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六价硫氟交换体外筛选:从20万亿种共价功能化的寡核苷酸序列中发现蛋白互作共价抑制剂
新冠病毒依赖其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蛋白之间的蛋白互作来识别并感染宿主细胞。向宇课题组利用六价硫氟交换体外筛选技术,成功发现了一系列靶向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共价抑制剂。其中一种共价抑制剂SF-Seq2能够交联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关键氨基酸残基Y421和K458(图2a)。据此,进一步设计了共价抑制剂SF-Seq2-Mod,其体外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nM级别,显著优于无SuFEx共价弹头的同等序列(IC50为百nM级别),表明共价抑制机制的相对优势(图2b)。

图2.通过六价硫氟交换体外筛选技术发现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共价抑制剂及其体外活性
2023年7月,日本Astellas公司以59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veric Bio公司,其核心资产是一种被批准用于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适体抑制剂,所针对的靶点是人补体hC5蛋白。向宇课题组以hC5为靶蛋白进行筛选,发现了能够阻止hC5引发体外溶血效应的共价抑制剂(图3),为开发性能更优越的hC5共价适体打下了基础。该研究同时也表明,六价硫氟交换体外筛选技术有望广泛适用于开发靶向各种不同蛋白的共价抑制剂。

图3.通过六价硫氟交换体外筛选技术发现的人补体hC5蛋白共价抑制剂及其体外活性
以上研究成果以“从万亿种六价硫氟交换修饰的寡核苷酸序列中发现蛋白互作共价抑制剂”(Discovering covalent inhibitors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from trillions of sulfur(VI) fluoride exchange-modified oligonucleotides)为题发表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期刊上。
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化学系2019级博士生秦梓宸和2021级博士生张恺宁,通讯作者为向宇副教授。
该研究得到了清华大学化学系童爱军教授课题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危宏平研究员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张川教授课题组的合作支持,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分析中心朱奕颖工程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傅宇成医师、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顾春梅副研究员的技术支持。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笃实”专项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23-01304-z
供稿:化学系
题图设计:赵存存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2023年09月07日 09: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