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艺术网 2013-05-11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来临,各大美院的毕业生作品展也是接踵而至。作为中国艺术教育最高学府之一的中央美院,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结合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新趋势,顺应当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其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毕业展中无法回避的课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洗白”乃至“被招安”,一批活跃于国内外当代艺术界的知名艺术家也逐渐担当起了各大美院的教学任务。然而,作为中国官方美术体系的主导力量,建国后美术教育的根基脉络,也如央美校区内矗立的徐悲鸿先生的塑像般,随经历岁月更迭的不断清洗,依然支撑着国内美术教育压制下的莘莘学子们继续默默前行。
不同于西方美术院校将当代艺术的教学独立于传统绘画、设计门类之外,中国的多数美院时至今日依然还是沿着苏联教学模式的老路在年复一年地为自己选拔接班人。然而,随着中西方艺术交流发展的不断扩大,同时也为了能适应当下国内外艺术市场的发展变化,许多传统美院也在教学阶段尝试引入了西方院校的当代教学体系,提倡学生艺术创作的多样化,由此也便促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即中华先祖所秉持的“大道中庸”处事理念的艺术化。而此类教学思想的最佳体现,便是每一年的美院毕业展览中,中国画写意精神和西画写实风格的传统固守,同当下新媒体艺术、建筑设计等专业被迫迎合国际化的“复制拷贝”之间,亦中亦西、忽左忽右的矛盾共生。
蛇年盛夏到来之际的央美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内,也集中展示了当下国内艺术教育的主流走向。客观地说,真正能够代表美院教学风格的应该还是本科生的教学成果。而相比之研究生阶段的毕业展示,则主要集中了国内各大院校精英以及艺术圈派系网络的集中构成。在这里,既可以看到的国内知名导师风格的移植再造,也不乏未来改变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
整体而言,本次研究生毕业展给我的感觉依旧是浓郁的学院气息。展览中,学生自身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也仅体现在个别作品的“天资才华”之中,而多数毕业生依旧是沿着“应试作文”的老路在完成自己的创作任务。例如在中国画学院的大量展示作品中,基本上还是美协、国家画院的翻版,很难见到有试图拯中国画于垂危之际的创新呼声,更谈不上继承近代可染抱石先生等国画大家精神的当下探索。想必便是悲鸿先生“有幸”重回旧土,观后亦会拂袖而去。不客气地说,当下国内的中国画学院教学模式,仅仅继承了古代画院体系的灵魂,而将中国画未来发展的可能也一并慷而慨之地甩给了后人。此外,与中国画同处一个展厅的还有国内美院引以为傲的油、版画专业的作品。如果说中国画教学产出的只是传统宫廷院体画的延续,那么,美院的油画教学成果所展示的则不论风格、题材还是技法,都已远远落后于当下国内油画创作的实际水平,而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大多数当代艺术家的成功之路都源自体制外的破茧重生。
个人以为,本次央美毕业展的亮点,主要是在新媒体、设计和雕塑等专业的展厅内。新媒体专业所展示的,除了一些延续徐院长艺术风格的符号创制类外,也能从诸多学生的作品中看出其对于实际生活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现实考虑。而这也正是设计类专业继承包豪斯理念,又区别于高雅艺术的再造工程,目前最为可行的教学实践之路。
近年来,中国的雕塑艺术随着一批年轻艺术家的崛起,也已告别过去停留于城市雕塑阶段的狭窄路数,逐渐吸收当代油画甚至是传统中国画的些许精神元素(符号),成为时下艺术消费市场中仅次于架上绘画的主要艺术品类。本次央美毕业展的雕塑展示作品中,大多避开了西方装置、观念艺术的实验性困境,乍看上去作品虽缺少足够的学术支撑,但学生们对于材料、题材等雕塑语言的挖掘尝试,也将作品的装饰性、趣味性得到最大范围的凸显,其未来的市场发展也值得关注。
目前,以观念为主打,诸如装置、影像、行为等等的实验艺术类别依然是美院教学展示的薄弱环节。而央美作为传统美院教学体系的集大成者,对于前沿艺术方式的传播也始终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也许正因为曲高和寡,所以如吴梦诗所创作的动态装置作品《子》和《口黑——恶之花》,便由于题材内容均尝试挑战观者心理感受和道德底线,一经展出,就赢得了大量褒贬不一的议论之声。因此也成为展览中不容错过的观赏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