里,我就鼓励大家要利用好这段时间,摆脱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的状态,停下来、静下来,去体认自己家乡,做一些思考。
我在课程的准备中,一方面有画论画理的教学,还专门收集了和同学们家乡有关的,他们应当认知的山水作品中的诗、文、事,还包括一些音乐和中西方艺术作品,以挑起大家对山水积极的体认和感受,让同学们在宏观的视野中用一种诗性眼光感受家乡,来审视课程中“乡愁”这个主题,从扎实的基本功到学会运用笔墨去表现自己的感悟,逐渐进入山水创作的状态。
对于网络教学,刚开始我还不是很适应,因为我自己对这种新技术掌握的比较慢。每次备课我都是在班长的协助下,把课件做得专题性强一些,特别是教学知识的递进衔接和图片影像的穿插展开,能够沿着问题不断深入进去。现在来看,网络教学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也给自己提供了系统、深入梳理知识的过程。
刘庆和:对于网络授课,我们最开始是有担心的。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我们的老师都在努力克服困难,已经很快适应了,尽量达到了线下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像丘挺老师的课程,对中国画学院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网上教学没有了实际的空间感,反而更容易在虚拟中讲述“山水的畅游”,让同学们理解古人的心性,理解传统山水和我们今天现实生活的关联。

油画系刘小东老师为四年级毕业生开设《创作》
刘小东:我现在人还在纽约,现在是晚上10点半。通过这段时间在网络上指导毕业创作,能感受到这种授课方式更能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探讨,对于毕业班学生们来说,他们能把自己的思路讲述得越来越清楚,有助于他们论文的形成。网络教学对高年级学生影响不大,但对低年级学生基础课阶段,还是会有一定影响。
这一届同学们整体上都令我感到惊喜,虽然遇到了疫情,但是他们的毕业创作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对他们的毕业展览满怀期待,即便在网上实现也是能够让我满意的。我已经告诉同学们,要充分做好网上展览的准备,因为网络会有更大展示空间,叙述空间和更广的传播面,让你能够把自己全方位的交给社会,交给观众。
我觉得我现在把自己的乡情都安放在学生身上了,我跟同学们说,疫情期间就要早起早睡,天天有事干,如果你天天在家又睡懒觉,又颓废,又打游戏,整天很懒的样子,父母会非常痛苦。他们很理解我这种想法,所以他们都变得很勤快,每天抽出一个小时锻炼身体,早起画素描。生活永远高于一切,你正常,你父母就正常,父母正常,大家都正常。挺好的。
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毕业创作,教学本身就是教会一个孩子如何相对健康的成长。从心智上要有一种更好的引导,即便今后不从事艺术创作也能安心的生存,从事艺术创作的,知道它的艰难,以及如何应对这种艰难,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设计学院程书馨老师《大健康创新设计》
程书馨:我上的这门课程叫大健康创新设计,主要是以大三的同学为主,还有一些研二的同学,我们一起做一个研究型的课题。大家从一个健康防病和让未来更健康的角度,考虑如何把设计和创新介入进去。
针对今年防控疫情的环境,我们又把大健康的主题做了进一步的界定,许多同学做的都是远程情况下如何应对危机的设计,包括健康护照和健康信息管理,都跟现在的健康码和国家推出的健康政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同学在前期调研阶段都要进行自主学习,查阅大量资料,虽然没有办法去线下做调研,但是大家都很主动地和家人密切互动,开展调研。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更好的利用已经在网上形成的优质课程资源,同时还邀请国内外业界专家,给大家做在线指导。同时,改变了以前线下分组头脑风暴的模式,专门采取了微信群和线上连线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大家将草图发到微信群里,再进行点评和碰撞,这节省了大家的时间成本。
宋协伟:我们的感受是,网络教学来不得半点假的,它和实体空间上课不一样,实体空间上课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们来与不来都有可能性,但是网络课程里你的形象、你的名字要贴在这里,不能动,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真实性,或者是超真实性、超现实感。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对今年网络课程的课程要求比往年更加严格,更加有国际性。我们重新审核了在网络技术情况下的教学语境,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学生如何形成这样的互动,如何使课程有效的形成一个良好反馈,几乎所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教案都做了调整。
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的老师学生都很认真,学生的作业比实体空间中做的更有逻辑性,更有调研的方法性,也更有对问题思考的呈现。我觉得网络课程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新模式,我们不仅要完成传统模式下的设计课程,还要勇敢地往前去拓展新型课程模式,使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有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能力。

人文学院郑岩老师《中国中古美术专题》
郑岩:《中国中古美术专题》是一个研究性的课,主要面对硕、博士研究生怎么进入具体的研究,怎么提问题,怎么分析材料,怎么来寻找恰当的方法。目前开设给本科生三年级和人文学院、造型学院和设计学院的硕博士,大概有120个人在上课,每次听课的还有一些感兴趣的朋友和学生家长。网络教学的长处就是可以有更多的同学、朋友一起来听,短处就是互动起来困难一点,我们也会安排课下单独交流的时间,另外我们有3个微信群,同学们可以在微信群里随时提问,我可以解答有关的问题,也不停地往群里扔各种电子读物,给同学们大量课后阅读材料。虽然大家被困在家里,但是我们从来不敢把它当做假期。
网络教学要一如既往地认真备课,原来用多少时间,现在可能还要继续,甚至用更多的时间,因为要考虑到不同的受众,在讲授技巧上就得适当的兼顾不同知识储备的同学。我在讲的时候没有教材,所有的内容用的都是多年来我个人的研究成果,虽说是一家之言,但有它的优势,就是我讲的都是我个人有体会的,不会拿别人的东西讲,我所讲的包括自己做学问的得与失的过程,所有的苦恼和所有的收获,包括整个思考的过程而不只是一个结论,把这些东西尽可能地传达给同学们,使他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就知道一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我觉得我们美院的老师不太担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老师们自己端正态度,好好的做好,对同学来说就是一个表率,老师认真上课了,同学的作业一定会认真,老师在这是糊弄的,学生的作业就是东抄西凑。学生在这里,看到老师没有一个字是从别人那抄来的,你不用跟同学罗嗦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觉得这是美院学风自始至终贯彻的东西。
宣传部徐新立/文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20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