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9月27日电9月21日下午,“走在路上的通识课”——实践类通识课建设研讨会暨“清华通识说”第14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胡钰教授受邀作主旨报告,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白玉琪、建筑学院副教授陈瑾羲、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石智丹作主题分享。
胡钰作主旨报告
胡钰以“看见世界之美,传播世界之美”为题作主旨报告,介绍了开设通识荣誉课“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的思考、过程、挑战与收获。胡钰提到,课程服务清华大学全球战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随着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前往更多国家,课程逐渐形成了移动课堂、实地探访、从游模式的特征,国际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成效日趋成熟。课程海外实践的目的地是埃塞俄比亚、巴西、南非、沙特等发展中国家,为同学们提供了发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机会,有益于增进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了解,让清华学子具有更宏大的视野,选择更崭新的舞台。课程注重民间人文交流和当地文化体验,形成了“全球视野、中国立场、青年担当”的12字育人理念。
白玉琪进行主题分享
白玉琪作题为“厚德行天下——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分享。他以课程所面临的全球气候和环境危机为背景,介绍了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方案,包括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综合课内的教学培养和课外的“厚德行天下”参观实践,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鼓励并支持同学在后续的研究中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陈瑾羲进行主题分享
陈瑾羲以“中西文明互鉴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美育培养”为题,以“城市设计元素导读”课程为例介绍了教学优化的探索。课程旨在通过城市空间元素认知培养学生的美育感受力,并增加实践环节加深教学效果。陈瑾羲表示,学生通过实地学习不同城市的案例,结合中西文化互鉴视角,可以更好地培养对城市美的感知能力。
石智丹进行主题分享
石智丹以“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的组织运行经验。在课程的组织方面,多个开课单位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合作模式,分工明确,紧密协作。同时,多元化的带队教师团队、跨学科的设计和学术领袖的参与,使这门课程更具深度和广度。在教学方面,明确的教学目标、多层次的课程设计以及师生互动都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成绩。课程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深度参与调研,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
交流与讨论
研讨环节由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廖莹主持。与会嘉宾就全球胜任力培养如何融入通识课程、实践类通识课开设经验和课程实践的设计及出行安排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供稿:教务处 学生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
编辑:徐子越
审核:郭玲
2023年09月27日 15:19:05
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