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兴趣团队座谈会举行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4

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兴趣团队座谈会举行


清华新闻网12月9日电 12月2日上午,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兴趣团队(以下简称“兴趣团队”)座谈会在第一教室楼兴趣团队创意空间举行。副校长尤政、校党委副书记过勇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团委书记王前主持。

尤政讲话 曹文鹏

尤政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生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尤政表示,学生项目以学生为主导,着重于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问题。学校会大力支持学生项目的发展,持续加大政策引导和资源投入力度,搭建科研设备与仪器共享信息化平台,整合校外企业资源,推进学生项目发展,充分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关于如何进一步推进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发展,尤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学生项目应进一步支持学生创新,引导学生注重项目进展过程中的能力锻炼。二是,学生项目应当注重经验的传承与知识的累积,在人员迭代中累进培养创新型人才。三是,学生在项目结束后需要重视总结与回顾,邀请项目课题相关教授开展座谈交流,明确项目意义与未来发展方向。

过勇讲话曹文鹏
过勇围绕近期学校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主题,回顾了兴趣团队建设的四点初心。一是鼓励学生大胆畅想未来、探索未来,在引领相关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发挥作用。二是始终坚持以项目为中心,通过跨年级培养和以老带新的模式,实现优秀项目的传承和累进突破。三是促进学科交流,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学生因兴趣组成集体,推进学科交叉问题的研究。四是引入企业资源,帮助学生了解技术前沿问题,促进项目开展。希望兴趣团队能围绕初心继续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达到培养同学学术志趣的目的。

鄂炎雄、卢迪安、梁蔚赟、王裕宁发言(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曹文鹏
座谈会上,校团委副书记鄂炎雄介绍了清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详细分析了两个重要环节“全过程累进培养”和“全方位匹配资源”的构建。
兴趣团队学生代表先后发言,介绍了团队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工物系2016级本科生、“天格计划”兴趣团队理事长卢迪安介绍了天格计划的科学目标以及首颗技术验证星的运行情况,以及成员在团队讨论中跟进卫星调试工作、亲身实践所学专业知识的收获。卢迪安表示,希望兴趣团队研究的项目更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车辆学院2019级博士生、未来智能驾驶兴趣团队理事长梁蔚赟结合院系科协的工作经历,提出当前组织科创类比赛的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较大的课业压力和匮乏的基础知识,而赛事与课程的有机结合则可提高同学的完赛率与获得感。梁蔚赟表示,希望更多驾驶领域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
车辆学院2016级本科生、未来汽车兴趣团队理事长王裕宁分享了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的经历。备赛期间同学们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半年造整车”,而支撑这背后的主要源动力正是同学们对科创的兴趣和彼此间的相互鼓励,比起物质成果,未来汽车兴趣团队更加珍视精神建设的果实。

参观未来智能机器人兴趣团队活动室曹文鹏
座谈会前,与会师生依次参观了天空工场、未来通信、未来智能机器人三支兴趣团队的活动室。天空工场展示了在研的AIoT智能活动室项目,通过实现智能门禁、共享冰箱、远程3D打印等功能,实现活动空间的交流互通,提升团队工作开发环境。未来通信兴趣团队为大家展示了骨椅、智能小车、微表情决策等项目,希望探索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虚拟与现实的联络。未来智能机器人兴趣团队展示了Tinker机器人和低成本机械臂项目。Tinker机器人是一款家庭服务型机器人,获得了国际机器人“抓取与操作”比赛冠军。低成本机械臂项目则希望机械臂走进寻常百姓家。

参会人员合影曹文鹏
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兴趣团队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出发点,跨学科、跨年级组建的科技创新类研究团队。自2010年至今,清华大学联合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已累计组建了32支学生科技兴趣团队,现有成员900余人,覆盖所有院系和年级。2019年截至目前研究项目共175项,目前在研110项,各类赛事获奖共计67项。
供稿:校团委
编辑:田野 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19年12月09日 14:23:37  清华新闻网

相关话题/智能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