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第二批标杆课程评选揭晓 10门本科生课程入选
清华新闻网12月27日电 12月26日,清华大学第二批标杆课程评选结果揭晓,共评选出标杆课程10门,分别是:数学系扈志明讲授的“微积分B(1)”、电机系于歆杰讲授的“电路原理”、社科学院晋军讲授的“社会学的想像力:结构、权力与转型”、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蕉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医学院裘莹讲授的“病理学”、航天航空学院张雄讲授的“理论力学”、工物系杨祎罡讲授的“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工业工程系姜海讲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能动系史琳讲授的“工程热力学”、物理系蒋硕讲授的“基础物理学(1)”。
“病理学”课堂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课堂
为了巩固优秀课程的建设成果,2018年春季,学校启动标杆课程评选,拟用5年左右的时间,评选出若干门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优质本科生课程,授予“标杆课程”的称号。旨在通过标杆课程建设和评选,发挥标杆课程引领示范作用,持续推进本科生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促进课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标杆课程范围为本科生大类基础课程或者专业核心课程,要求课程能够体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授课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科研水平,课程具有足够挑战度及训练量,内容更新及时,教学效果突出,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可推广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继2018年12月评选出首批7门标杆课程后,2019年3月,经院系推荐、教务处形式审查,确定30门课程参加评选,根据《清华大学标杆课程评选办法》,春、秋学期分别组织参评课程开放观摩及专家听课,多渠道广泛征求意见,经专家评审、学校教学委员会审议、校内公示后,最终产生第二批10门标杆课程,清华大学目前共有标杆课程17门。
课程教学是保障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建设始终是本科教学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未来学校还将以标杆课程建设为龙头、稳步推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力争将所有大类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都建设成为高挑战度的“硬课”,带动本科课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第二批10门标杆课程授课教师
课程介绍:
“微积分B(1)”是清华大学主要微积分课程之一,是部分理工医管等专业重要的基础课。课程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同学在掌握现代科学和工程的基本数学工具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应用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为工程及其他相关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这门课曾获得“国家级精品课”、 “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称号。讲授此课的扈志明老师是北京市教学名师,获得过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清华新百年基础教学教师奖,学生评教连续九次位居全校同规模课程前百分之五,并入选“毕业生心目中的好课程”。专家听课后评价:“教学中采用立题破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良好互动”、“全程用黑板手写,推导过程严谨流畅”。
“电路原理”是工科电类各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核心课,量大面广。这门课程讲授的内容、开展的训练奠定了学生未来在电类各专业方向上甚至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科研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曾获“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称号。于歆杰老师也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宝钢优秀教师奖。专家评价“讲课技法纯熟,行云流水”、“注重启发引导,过渡自然,一气呵成,给听众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使用雨课堂,讲授、学生练习和反馈进行良好设计,无缝衔接”。
“社会学的想像力:结构、权力与转型” 为人文与社会大类平台课程,脱胎并替代了原社会学专业核心课《社会学概论》。课程紧扣社会现实,针对清华本科生的群体特征,瞄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案例教学、小组研究、社会学自传等教学手段,帮助同学们初步掌握社会学的想像力。授课教师晋军曾获北京社会建设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第六届清韵烛光“我最喜欢的教师”称号。专家评价“讲授中对学生有思想价值观方面的引导”、“通识性和专业性融合的比较好”、“讲课艺术讲究,娓娓道来”、“二百余人的课堂卷入度和注意力很高,有感染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旨在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史、国情和世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李蕉老师曾获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专项)一等奖第一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曾入选清华大学“2019届毕业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及课程”、李蕉老师也两度被评为本科生“清韵烛光-我最喜欢的教师”、获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年度优秀教学奖等。专家听课后评价:“教师注重启发式和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法,表现出非常用心的课前准备”,“教师热情投入,娴熟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驾驭课堂节奏,课后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并组织研讨分享”。
“病理学”是重要的医学核心课,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学科,还指导和决定临床的诊断,同时兼备有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双重任务,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这门课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挑战性课程、精品课等。裘莹老师从事肿瘤转移机制的病理学研究,曾获得优秀教学奖、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专家评价:“先看病例,然后让大家来一起讨论可能的病因。这样一种反转教法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讨论兴趣”,“集理论课与实验课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效果好”,“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非常投入,仪态大方,富有激情”。
“理论力学”是航院、机械学院和水土学院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介绍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数学工具、物理概念、力学原理研究力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打好基础。本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张雄老师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家听课后评价“教学内容基础性强,信息量大,注重基础性和前沿性的融合,课堂气氛活跃”,“张老师在例题阶段的‘讲’课,其实问句比陈述句多。这就‘逼’得学生不得不随时保持精神的集中和思维的活跃”。
“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 是国家精品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是进入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第一个桥梁课程,构成了本学科其它课程的基础,是工物系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杨祎罡从事辐射物理与探测方向的研究,2007年起连续主讲“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曾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首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等。专家评价“课上课后均与学生有深入交流,讲解充满自信与热情,善于通过对比、设问引导学生辨析核心概念”,“对内容把控清晰,表达流畅有感染力,课堂组织有序”,“讲稿朴素、规范而实用,配合板书、雨课堂相得益彰”。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是工业工程系本科二年级的必修课,讲授算法分析的基本方法、常用的数据结构及其特点、以及常用的算法设计技巧。姜海老师曾获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年度教学优秀奖,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专家评价:“通过板书推导公式辅助课后的编程练习,效果较好”,“讲授内容和节奏控制很自如,能唤起学生兴趣和对问题的共鸣”,“采用了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熟悉数据库中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
“工程热力学”是工科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主要传授对自然界最广泛存在的热这种能量形式的深刻认识、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原理和转换设备的工作原理,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是国家级精品课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史琳老师从事该课程教学23年,多年来潜心教学研究,所教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标兵、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等。专家听课评价:“授课风格自然亲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把握准确娴熟,见解深刻”,“注重逻辑思维与推理引导,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基础物理学(1)”全面系统地接触物理思想,是多数以物理为志向的同学在大学中第一门物理课。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近代物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物理学习的基础。蒋硕老师曾获清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清华大学年度教学优秀奖,主持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原理与实验1”。专家听课给出“全英文授课、教学内容讲解清晰,有演示实验,讲解有启发性”,“课程难度高,板书和互动结合”的评价。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晨晖 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2月27日 13:35:21 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