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研究生导师简介-梁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免费考研网/2013-11-10


姓名:梁鸿
职称(职务):教授
学历:文学博士
教授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文写作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乡土文学研究



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div.WordSection1{page:WordSection1;}
学术和社会兼职:
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

学术成果(论文、著作)
著作
1.《中国在梁庄》,
2.《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
3.《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
4.《巫婆的红筷子——作家与文学博士对话录》,
论文
1.《梁庄》,《人民文学》2010年9期,《新华文摘》2010年23期转载。
2.《丁帆:“美学-历史”批评及其启蒙性》,《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1期。
3.《“中国生活”与“中国心灵”的探索者——读〈一句顶一万句〉》,《扬子江评论》2010第1期。
4.《程光炜:知识—社会型批评及其历史意识》,《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3期。
5.《“玩笑”和“嬉闹”背后的中国镜像》,《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6期。
6.《有温度的文学批评》,《南方文坛》2009年2期。
7.《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整体思想考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期。
8.《世俗主义时代的狂人们》,《粤海风》2009年1期。
9.《小城镇叙事、泛意识形态化及其不及物性——对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的美学考察》,《山花》2009年4期。
10.《“狂欢”话语考——大众文化的兴起与九十年代文学的发生》,《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5期。
11.《九十年代的难度——梁鸿、李洱对话录》,《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5期。
12.《愤怒的颓废强大的虚无》,《名作欣赏》2009年第5期。
13.《暧昧的“民间”:断裂问卷与九十年代文学的转向——9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之一》,《文艺争鸣》2009年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第9期转载。
14.《王小波之死》,《文艺争鸣》2009年10期。
15.《对“常识”的必要反对——当代文学“历史意识”的匮乏与美学误区》,《南方文坛》2009年6期。
16.《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南方文坛》2009年6期。
17.《那荒凉而温馨的“圆形盆地”——周大新论》,《中国作家》,2009年21期。
18.《“外省”意义下的20世纪河南文学》,《新国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19.《北京文学史》,五万字,燕山出版社,2008年版,五万字。
20.《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学术与知识分子》(对话),《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1期。
21.《女性书写中男性角色的转换与象征——女性主体意识的发展与困境》,《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期。
22.《“日常生活”的诗学命名与建构》,《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3期。
23.《虚无与怀疑语境下的小说之变——李洱、梁鸿对话录》,《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3期。
24.《悖离与游移:河南新文学的发生》,《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5期。
25.《理性乌托邦与中产阶级化审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整体思想考察》,《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1期转载。《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获当代作家评论奖。
26.《“灵光”消逝后的乡村叙事——从〈石榴树上结樱桃〉看当代乡土美学的裂变》,《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5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2008年11期。选入林建法主编《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8年文学批评》,春风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7.《百科全书式叙事——李洱、梁鸿对话录》,《西部·华语文学》2008年2期。
28.《让“底层”远离文学》,《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4期。
29.《现实的超越与回归——论〈丁庄梦〉兼谈乡土小说审美精神的困境》,《平顶山师专学报》2008年6期。
30.《知识分子的民间之痛与庙堂之痒——读〈风雅颂〉》,《文艺争鸣》2008年10期。
31.《通往“底层”之路——对“底层写作”概念与批评倾向的反思》,《上海文学》2008年12期。《当代作家评论》转载。
32.《从“声色气味”说起——北方、南方与川地文学》,《红岩》,2008年2期。
33.《温暖有多暖——从〈推拿〉谈一种写作美学》,《扬子江评论》2008年6期,《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3期转载。
34.《当代文学往何处去——对“重返现实主义”的再思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1期。
35.《外省:一个新的地域文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以20世纪河南文学为个案》,《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2期。
36.《断裂的意义与代价——论〈磅、盎司和肉〉》,《莽原》2007年1期。
37.《从“外省”到“中心”的边缘——延安文艺思想与1940-1970年代的河南文学》,《文艺争鸣》2007年6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全文转载。
38.《乡土中国象征诗学的转换与超越——重读〈日光流年〉》,《南方文坛》2007年5期。
39.《新的小说诗学的建构——李洱论》,《山花》2007年6期。
40.《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论阎连科小说兼谈一种写作精神》,《扬子江评论》2007年6期。
41.《虚无与怀疑语境下的小说之变》,《上海文学》2007年12期。
42.《阎连科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与美学策略——兼谈乡土文学的“现实主义”之争》,《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5期。
43.《恢复对“中国”的爱——论当代文学批判主义历史观的简单化倾向》,《当代文坛》2007年6期。
44.《当代文学视野中的“村庄”困境——阎连科、莫言、李锐的小说世界谈起》,《文艺争鸣》2006年5期,被收入《中国论文双年选(2005-2006)》。
45.《王安忆的“布尔乔亚”——谈〈长恨歌〉女性空间叙事的隐喻》,《百花洲》2006年2期。
46.《妥协的方言与沉默的世界——论〈受活〉兼谈一种语言精神》,《文化与中国》2006年第4辑。
47.《韩剧:日常生活的诗性建构》,《理论与创作》2005年6期。
48.《悲天悯人的“撒旦”》,《莽原》2005年3期
49.《庆典、神话、暴力及其它》,《南方文坛》2005年4期。
50.《论当代文艺的外省意识》,《文艺争鸣》2004年4期。
51.《所谓“中原突破”——当代河南作家批判分析》,《文艺争鸣》2004年2期。
52.《革命浪漫主义的怕和爱》,《上海文学》2004年7期。
53.《试论刘震云小说的思维背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4.《阎连科小说创作论》,《解放军文艺学院学报》2004年3期。

奖励情况:
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2009年度《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2008年度当代作家评论奖”。
著作《中国在梁庄》获“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等。
p.MsoNormal,li.MsoNormal,div.MsoNormal{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div.WordSection1{page:WordSection1;}寄语:
青春、生命总是因为耕耘和汗水而绽放光彩,珍惜青春时光,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开掘自我的潜力,希望同学们在这四年中不仅能收获知识、技巧,也能收获智慧、思想和真挚的友谊。愿大学生活成为你们进入社会的基石,也成为一生中最温馨、最美好的回忆。

相关话题/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