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 国际关系;翻译
学历 博士
个人简介 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英语系,获学士学位;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训练班,1987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 1994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自1984年到外交学院任教至今。
研究成果 部分学术成果: 论文类(包括译文和文章) 一、国际关系类 1.“RuleRulesandRelations:TowardaSyntheticApproachtoGovernance,”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4,2011,pp.117-145. 2.“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RelationsinChina:ProgressthroughDebates,”InternationalRelationsoftheAsia-Pacific,Vol.11(2001):231-257. 3.《文化、文明与世界政治:不断深化的研究议程》,《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1期,第4-15页。 4.《主体间认知差异与中国的外交决策》,《外交评论》,2010年第?期第?页。 5.《世界格局、国际制度与全球秩序》,《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庆典特刊,第10-17页。 6.“InternationalSocietyasProcesses:Institutions,Identities,andChina’sPeacefulRise,”TheChineseJournalofInternationalPolitics,Volume3,No.2,2010,pp.129-153. 7.“StruggleforIdentity:APoliticalPsychologyofChina’sRise,”inBrantlyWomack,ed.China’sRiseinHistoricalPerspective,Lanham,US:Rowman&Littlefield,2010,pp.249-269. 8.“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RelationsTheoryinChina,”InternationalStudies461&2(2009)185-201. 9.《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革》,《外交评论》2010年第1期,第1-13页。 10.《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第69-86页。(《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在2009年第4期发表论文的英译文。《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4)、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国际政治》2009年第7期转载,第3-18页) 11.《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1期第页。 12.《探索与反思:中国国际关系学三十年》,载邓正来、郝雨凡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三十年:回顾与前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版,第343-358页。 13.《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载王逸舟主编:《中国对外关系转型30年:1978-2008》,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06-343页。 14.《结构、进程与大国的社会化:东亚共同体建设与中国的崛起》,载朱峰、罗伯特?罗斯主编:《中国崛起:理论与政策的视角》,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2-262页。 15.(英文版:“Structure,Process,andtheSocializationofPower:EastAsianCommunityBuildingandtheRiseofChina,”inRobertRossandZhuFeng,eds.China’sAscent:Power,Security,andtheFutureofInternationalRelations,IthacaandLondon:CornellUniversityPress,2008,pp.115-140.) 16.“CitizenChinaJoinstheWorldCommunity,”IndiaandGlobalAffairs,July-September,2008,pp.30-32. 17.《国际秩序》,主持,载王缉思总主编:《世界和中国》,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第3-116页。 18.《国际秩序:理想信念与制度设计》,载王缉思总主编:《世界和中国》,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第3-11页。 19.《国际格局、安全威胁与国际行为体》,《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9期,第1-3页。 20.《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8期,第75-80页。 21.“WhitherEastAsia:PoliticalWillandEastAsianRegionalism,”inJusufWanandiandTadashiYamamotaeds.,EastAsiaataCrossroads,WashingtonD.C.:BrookingsInstitutePress,2008. 22.《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载《外交评论》2008年第1期,第9-17页。 23.《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3期。 24.“WhyistherenoChineseinternationalrelationstheory?”InternationalRelationsoftheAsiaPacific,vol.7,no.3,2007. 25.《<中国-东盟名人小组报告>出台始末》,《人民日报》,2006.12.27 26.《中国外交进入新阶段》,《了望》,2006第52期。 27.“ProspectsforEastAsianCommunity,”inTheTrilateralCommission,ed.,ChallengestoTrilateralCooperation,Tokyo:TheTrilateralCommission,2006,pp.54-60. 28.《世界格局与中国外交》,载陈建华主编:《广州论坛讲演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81-103页。 29.《中国与东盟:塑造“舒适”政治文化》,载《环球》,2006年第21期,第8页。 30.《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3期,第7-13页。 31.《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载《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3期,第1-23页。 32.《“9?11”以来的国际变局》,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9期,第3-5页。 33.《和谐世界: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前线》2006第12期。 34.《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载《瞭望》,2006年第42期,第17页。 35.《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批判》,《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的2期。 36.《国际体系秩序与国际社会秩序》,《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10期。 37.《新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外交评论》,(与朱立群合作)2005年第5期。 38.《观念的力量》,《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0期,卷首语。 39.《国际关系的定量研究与事件分析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40.《建构主义的发展空间》,《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期。 41.《秦亚青-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探索的行者》,《世界经济与政治》(与陆昕合作),2005年第6期。 42.《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43.《权势霸权、制度霸权与美国地位》,《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3期。 44.《无政府文化与国际暴力》,《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45.《国际关系研究中人文与科学的契合》,《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46.《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47.“China’sPoliticalSystem,”inYangFuchang,ed.ContemporaryChinaandItsForeignPolicy,WorldAffairsPress,2003. 48.《国际关系理论的思维取向:循环与进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1期。 49.《理论?概念?问题》,《国际关系经典选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0.《国家利益的社会建构?序》,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51.《为什么世界国家是历史的必然:目的论与无政府逻辑》,(译文)《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1期。 52.《世界政治的文化理论:文化结构、文化单位与文化力》,《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 53.《市场经济、民主体制和种族仇视》,《美国研究》,2003年第2期。 54.《时代观、安全观与秩序观》,《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第1期。 55.《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 56.《西方国际关系学:知识谱系与理论发展》,《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57.《国际关系理论前沿译丛总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8.《权力?制度?文化—国际政治的三种体系理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6期。 59.《观念调整与大国关系》,《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3期。 60.《制度霸权与合作治理》,《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7期。 61.《国际规制与国际合作:评介〈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大合作与纷争〉》《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3月30日),第一卷,第一期。 62."AResponsetoDengYong:Power,Perception,andtheCulturalLens,"AsianAffairs,Vol.28,No.3(Fall2001),pp.155-158. 63.《实证主义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19期,2001年春/夏季。 64.《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0期。 65.《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美欧季刊》(台湾),2001年夏季号。 66.《文化、身份与中国国家安全观念》,载郑宇硕编:《迈向廿一世际的中国外交:回顾与前瞻》,香港:天地图书公司,2001年版。 67.《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读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美国研究》,2001年第2期。 68.《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欧洲》,2001年第3期。 69.《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结构理论》,(译文,美AllenCarlson著),《欧洲》,2001年第3期。 70.《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从论争到趋同》,《国际论坛》,2001年第3期。 71.《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72.《层次分析法与国际关系研究》,《欧洲》,1998年第3期。 73.《国际关系中的进程因素》,《中国书评》,1998年总第13期。 74.《冷战后中国的安全意识和战略选择》,载于刘山、薛君度主编《中国外交新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75.《国际关系学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亚洲评论》,1999年春夏号(总第9期)。 76.《<国家利益分析>讨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秋季卷。 77.《国家利益分析的系统因素》,《中外管理导报》,1997年第3期。 78.《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79.《霸权体系与区域冲突:论美国在重大区域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美国研究》,1995年第4期。 80.《西方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外交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81.《美国国会委员会的构成与权力》,《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82.“China’sSecurityPerceptionandStrategicOptions,”NAIPPE,Vol.6,1996. 二、文学及其他类论文与译文 1.《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与课程设置》,《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2.《联结生死的纽带》(合作),《文艺报》,1997年8月12日。 3.《论英语教育的中庸》《北京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樊笼中的自我毁灭:埃伦?吉尔克里斯特短篇小说评析》集(合作),《外国文学》,1996年第5期。 5."TalesofMountTaibai"(贾平凹《太白山纪事》)(合作),ChineseLiterature,1996.3. 6."AnAppointmentwithDeath”(毕淑敏《预约死亡》)(合作),ChineseLiterature,1997.1. 7.“ChinaandBrazil:TowardsaCooperativeRelationship,”CartaInternacional,Brazil:SaoPaulUniversity,1995.10 8.《美国新女性的觉醒与反叛》(合作),《外国文学》,1995年第3期。 9.《凯特?肖邦其人》,《外国文学》(合作),1995年第4期。 10.《压抑、觉醒、反叛》,《外国文学》(合作),1995年第4期。 11.《理智与情感:弗里曼短篇小说的主题与主题统一》(合作),《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12.《德雷西的儿子》(合作),《外国文学》,1995年第4期。 13.《一个正派女人》(合作),《外国文学》,1995年第4期。 14.《一小时的故事》(合作),《外国文学》,1995第4期。 15.《暴风雨》(合作),《外国文学》,1995年第4期。 16.《温蒂?马丁的AnAmericanTriptych》(合作),《读书》,1986年第8期。 17.《煤桶骑士》(合作),《外国文学》,1986年第9期。 18.《情人》(合作),《外国文学》,1986年第10期。 著作类(包括译著和工具书) 1.《汉英词典》第三版,副主编,北京:外研社,2010. 2.《东亚地区合作2009》,主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权力与责任》,译著,与朱立群、王燕、魏玲合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4.《英中视译》,教材,编著,与何群合编,北京:外研社,2009. 5.《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合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6.《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典导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观念、制度与政策:欧盟软权力研究》,(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8.China’s‘New’Diplomacy:TacticalorFundamentalChange?(co-editor),NewYork:Palgrave,2008. 9.《理性与国际社会: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10.《教育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 11.《地区构成的世界-美国地权中的亚洲和欧洲》(美)彼得?卡赞斯坦著(与魏玲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2.《文化与国际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13.《中国学者看世界:国际秩序》(主编)香港:和平出版社,2006年版。 14.《世界政治研究中的争鸣与探索》,(美)彼得?卡赞斯坦、罗伯特?基欧汉、斯蒂芬?克拉斯纳主编,译著(与苏长河、门洪华、魏玲合译并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5.《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论集》(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译著,[英]E.H.Carr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17.《国际政治中的知觉和错误知觉》(译著,[美]RobertJervis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18《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译著,[美]AlexanderWendt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9.ContemporaryChinaandItsForeignPolicy,DeputyEditor-in-chief,(《当代中国与中国外交》,副主编),WorldAffairsPress,2003. 20.《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0年出版。 21.《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美国文学》(专著,合作),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1999年。 23.《袖珍汉英词典》,(合编)香港商务印书馆/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 24.InternationalRelations,Columbia:UniversityofMissouri,1992. 25.《我在中国的六十年》(译著,SamGinsberg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 26.《从整体观察美国外交》(译著,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 27.《许国璋英语练习答案》(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年。 28.《在华尔街崛起》(合译),经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