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面向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检测的多源污点分析技术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2-01-02

摘要:当前,静态污点分析检测Android应用隐私泄露存在误报率较高的问题,这给检测人员和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源绑定发生的污点分析技术.该技术可以精确地判断污点分析结果中多组源是否可以在一次执行中绑定发生,用户可以从单一分析1条结果转为分析有关联的多组结果,这既缩小了分析范围,又降低了检测的误报率.在精度上,该技术支持上下文敏感、流敏感、域敏感等特性,并可以有效地区分出分支互斥的情况.在效率上,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实现方法,可以将高复杂度(指数级别)的分析降低为与传统方法时间相近的分析(初始阶段开销为19.7%,进一步的多源分析平均时间为0.3s).基于此,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MultiFlow,利用其对2 116个良性手机软件和2 089个恶意手机软件进行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多源污点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隐私泄露检测的误报率(减少多源对41.1%).同时,还提出了一种污点分析结果风险评级标准,评级标准可以进一步帮助用户提高隐私泄露检测的效率.最后探讨了该技术潜在的应用场景.



Abstract:Currently, the results of static taint analysis cannot explain whether the application has privacy leaks directly (high false positives), which causes inconvenience to the detectors or users. Aiming at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new technique-multi-source binding taint analysis, which can determine whether multiple sets of sources occur in one execution precisely and efficiently. In terms of precision, the technique supports context sensitivity, flow sensitivity, and field sensitivity, and can precisely distinguish exclusive branches. In terms of efficiency, an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method is provided to reduce high complexity (exponential level) to an analysis close to traditional method (initial overhead is 19.7%, further multi-analysis stage time is 0.3s). A prototype called MultiFlow is implemented, and it is applied to 2 116 benign Apps and 2 089 malicious Apps. Such results support the feasibility of multi-source technique for precision enhancement of privacy leak detection (reducing multi-source pairs by 41.1%). Also,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used as a risk rank standard of the Apps to improve detection convenience. Finally,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the technology are explored.



PDF全文下载地址:

http://jos.org.cn/jos/article/pdf/5581
相关话题/技术 系统 污点 隐私 绑定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用于验证多智能体系统的APTL模型检测器
    摘要:由于经典的线性时序逻辑表达能力有限,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交替投影时序逻辑(alternatingprojectiontemporallogic,简称APTL)的模型检测工具.根据王海洋等人提出的APTL符号模型检测方法,设计并实现了APTL模型检测器MCMAS_APTL.该工具可用于多智能体系统(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增强上下文的错误定位技术
    摘要:错误定位就是寻找程序错误的位置.现有的错误定位方法大多利用测试用例的覆盖信息,以标识一组导致程序失效的可疑语句,却忽视了这些语句相互作用导致失效的上下文.因此,提出一种增强上下文的错误定位方法Context-FL,以构建上下文的方式来优化错误定位性能.Context-FL利用动态切片技术构建数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程序自动修复:关键问题及技术
    摘要:程序自动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软件维护成本,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待修复程序规约的刻画,对自动修复过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规约的角度对程序自动修复问题和技术进行了分析梳理.从待修复程序是否具有完整的程序规约,将现有修复问题分为不完全规约、完全规约和半完全规约这3大类待修复问题.以3类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系统软件新洞察
    摘要:系统软件是计算学科的基本概念之一,从系统软件的本质特征、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这3个方面给出了关于系统软件的新洞察.洞察1认为,通用图灵机和存储程序思想是系统软件的理论源头和技术源头,其本质特征是"操纵计算系统执行",编码加载和执行管控是两种主要的操纵方式.洞察2认为,系统软件在互联网时代的时代特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大数据管理系统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摘要:大数据管理技术正在经历以软件为中心到以数据为中心的计算平台的变迁,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满足现在以数据为中心的大数据管理的需求,设计新型大数据管理系统迫在眉睫.首先回顾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史;之后,从大数据管理的存储、数据模型、计算模式、查询引擎等方面分析了大数据管理系统的现状,指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新型数据管理系统研究进展与趋势
    摘要:随着各类新型计算技术和新兴应用领域的浮现,传统数据库技术面临新的挑战,正在从适用常规应用的单一处理方法逐步转为面向各类特殊应用的多种数据处理方式.分析并展望了新型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进展和趋势,涵盖分布式数据库、图数据库、流数据库、时空数据库和众包数据库等多个领域.具体而言: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是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面向智能制造的业务过程管理与服务技术专题前言
    摘要:业务过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简称BPM)致力创新企业业务过程管理、分析、控制与改进的系统化与结构化方法,其目标在于改进产品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是现代信息系统的共性基础技术.当今全球产业结构正呈现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良结构下推系统的可覆盖性问题的下界
    摘要:良结构下推系统是下推系统和良结构迁移系统的结合,该系统允许状态和栈字符是向量的形式,因而它们是无限的.状态迁移的同时允许栈进行入栈出栈的操作.它"非常接近不可判定的边缘".利用重置0操作,提出了一种模型可覆盖性问题复杂度下界的一般性证明方法,并且证明了状态是三维向量的子集和一般性的良结构下推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基于用户轨迹数据的移动推荐系统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社交网络方兴未艾,用户习惯和朋友分享自己的精彩经历,因此产生了大规模具有时空属性的用户轨迹数据.从狭义的角度来看,轨迹数据是指连续采样的GPS数据.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在时空域存在连续性的序列,都可以称作轨迹.例如:在社交网络上的用户签到序列就可以认为是粗粒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
  • 流量混淆技术及相应识别、追踪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流量混淆技术是目前审查规避系统常用技术之一.为了提升网络流量识别精度和监管能力,针对混淆流量的识别和追踪技术也备受关注.通过深入分析随机化、拟态和隧道这3类主流的流量混淆技术,对比了其技术框架、隐蔽性、易用性和应用场景;分析了深度包检测、机器学习等两类识别技术,对比了其识别精度;分析对比了被动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