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小分队:造型学院油画系二工作室二、三年级本科生,研究生
带队教师:康蕾
下乡地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这是怎样一番景色……
假若我的眼睛是个镜头,它的起幅是高高在上、仿若与天对话的望天树,向下摇移,从挺拔秀丽的团花树、独木成林的榕树、挂着椰子的棕榈划过。再向下,那是缠绕树干数十米我们还叫不出名的藤本植物、四处丛生的蕨类,层层叠叠,高低错落。镜头再慢慢推……定格在红似焰火的美人蕉上,几只蚂蚁正不慌不忙地攀爬……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蝉声、鸟鸣间或其中,同期声也有了。这样的画面,配上解说一定画蛇添足,可我还是想用文字告诉你,那空气中弥漫着的迷人的气息。
这里是我们今年下乡采访的目的地,距京城已是3000多公里的热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油画系二工作室的康蕾老师带领二、三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行24人在此开启了与植物的对“画”。
草木无情?
植物是什么?生活在城市水泥丛林的“95后”对植物的认识更多地源于小学自然课本,或是春游学校组织的植物园,是路边的树,是隔离带的花,是偶尔摆在天光教室的模特,是“无情”的草木。显然这次写生,带队老师康蕾打算打破学生的认知,出发之前就邀请世园会主题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总导演李成才及其创作团队与学生分享人类文明和植物的关系。“中华文明是由植物塑造的,看看我们的文字,竹字头、草字头、禾木旁、绞丝旁,翻阅我们的诗歌,305篇《诗经》里有153次出现不同植物的描写,我们的衣食住行,稻谷与桑树,茶叶与水果,村庄与田野,该是需要端详一次陪伴中华文明生长的植物们了,该进入她们的世界了,一起感受她们如何用生命延续万千生命……”这一席话和纪录片叩开了同学们对植物认知的大门,也改变了他们观看对象的方式,三年级的付蕊同学坦言,“看待植物的方式不一样了,觉得他们有自己的性格,以前我可能就会把眼前的景色归纳为几个色块,现在我更愿意细细观察他们的外形、状态,以及他们与其他植物的关系”。
如果说主题讲座还只是纸面谈兵,那么进入植物园尤其是热带雨林区的那一刻,才真正感受到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植物才是祖宗。到现在我都没有忘记那一天,我们几个呆呆地站在“绞杀榕”下说不出话的样子。这本是鸟类随粪便排泄而出的榕树果,偶然落在其他乔木枝桠上,适合的气候让它发芽,长出“寄生根”。“寄生根”攀附着乔木的树干,一边朝下伸向地面,插入土中,汲取养分。一边往上伸向空中,抢夺阳光。“寄生根”密如鱼网,紧紧地缠住树干,慢慢地,“绞杀榕”茂密的叶子阻挡了阳光,原本的大树窒息而亡,只留下“绞杀榕”枝条织就的网状树干傲然而立。占全球陆地面积9%的热带雨林养活着全球50%以上的物种,每一处,每一秒,生命的故事都在发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最高级的动物,人似乎总是这样看到其他的物种。同行年纪最小,1999年出生的杜嘉威雨林之行后在朋友圈记录了他的思考,“他们互相厮杀,争夺阳光,空气和生存的权利。他们爬上天空,他们蛰伏在水中,他们存在着,他们存在过,他们为了生存,生存又为了什么?”
美,该怎样表达?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分为东、西两区,东区是热带雨林;西区建有二三十个专类植物园区,众人熟知的“国树国花园”“棕榈园”就在这。经过头两天近距离熟悉还陌生的物种后,师生们在第三天开始分散四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开始了与这些热带植物的对话之旅。
王莲酒店房间前的一池湖水里,朵朵睡莲正在盛开,三年级班长刘汉书在这对景写生,“我喜欢在画面中加入当地的建筑,有人的风景感觉有灵魂,就像现在,虽然我在酒店对面取景,可是我会幻想自己是那窗户前看风景的人,我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这些植物,我也会幻想如果我是这一池睡莲,我又是怎么看待那些注视我的人,有点难用言语表达,我很想通过画传达”。兰花园里,研一的陈夏与几株宝塔姜较着劲,他喜欢比较复杂的画面,一层摞一层,看上去有点“密集恐惧”。研三的李金鹏,此时正描绘一丛车筒竹,“画它之前,我绕着它走了三圈,了解它的属性。你看它三年才从奋力从地下冒出一个尖尖,然后再以一年15米的速度生长,突破束缚,如孔雀开屏。这种生命力的顽强给我震撼挺大的,我就想画出这生命力”。二年级的卢若亦在一群植物中选择了一株猪笼草画特写,原因很简单,“它肥嘟嘟的,有点可爱”。
“美,有什么用呢,常有精明的人这么精明地问。我也说不出它究竟有什么用,只觉得它忽然令你心跳,血脉的河流畅通无阻,肺叶的翅膀迎风欲飞,世界忽然新奇起来。”余光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高雄目睹木棉花“满枝的红葩一齐烧起”,写下《木棉花之旅》,用文字阐释他对美的感受,亦在篇末期待木棉能找到中国的梵·高。宝岛那边的木棉有没有找到知己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在几乎同一纬度的西双版纳,现在有一群学生正在感受热带植物带来的美,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那些精灵般的生命。
在自然美中“找自己”
在这里画画很简单,无论是植物园里恣意绽放的奇花异卉,还是雨林里高低错落为了生长各出奇招的生灵,处处皆景,美到“照抄”都是一副不错的风景画;在这里画画也很难,色谱上所有的色彩都喷洒而出,怎么选择?开始画画的几天,每个人遇到了不同的问题,“碎”成了主题。“景色很杂乱,很难归纳成一种形式”“我平时画的东西都特别整,我不擅长画特别碎的东西”,“这些花,画远景的话比较碎,不能突出个体”,面对同学们的难处,康蕾笑言,“以前在京郊写生,我总是鼓励他们在平凡中发现美,这里目光所及都是美,但是怎么选择、组合,是我留给他们的问题”。
画面的“碎”与每个人观察的角度有关,画面定格的瞬间就代表了每个人的视角,他的价值观。这次写生,康蕾不希望学生仅仅是“复制”自然景观,面对有些同学按照写生固定模式描绘的“远处天、中景地、近处房子或树”,她先耐心地用色块整理,形的处理,明暗,纯度等造型、色彩规律进行点评,并委婉地鼓励他们突破常规,发现兴趣点,画局部,画不同景别的组合,“你们看,这里的植物都长得这么的没有规则,咱们也放开一点,有意思的、好玩的都可以放到一个画面里,就像中国画的意境山水,就像电影的蒙太奇一样”。而遇到明显融入自己想法,带有创作意识的习作,她的高兴溢于言表,“你看卢若亦这张,不完全像写生,一看就与植物生长联系在一起,色彩穿插,节奏感很好”“佩璇这画很有她的性格,反复较劲,你看这个小叶子画的拙里透着可爱劲儿”“天语画就和她一样在人群里很打眼,解放那朵小白花多内秀像极了她,陈夏能力强,在复杂中找秩序”……
康蕾总是鼓励学生挖掘本性中原有的特质,“找自己”。出发前,她邀请同学们做了一趟生动的自我表达课,剖析从小到大的生长经历,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爱好和兴趣。“让他们回忆小时候,就是希望他们感受那段空白的时光,什么都新奇,都特别有意思,真的不希望他们只是用那一套调色方法、造型规律束缚住自己,他们有很多的可能性”。课堂上,她与二工作室的其他老师会教授学生点线面、黑白灰,教授色彩的明度、纯度和亮度,会将她所学到的艺术规律倾囊而出,但这只是表达的手段,不是目的。下乡出发前,她也邀请曾经二工作室的主任戴士和先生与学生一同探讨“写生、创作与自我关系的表达”,她说二工作室在教授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关注现实,重视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就像她在读研究生时期,跟随导师杜键先生和壁画系孙景波先生的那近半年的大西北写生,“直接到生活中去感受,到大自然中寻找答案,到朴素的民间去汲取养分”。康蕾希望这次西双版纳之行,能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门,以后无论是画植物、动物,还是人,或生活,他们都能突破思维惯性和既有定式,以新生的角度重新寻找美,发现美,激发触动内心的感动。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先民用草木寄情。梅之傲雪、兰之贤达、竹之清雅、菊之飘逸,世人常用“四君子”寓意圣人高尚的品德。曾与同侪编纂出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中国植物志》的中国植物画第一人曾孝濂,在《朗读者》现场说,“花是种子植物渴望生存和繁衍而衍化出来的最狂热、最绚丽、也是最奇妙的表现形态,其实我们人是自作多情,因为花本意不是为人开的,但人能从花那儿得到爱和美的启迪。”一花一木就在那里,用自己的方式生存于自然界,却被不同的人赋予不同的意义。可不是么,康蕾老师也这么看,艺术本来就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是心灵的解放,是个性的释放。“希望这次下乡能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阳光、雨露,任他恣意生长。”
宣传部吴琼/文宋曼青/图
宣传部 宋曼青/编
2019年4月19日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春季下乡#采访札记# 在北纬21°的热带雨林感受“人间草木”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5-15
相关话题/植物 生命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农学系
农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7人(教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3人),设有农学(作物遗传育种)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任教师中北京市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北京市教委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青年骨干人才2人。农学系教师先后4次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晔
王晔,博士后,讲师,硕导。201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2014年7月调入北京农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作物栽培与生理。代表性成果: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北京农学院青年基金、北京市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程
王程:男,汉族,1983年2月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讲师。2006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农学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培养),获得农学博士学位。2012年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润枝
李润枝,籍贯内蒙古,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为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副教授,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种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种子科学与工程、杂草抗药性鉴定等,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农业部“948”项目等7项,主讲《种子加工贮藏学》、《种子法律法规》和《节水农业》等课程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康恩宽
康恩宽,陕西临潼人,1995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栽培与耕作专业,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小麦遗传育种和旱作农业技术应用,主要讲授《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中外旱作农业》、《品牌农业》、《农业标准化概论》、《植物技能训练》等课程,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北京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韩俊
韩俊,安徽滁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2006年在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9年在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2009年7月到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参加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小麦优良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卢敏
卢敏,1985年5月出生,博士,副教授。2008年于山东农业大学获得农学学士学位,2013年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得农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玉米抗逆基因挖掘与功能验证方面的研究工作。学习与工作经历:2004/09?2008/07,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农学学士。2008/09?2013/07,中国农业科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玮瑜
李玮瑜,山西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青年骨干个人)。2014年6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2014年7月进入北京农学院工作。曾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访问学习。主要研究方向:功能基因组学,进化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纳米科学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濮绍京
濮绍京,1964年出生,江苏泰州市人,1990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小豆遗传育种,小豆特殊色泽育种,小豆机械化种植品种及集成技术。主要讲授科技论文写作、种子经营管理学等课程。获北京市科协金桥工程优秀项目一等奖、北京市“彩虹工程”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潘金豹
潘金豹,北京人,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留校任教。1997年获中国农科院农学硕士学位,1998年作为访问****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研究一年,2008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现任植物科技学院院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作物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品种审定委 ...北京农学院师资导师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