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邵龙义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5-14



邵龙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
煤田地质学
环境地球化学
大气环境与健康
联系方式:ShaoL@cumtb.edu.cn

北京市教学名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学院副院长
兼任教育部地质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气象学会大气化学委员会委员
兼任《地质学报》、《地学前缘》、《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天然气工业(英文版)》、《矿业科学学报》、《中国煤炭地质》等杂志编委及《古地理学报》副主编;

1964.02:出生
1983: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地质系获学士学位
198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
1989: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博士学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
973子课题3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4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10余项,其中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一)
1995年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银锤奖
1997年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9年入选科学技术部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08年度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3项
获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1项
2010年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讲本科生课程《岩石学》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及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大气颗粒物单颗粒物理化学特征研究,2012(第1完成人)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深部煤炭资源预测勘查模式及应用研究,2011(第1完成人)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黔桂晚二叠世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模式研究,2005(第1完成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近海型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应用,2012(第1完成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北侏罗纪煤炭资源形成条件及资源评价, 2011(第2完成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青海省木里地区多能源资源潜力评价,2010(第6完成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煤炭资源形成条件研究及资源评价,2008(第2完成人)
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复杂陆相含煤盆地煤与多能源资源聚集规律及协同勘察, 2014(第7完成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疆地区煤炭与煤层气资源聚集规律及勘查评价,2013(第7完成人)
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研究,2014(第2完成人)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南方贫煤省区煤炭资源赋存条件与潜力评价,2010(第5完成人)


出版学术专著12部
参与编写学术专著及译著7部
发表国内外期刊学术论文200余篇
SCI收录70余篇

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32人、硕士研究生68人
指导的博士论文《极端污染天气条件下气溶胶单颗粒特性和非均相转化》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奖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全国煤层气成矿远景与选区研究,2013-2018

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 东北地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研究, 2016-2020

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专题: 西湖凹陷成煤模式及油气潜力研究, 2016-2020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华南西部晚二叠世煤的沉积学特征及其古环境和古气候意义, 2016-2019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专题: 基于观测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指纹特征分析 2016-2019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京津唐城市群大气颗粒物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及毒理学研究, 2012-2015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宣威肺癌地质起因研究, 2011-2014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含煤层序格架及煤层中轨道气候效应研究,2007-2009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典型污染城市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2006-2008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渤海湾地区晚古生代古土壤、古气候及层序地层,2001-2004

1. 邵龙义、何志平、鲁静,环渤海湾西部石炭系-二叠系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2. 邵龙义、鲁静、魏克敏、苏时才,四川省攀枝花宝鼎盆地煤沉积环境与资源预测。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3. 邵龙义、杨书申、时宗波、吕森林,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4. 邵龙义,王娟,侯海海,张名泉,汪浩,Baruch Spiro,David Large,周义平,2015, 云南宣威晚二叠世末生物灭绝期C1煤的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学报,89卷1期:163-179

5. 邵龙义、张超、闫志明、董大啸、高彩霞、李英娇、徐晓燕、梁万林、易同生、徐锡惠、黎光明、陈忠恕、程爱国,2016, 华南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古地理学报,18卷6期,905-919.

6. 邵龙义, 董大啸, 李明培, 王海生, 王东东, 鲁 静, 郑明泉, 程爱国.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煤炭学报,2014,39(8):1725-1734.

7. Shao Longyi, Zhang Pengfei, R. A. Gayer, Chen Jialiang, Dai Shifeng, 2003, Coal in a carbonate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the Late Permian Heshan Formation in central Guangxi,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160: 285-298

8. Shao Longyi, Tim Jones, Rod Gayer, Dai Shifeng, Li Shengsheng, Jiang Yaofa, Zhang Pengfei, 2003,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high-sulphur coals from the Upper Permian carbonate coal measures in the Heshan Coalfield, souther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55: 1-26

9. Shao Longyi, Zhang Pengfei, Jason Hilton, Rod Gayer, Wang Yanbin, Zhao Changyi, Luo Zhong, 2003, Paleoenvironments and paleogeography of the Early and early Middle Jurassic coal measures in the Turpan-Hami oil-prone coal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AAPG Bull., 87(2): 335-355.

10.Shao Longyi, Zhang Pengfei, Dou Jianwei, Shen Shuzhong, 2000,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the Late Permian carbonate rocks in southern China: their variations between the Wujiaping and Changxing Formations.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161: 179-192





相关话题/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