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关决策部署,促进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教育部实施了宏志助航计划,针对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就业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开展线上线下就业能力培训工作。共有135所高校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负责开展线下集中培训,其中北京地区仅有3所高校入选。

学校始终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针对经济困难家庭毕业生的精准帮扶,构建校院两级协同联动,不断完善就业帮扶机制。建立困难学生台账,瞄准需求一生一策。围绕求职创业专项经济帮扶、求职技能专项提升服务和就业岗位精准推荐的“三位一体”帮扶工作体系持续开展工作。同时,面向少数民族、女性毕业生等群体实施定向帮扶。2021年,学校面向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三个一”就业指导服务做法,即一次简历修改、一次面试指导、一组岗位推荐,获《教育部党史学习教育简报》推介。下一步,学校将以推进基地建设为契机,总结现有的工作成果,不断细化和深化就业帮扶,提升工作成效,推广工作经验,用帮扶辐射和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毕业生。
(图片:招生就业处)
(责编:高晨萱、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