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0806)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 /2013-09-07

一、学科简介
    冶金工程是一门研究从矿石(或其他金属资源)中提取钢铁或有色金属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学科,涉及金属提取过程中的基础理论、生产流程、产品质量、环境与资源能源等方面。冶金工程学科以化学、物理学、数学、材料学等理学为基础,交叉融合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等高新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结合实践生产经验,研究和解决冶金生产过程中与工程、流程、工艺、技术、产品、环境、能源、资源等相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国家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中,本学科属于一级工学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冶金物理化学(080601),钢铁冶金(080602)有色金属冶金(080603),和一个工业生态方向。
    冶金工程学科是北京科技大学优势特色学科,最早源于北洋大学等5所学校的矿冶学科。早在1952年建校之初即成立钢铁冶金专业,并于1956年成立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包含钢铁冶金、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三个二级学科在内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并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该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 人。该学科在历次教育部学科评比中均为全国第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二、学位类型和培养目标
    本学科授予工学博士和工学硕士学位。着重培养在冶金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规划、流程开发、新工艺与新技术研发、产品研发、环境污染控制、资源与能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学术型为主。着重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本学科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冶金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在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学、金属学等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具有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学术前沿;能够独立探求所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能有效运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检测方法,独立从事冶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及相关理论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研究、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应做到在理论上有创见,方法上有创新或在应用上有独创性突破;学位获得者还应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与品德素质,身体健康,掌握一至二门外国语。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应用型为主。依据社会和冶金行业发展需求,着重培养在掌握扎实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知识转移能力和技术整合能力的拔尖人才。冶金工程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学以及金属学等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并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具有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学术前沿;能运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检测方法从事冶金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够胜任科研、教学单位以及工厂、企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硕士学位论文应做到在理论联系实际,在方法、技术或应用上有改进;学位获得者还应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与品德素质,身体健康,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最低学分要求为10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自硕士入学起一般为5~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
    学士直攻博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低学分要求为26学分。
 
四、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608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博士生必修
508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硕士生必修
5090010
硕士生公共外语
64
3
1
公共
选修课
508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硕士生必选
1门
508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5210001
统计与优化
48
3
2
硕士生必修至少1门
5210002
计算方法
48
3
1
5210008
工程中的有限元方法
48
3
1
6210001
数学物理方法
32
2
1
6090001
英文科技文献阅读与论文写作
32
2
1
博士生选修
608000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6
1
1
选修
5090024
高级英语视听说
32
2
2
5090025
学术交流英语(国际会议交流英语)
32
2
2
5080004
科技与人文素质课
16
1
2
524000X
计算机类选修课
32
2
2
507000X
经管类选修课
32
2
2
学科
基础课
6020101
冶金工程科学选论
48
3
1
博士生必选
6020102
冶金工程科学前沿
48
3
1
博士生必选至少1门,
硕士生必修至少3门
6020103
冶金资源材料化学
32
2
1
5020101
冶金传输理论与应用
32
2
1
5020102
冶金热力学理论与应用
32
2
1
5020103
冶金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32
2
2
5020104
冶金电化学理论及应用
32
2
1
学科
专业课
5020105
矿物学原理及应用
16
1
1
选修
工程基础模块
5020106
冶金熔体
16
1
2
5020107
相结构基础与应用
16
1
2
5020108
金属凝固理论与应用
24
1.5
2
5020109
熔盐化学理论与技术
16
1
2
5020110
湿法冶金理论与应用
32
2
1
5020111
表面冶金理论与技术
16
1
2
5020112
冶金流程物流管制
16
1
1
5020113
生物冶金
16
1
2
5020114
氯化冶金
16
1
2
6020104
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
24
1.5
2
选修
工程应用模块
6020105
特殊钢冶金学
24
1.5
1
6020106
炼铁新技术
24
1.5
1
6020107
夹杂物控制工艺及理论
24
1.5
2
6020108
电化学工程与方法
16
1
2
6020109
冶金过程数值模拟与仿真
16
1
2
6020110
新材料制备与合成
16
1
1
6020111
高纯金属提取与应用
24
1.5
2
5020115
高炉专家系统
16
1
2
6020112
冶金资源高效利用
32
2
1
选修
资源与能源模块
6020113
冶金生态工程
16
1
2
5020116
冶金节能原理与技术
16
1
2
5020117
工业生态原理与案例分析
16
1
2
5020118
钢铁工业系统节能减排技术
32
2
1
6020114
近代冶金与材料研究方法
32
2
1
选修
研究方法与
实践技能培养模块
6020115
冶金工程软件及应用
32
2
1
6020116
科研思维与科技写作
16
1
2
6020117
TRIZ(发明问题解决问题)理论
16
1
2
5020119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16
1
2
6020120
国外专家讲座
16
1
1-2
    注:1、选修课可在全校范围内任意选择。
         2、对跨学科的学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与本学科对应的本科专业基础课2~3门。
 
    本学科课程除了公共必修、选修课外,还分学科基础课及学科专业课两部分,其中学科专业课又分为四个模块:工程基础、工程应用、资源与能源、以及研究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以博士生为主,兼顾部分硕士生)以学习学科基础课为主。博士研究生要求在学科基础课模块必须修满4学分,允许博士研究生选修跨学科专业课,选修的学分和课程具体与导师协商决定。应用型研究生(以硕士生为主,兼顾少部分博士生)以学习学科专业课的课程为主。学术型硕士生学科基础课必须至少修满6学分,应用型硕士生学科专业课必修至少修满8学分。
 
五、学术活动
    按照《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的有关规定执行(必修1学分)。
 
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工作
    除按《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模板、样板》、《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学院提出以下要求:
    1.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撰写1篇(中文或英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或硕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须提交学术论文被录用的证明,方可申请参加答辩。
    2.参加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的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须在中文核心期刊或国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或国际会议文集上发表或录用。
    3.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3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有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为SCI或EI源刊论文)方可申请答辩,详见《关于研究生发表论文及研究生指导教师科研经费的规定》、《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中的有关要求。
相关话题/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