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0日,“别故与共生:陈琦2019”个展在艾米李画廊开幕。本次展览是艾米李画廊与陈琦的第二次个展合作,两个展示空间分别呈现艺术家全新水墨、版画、纸雕作品,以及首次1:1再现2019年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装置作品《无去来处》。
从《时间简谱》到《虫洞》,再到本次展览呈现的《无去来处》,陈琦的创作线索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对于时间敏感的把握,他对于时间的感受细致入微,由细微处着手,最终又呈现出宏观宇宙中的时间观;另外一方面是他对于空间的敏感,作品空间维度的变化贯穿了他的创作,从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再到有人参与的四维空间,陈琦的艺术创作中空间的变化异彩纷呈,而这种宏观的空间感受,恰恰始于他对于生活中空间变化的细微体会。
本次展览分为“别故”与“共生”两个单元,恰恰呈现的就是两个维度的“陈琦”,一个是敏感于时间旅行的“陈琦”,一个是善于阅读空间进而产生多重空间维度共生的“陈琦”,两个“陈琦”恰似两个坐标构成一个完整的陈琦世界观、艺术观。与此同时,“别故”单元呈现的也是一个持续艺术创造和实验的艺术家陈琦,而“共生”单元呈现的则是一个穿梭于多重媒介实验的艺术家陈琦。
“别故”单元中,呈现了转折中陈琦的创作。一方面有以“水”为画面主体的水印版画,黑与白的纹路在这里交织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古老智慧,也有陈琦“虫洞”系列的代表性作品;另一方面,陈琦带来了新的大尺幅水墨实验作品,从水墨元素中的晕染所产生的印记延展开来,产生具有氤氲效果、以花为描述对象的作品。


“共生”单元中的作品《无去来处》是陈琦送给威尼斯一份关乎生命与时间的礼物,一个粉红色八边形的“大礼盒”。由光透射过雕刻镂空的“虫洞”形成虚拟与现实交替的场景,象征了时间与生命的演化。随着时间的变化、光的强弱、云的厚薄,场景内也变化出不同的视觉体验,观众宛若置身于清澈、宁静、悠远的世外桃源。作品名“无去来处”出自《金刚经》,无所谓来,无所谓去,视为如来。生活的表象就是如此,有时候看似不存在的东西,其实一直存在。在本次艾米李画廊的展览中,陈琦应用新媒体技术,将《无去来处》威尼斯的公共艺术转化成为室内的新媒体作品,这种转化是由外向内的转化,同时也是由自然向科技的转化。恰逢11月28日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撤展,在遥远的东方国度中国,陈琦用新的《无去来处》,形成对威尼斯遥远的回响和接力。陈琦先生送给威尼斯的礼物,仿佛伴随着马可波罗的脚步不远万里,以全新的面貌回到祖国。

本次展览同样也是陈琦的展览实验,从“陈琦2019”开始,陈琦构建了陈琦年度展的构想,这也预示着未来会有“陈琦2020”“陈琦2021”等系列年度展。陈琦计划在每一年的年末举办这样的展览,既是对于自我的反观,也是对于一年思考与创作的呈现。陈琦说:“这个系列年展就像页岩层积,愈厚愈坚。年末即是别故,也是迎新”。
展览将展至2020年2月22日。

“别故与共生:陈琦2019”个展开幕式嘉宾合影

百合No.1 纸本水彩 103x113cm 2019

盛宴 纸本水彩 329x151cm x4 2019

最后的百合 纸本水彩 277x152cm 2019

观象No.2 纸雕装置 120x260x30cm 2019

无去来处 铝合金、铝板烤漆、卡布型材等1000x1000x400cm 2019
艾米李画廊/文图
宣传部宋曼青/编
201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