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队教师:丘挺
下乡地点:苏州
三月二十四号至四月十七日,中国画学院本科三年级山水班在丘挺老师的带领下在苏州开展为期四周的社会实践课程。我们结伴而行穿梭于姑苏街区,来往于各个园林,感受着别样的景致,品尝着不同于北方的美食味道。从一块花砖、一扇漏窗、一段回廊中感受造园者的审美意趣,通过细微的观察和学习,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了解了园林的文脉,为自己的艺术创作获取了更多的灵感。


丘老师在耦园给同学做示范



丘老师在网师园给同学讲解示范

网师园的地砖

网师园一角

同学们速写园林地图

山塘街听评弹

早晨在同得兴吃一碗白汤焖肉面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顽石图一》绢本,丘挺

《顽石图二》绢本,丘挺

丘挺老师《论石》

丘挺老师《论石》(局部)
石者,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三山五岳、千洞万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寓形其间,俯仰上下,不知我之在丘壑、丘壑之在我也。石蕴千岩乃宇宙之缩影,理与心会,体物不疑,寄澄怀于拳石之中,与天为徒,观象得意,格物尽理,自可穷文心、窥艺境、安性灵。
故石之雅,不独有于崇山奇壑,而在于君子之志。得趣者一丘一拳适足以启兴,所谓会心处不必在远是也。昔白乐天、苏东坡、米南宫之痴石、藏石、咏石、画石、鉴石,深谙个中趣味。明林有麟论石:“一洗人间肉飞丝语境界”,粉碎虚空,生化不息。盖品石如壶中见天地,揖烟岩于纸上,想礼笏于寥廓,峰崿自藏,垒块自泯,神游目夺,足以寄托幽远矣。言石文而丑,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丑而雄,丑而秀也。石不能言最可人,托石观心,以石为友,拜石为师,藉此追求我心常静,则万物之心通矣。
——丘挺
本科生作品

杨淼铄写生作品,纸本
杨淼铄:
在这二十多天的写生中感受到了自由,先是我能自由的穿梭在园林之中,在旁边阿姨奶奶的吴侬软语中画我想画的景色;再是我可以自由的表现,尽力呈现我想要的画面,这要感谢丘老师鼓励我们画出感受;最开心的是我感受到了在大自然中的山水树都是自由的,是向上生长的。在大自然中画画很舒服,很开心。另外一件同样开心的事情,就是每天五点园子关门正好是晚饭时间,可以好好吃一顿。油焖笋、松鼠鳜鱼、香干马兰头、醉虾、焖肉面…想着这些美味仿佛又回到了苏州。

龚一凡写生作品,纸本
龚一凡:
这次的写生跟以前的不太一样,不了解园林的历史文脉是画不好园林的,每个园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魅力,每一处细微的设计都代表了造园者的审美意趣,通过对园林的观察和学习,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对话。了解了古人的意图、园林的文脉,才能真正的画好园林,我们短短二十多天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对园林文化的学习将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韩征宇写生作品,纸本
韩征宇:
今年四月随丘老师赴苏州写生,探访了著名的苏州园林。这里的每个园子都有它独特的构造与景象,又有着某些共性,它们作为我国古典园林的翘楚,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美学思想,在园子中写生,深切感受到南方建筑与水木的灵秀与清雅,这对自己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灵感帮助,这是一次非常珍贵的体验,非常感谢学校与老师给予的机会!

汤婧琪写生作品,纸本
汤婧琪:
所谓“粉墙为纸”,苏州园林中的白墙就如同画纸,而造园人在其中的布置就像画家安排画面一样。苏式面亦是如此。如果说汤底是一面白墙,那么墙上的漏窗或是墙根的花卉、湖石必定是丰盛的浇头。鲜美的汤底搭配上好的浇头,才能构成一碗地道的苏州面,正如苏州园林中的白粉墙,有漏窗门洞、植物花卉和湖石的点缀才显得意境颇佳,如诗如画。
我从小在扬州长大,和市井气息更浓的扬州相比,苏州给人的感觉更加清冷、慵懒、小资,甚至有几分疏离感,就像是那面白墙,纯净但冷淡。而那些所有的苏州美食、评弹、丝绸,就像是白墙的装饰、点缀,因为有了它们白墙才显得更加灵动,也正是这些种种让这座小城更加鲜活。

张婉婷写生作品,纸本
张婉婷:
这次苏州写生作为本科阶段是我认为最有意义和收获的一次,因为是第一次来到苏州,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江南风土人情,正如同诗中所说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门地小,水巷小桥多。"令人心驰神往,难以忘怀。这次写生也从一种全新的角度体会了山水画的创作方式,青瓦,太湖石,园林的植物,极具特色的园林构造,都是组成画面的最好的元素。这次写生跟着丘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以后也要带着疑问继续学习。

何传玺写生作品,纸本
何传玺:
苏州园林中的?是园林中重要组成部分之?,它即是?乡特征的体现,?起着协调和陪衬景观的作用。园林中的?是对天然的?加以改造和利用以达到“虽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正如我们所知“?为?之?,泉为山之?。??则柔不能立,??则枯不得?。”这句话虽然是讲绘画中的??关系,但也同样适?于园林之中。“??建筑复?以形,?则回报山?以?意”。苏州的造园大师们通过??将园中所有的景物串联,使得整个园林生机勃,游历其中仿佛置身于真?真?之间。

李泽杉写生作品,纸本
李泽杉:
在一片繁华中的园林像是世外桃源一般,进入大门就远离了门外喧嚣来到一个幽雅别致的世界,在里面坐着不动看着眼前的景色就可以安安静静呆一天,让人感觉很舒服,“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每个园林都是一幅画。
研究生作品

孙勇写生作品,纸本
孙勇:
勤于写生,不仅仅是为了搜集积累创作素材,而是作为独立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去诉诸自己的心血。写生并不用刻意追求作品最终的呈现结果,因为现场创作的痕迹不可代替。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正在体会造化自然的生机、生气、韵味。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都是面对生活,取自大自然。

张小黎写生作品,纸本
张小黎:
二十餘天的寫生活動帶給我許多寶貴的體會與收穫。
首先是對山石的觀察方法。丘老師寫道:「石者,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體會山石上凝聚的氣象,將山石之形與疏忽的水紋,雲氣結合起來。
此外,是對繪畫狀態的調整。原來畫工筆的習慣,狀態比較緊張。經過丘老師的指導,讓手和心態放鬆,容許錯誤,獲得另一種心境和狀態。也從中感到保持狀態轉換的彈性的重要。
第三,是關於物像與畫面的關係相比在工作室創作,寫生更充滿不確定性。在這樣的狀態中,更容易打破思維慣性,嘗試建立畫面與物像之間的聯繫,尋找主客體之間的分寸取捨。
在收穫的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諸多不足——手上功夫,對筆墨的認識,以及對空間的處理表現。這些問題不能在短短二十天中得到解決,但今次寫生的體會將作為一個契機,指引我接下來學習研究的方向。

李丽莎写生作品,纸本
李丽莎:
走入苏州园林移步换景,婉约秀美背后透着精致。这次写生最吸引我的便是墙垣、墙下生长的植物和那经年累月慢慢地渗透到墙面上的光影景象。阳光穿过树干和叶片的缝隙,落在墙上的影子或光斑是整座看不见的园林的投射。相对于整座园林,这一石一水一角落更加打动我的视觉。你会看到许多由墙下植物和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景观。它们的造型灵感可能来源于书法或是绘画,蕴含着独特的韵味。在园林里,你会因为置身其中产生随性而又微妙的感觉,就像那茂盛繁密的青藤为云墙四季更换着不同颜色的衣裳,既浪漫又自然。这也构成了人们心中的微观园林山水。当你走在卵石铺装的小路上时,就会感受到园外的嘈杂与你无关,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空间中。

丁三川写生作品,纸本
丁三川:
己亥桃月夜。兩可亝主人與友游姑蘇湖畔。談及近世書畫。友人嘆然。問曰:昔時畫為大家必善書也。蓋不善書者。無能解用筆之妙也矣。今之學人。不究用筆用墨專事塗抹者不謂鮮矣。何耶?兩可亝主人答曰:書畫之妙。要在用筆。尤在用墨。然言此者甚眾。盡得之者寡焉。昔時大家作書作畫。有筆尤有墨。夫墨能渾芒虛靈而不失之燥悶者,筆也。筆能恣肆遒勁而不失之俗野者,墨也。然汝既以自得之而心安,又何欲及之眾人耳?對曰:噫!君之言是矣!君子何以人不知之而惶惶泫涕焉!遂復緣湖而步。

高安柏写生作品,纸本
高安柏:
春季的蘇州氣候溫暖濕潤、美食甜而不膩,對於來自台灣的我特別親切,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此時我身在文化底蘊深厚的蘇州,每日沈浸在中國古典園林之中寫生,遊走於立體的山水園林畫裡尋找靈感,而園林之外,我見到了夢寐以求的古柏樹-『青奇古怪四漢柏』,柏樹作為我的信仰,青奇古怪對我來說更是靈樹,能有如此緣分,也為此次寫生之旅畫下完美句點。

邓震宇写生作品,纸本
邓震宇:
己亥三月,重游沧浪。方过午,黑云压城,西风卷地。骤雨急至,游人渐归。园乃复静,潇潇然真沧浪境象。乘兴写是图留恋。.

李艺纯写生作品,纸本
李艺纯:
提到苏州,园林两个字马上就出现在脑海。中式园林在建筑上遵循天人合一,坊巷邻间互通,院门之内则自成一方天地。拱门,廊桥,花窗,奇石,翠竹,百花,云墙无一不打动着我。游者可以寄情山水,优游林下,或漫步廊道,品茗吟诗。徐有贞《闲趣轩记》云:“闲趣者,弃富贵、谢功名、越道义,而自趣于幽寂无事之域。与山水云月为侣,不以闲为趣,得乎?宜其求闲之深也。‘’园林——是一种家园与精神的栖居之地。

彭瑾慧写生作品,纸本
彭瑾慧:
此次是我第二次来苏州写生,感觉上跟第一次来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园林在我的心中渐渐有了温度,像是从一个符号转变成了实在的具有生命特征的活物,我很喜欢园林的白墙,在白墙的周围点缀着各式的石头或者绿植,一条小路从旁穿过,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每一块由无数小石子构成的地面,各种形式的窗户,皆有着不同的图案,体现了园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用心。坐在园林的一角,无人的时候,恍惚间自己回到了古时,似乎可以看到园主人扇着蒲扇躺在摇椅上思考着人生,多么惬意美好。


全体同学在沧浪亭门口合影留念
中国画学院 苏州小分队/图文
宣传部吴琼/编
2019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