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3月31日电 3月30日,由DeepTech深科技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共同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在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上正式揭晓,清华5位教师6位校友榜上有名。
5位教师是: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副教授杨杰、化学工程系助理研究员陈晓(2017-2022博后,化工)、化学系助理教授马冬昕(2008级化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田禾(2010级博,微纳电子)、环境学院博士后陈诗(2017级博,环境)。
6位校友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研究经理胡瀚(2004级自动化)、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成(2004级工物)、美国莱斯大学材料与工程系助理教授韩亦沫(2008级物理)、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高悦(2012-2014化学系科研助理)、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罗昭初(2008级材料)、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邹贻龙(2005级生物)。
上排左起:杨杰、陈晓、马冬昕、田禾、陈诗
下排左起:胡瀚、王成、韩亦沫、高悦、罗昭初、邹贻龙
他们的入选理由如下——
清华大学化学系长聘副教授杨杰:他发展了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技术,突破了原子级时空分辨率的仪器需求,实现了对分子结构演化的直接捕捉。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助理研究员陈晓:她建立了在超低电子剂量的条件下,研究分子筛亚纳米尺度局域结构解析和原位观察限域分子动态行为的方法,开创了研究限域小分子动态行为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新领域。
清华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马冬昕:她通过开发新型有机分子添加剂与钙钛矿前驱体发生相互作用,实现了钙钛矿的表面钝化与阱宽调控,成功制备了发光效率高、具有均一量子阱的钙钛矿薄膜,刷新了钙钛矿发光器件效率与寿命的世界纪录。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田禾:他开发了世界上栅长最小的晶体管,有助于推动摩尔定律发展到亚1纳米级别,为二维薄膜在集成电路的未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陈诗:她构建了基于时空多维数据的光伏发电综合评估模型,从技术、经济、并网、环境等维度出发,为光伏资源优化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研究经理胡瀚:他所提出的Swin Transformer促进视觉Transformer取代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让计算机能够像理解语言一样看周围世界。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成:他挑战量子精密测量的技术极限,进一步推动量子时间传感器和低温CMOS量子测控芯片等原始创新产品发展。
美国莱斯大学材料与工程系助理教授韩亦沫:她推进了电子显微技术与材料科学的发展与创新,从最基础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出发,通过对新型表征技术的完善,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纳米量级结构与性质,为设计合成新型材料与分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高悦:他提出了基于有机材料的电池界面设计方法,以及有机界面调控策略,为解决下一代储能电池不良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独特的解决思路和办法。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罗昭初:他通过结合纳米磁体中本征非易失存储性质和磁化耦合性质,实现存算一体化器件,为解决传统计算中存在的冯·诺依曼瓶颈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线。
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邹贻龙:他致力于揭示肿瘤对细胞铁死亡的独特敏感性,解析铁死亡调控的分子机理,并开发新型化学生物学工具来特异性诱导与检测癌细胞死亡,以遏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转移。
供稿:校友总会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
2023年03月31日 09:08:40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