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春风讲堂”第十一讲举行 董家鸿院士畅谈健康医疗体系重塑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4

“春风讲堂”第十一讲举行董家鸿院士畅谈健康医疗体系重塑


清华新闻网4月13日电 4月9日下午,“春风讲堂”系列讲座第十一讲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任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董家鸿教授主讲。董家鸿以“瘟疫与人类健康——后疫情时代国家健康医疗体系的重塑”为题,从瘟疫与人类历史进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家健康医疗体系的重塑三个方面展开,带领大家一起反思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探讨在后疫情时代重塑国家健康医疗体系的新发展理念,以及清华人在解决中国和全球重大健康医疗问题中应有的使命担当。

董家鸿院士作讲座
董家鸿首先讲到,瘟疫是传染病,但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被称为瘟疫。被称为瘟疫的传染病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暴发突然;二是传播广泛;三是致死率高;四是恐怖性强。人类社会发展不同的历史阶段一直饱受瘟疫困扰,可以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瘟疫作斗争的历史。瘟疫的的流行要素主要有人口聚集、人类迁徙和生态破坏。董家鸿通过介绍一系列实例——瘟疫导致古希腊文明的衰落、瘟疫导致强大的古罗马灭亡、黑死病促进宗教改革、天花导致印第安文明覆灭、结束拿破仑时代的斑疹伤寒、加速一战终结的西班牙大流感、“非典”疫情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等,说明瘟疫和疾病伴随着人类文明进程而来,并对人类文明产生深刻全面的影响。大规模瘟疫暴发流行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文化和思想,促进医学、科技乃至社会、政治的发展。
董家鸿指出,中国与瘟疫有长达千年的斗争史。新中国成立前,传染病大肆流行,是中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1949年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仅为35岁,传染病对中国人均期望寿命的影响高达70%。每年有2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所有因病死亡人员的一半。每年天花的死亡病例数以万计,麻风病患者高达50多万。鼠疫、霍乱、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性病等不断发生暴发流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把传染病的防治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确定防治原则,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医疗体系,推广免疫规划,搭建传染病预警系统,加大科研投入,培养人才梯队。建国70年来,中国消灭了天花,实现了本土无脊髓灰质炎新发患者,2006年后无白喉报告病例;麻疹、流脑、乙脑、百日咳病例大幅下降,已经由建国后最高发病年份的上百万发病病例,降低到年发病万人以下;由于乙肝疫苗的接种,1992年以来,全国乙肝病毒感染者减少2亿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2000万人,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的伟大成就。
谈到防疫体系的演进,董家鸿表示,14世纪欧洲鼠疫大流行留给人们的最大遗产就是隔离检疫制度的诞生。18世纪5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恶劣的卫生状况造成瘟疫的大规模流行,特别是能通过水源传播的霍乱,在没有排污设施和清洁水供应的贫民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传统的隔离检疫制度并不能遏制霍乱的蔓延。面对这些现状,著名社会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提倡国家采取预防性的措施,改善公共卫生的状况。通过查德威克在内的无数人的不懈努力,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公共卫生体系的国家,对霍乱的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现代医药学的发展也对防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巴斯德发现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鉴定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科赫法则”、病毒的发现、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研发、疫苗和抗毒素的发明。19世纪开始,传染病的全球化促使全球卫生合作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于1948年4月7日,展开了一系列控制疾病的全球行动,包括根除天花计划,根除疟疾计划,根除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计划,消灭麻风,消灭麦地那龙线虫病等。世界卫生组织的防治策略为: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源,采用大规模公共卫生措施消除病原体和病媒,用疫苗和检疫手段隔离和根除疾病。20世纪50年代后,人类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传染病只排在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病之后的第四位。但是2002年的“非典”疫情,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暴发、2019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都警示我们,新发传染病的防控是未来的挑战。
董家鸿坦言,不可否认,中国新冠肺炎暴发早期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观望错判、依赖上级等问题,但是国家及时采取措施,全面动员,上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下到外卖小哥、社区大妈等普通民众,众志成城,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和成功经验——生命至上、统一指挥、全国动员、社会隔离、尽收尽治。
董家鸿强调,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清华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程京院士团队已研发成功快速检测呼吸道多病毒的全新微流控生物芯片。张林琦教授研究团队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研究团队合作,成功分离出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王新泉和张林琦课题组合作,揭示了受体ACE2特异性介导新冠病毒细胞侵染的结构基础,为治疗性抗体药物开发以及疫苗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波荣教授团队研发的“高精度室内环境在线监测和预警系统”用于监测重点诊疗空间的环境安全。范维澄院士领衔的公共安全研究院团队研发的疫情态势分析与防控监管系统,从疫情开始就全面支持了中国疾控中心的工作。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派出援汉医疗队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并派出多支医疗队支持北京新冠肺炎的防控。清华COVID-19智能防控系统在个人防护、社区管控、医院救治、远程医疗、康复照护等五个环节中,为多级联动的疫情防控提供智能整体解决方案。
董家鸿表示,对于传染病的流行,世界各国抗疫策略措施虽有一定共性,也具有差异,这是由于各个国家的科学判断、价值追求、文化传统和防控目标不同所造成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出现了两大类防控策略:第一类是以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为代表的国家所采取的“类SARS策略”,主张最大程度挽救生命,不惜代价阻断传播;第二类是以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等为代表的国家所采取的“类大流感策略”,控制经济损失,有限投入延缓病毒的传播。原因是,中国的执政理念在于增进人民福祉、生命至上,而欧美国家则是追求成本效益最大化的价值观;中国人民历来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先国后家的情怀,欧美则是自由主义,追求个人的自由和利益最大化。
董家鸿认为,中国和新加坡的经验表明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实现早发现、早隔离。重点地区采取一定程度的封锁,能有效防止进一步传播。社会需要追求的很多良好目标,往往并不是天然和谐的,而是可能相互冲突的。这次新冠疫情就涉及到生命、自由、经济发展与个人福利的取舍,社会多目标的取舍需要分清主次。最终来讲,科技是解决病毒的最佳和最有力的途径。欧洲国家的小政府传统并不具备强大的资源调动能力和社会控制能力,政府对此也没有任何经验。同时政府的执政理念也决定了他们不会优先选择牺牲经济为代价进行抗疫。全球化时代密切交流,各国防控措施不一,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只有摈弃以邻为壑、自私冷漠的狭隘观念,发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才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全人类的健康。
董家鸿指出,通过此次疫情,也暴露了一些医疗体系的问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健全,各级医疗机构设置不合理,各级医院功能定位不明确,医疗卫生服务链条不连续,医疗资源配置分布不均衡,卫生健康工作重心不科学,全科疾控专业管理人才匮乏,健康科技创新应用导向不明。我们需要构建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的整合型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使优质医疗资源向下游流动,实现规范化、同质化、可及性健康服务。在合理的机构设置上,应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公益性本位,践行“三精医疗”新理念,打造整合型健康医疗服务体系,以提供“最佳临床实践、最大成本效益、最优服务品质”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经济的精准医疗。
在科技抗疫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董家鸿也提出了一些看法。他认为,健康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发展。此次抗疫与2003“非典”时相比,应该说最可圈可点的就是我们的科技抗疫。在这一领域,我们是有成功经验的。但回顾整个科技抗疫的实践,仍然存在“三个不足”:全国层面应急科研组织机制和体系有待梳理,健康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机制和常规沟通渠道尚待建立,健康科技创新的临床导向不强。因此,要以科技创新提升健康医疗服务能力。此外,要为健康医疗体系培养卓越医学人才——要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系统性知识、疾病综合管理能力、全球卫生治理能力和健康科技创新能力”的卓越医师及复合型医学人才;要“依现代医学之范式”,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健康医疗服务体系的卓越医师;要借鉴世界名校之经验,培养能够洞悉健康科技前沿、具备应用现代科技解决临床问题的科学能力且具有高度情怀的卓越医师。
董家鸿还就医疗体系、医学研究、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清华的经验和成功。他表示,对疫情的复盘和反思将有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征程,开启国家健康医疗体系的重塑之路。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应借鉴各国医疗改革之经验,树立全球健康医疗之典范。清华大学也应抓住契机,创新医学发展的战略、模式和路径,探索出一条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新医学”发展道路。
背景链接:
“春风讲堂”系列讲座以雨课堂形式面向全校师生直播,旨在使清华学子不仅具备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的勇气,更具有古今贯通、博学中西的“全人”通识素养。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讲座通过清华大学官方微博、抖音号、快手号、B站号、百家号、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等平台同步对外直播。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校歌里的这句歌词,每每成为清寒岁月里最温暖的声音,回响在清华人耳畔。“春风”既是“春风似剪刀”的力量,剪除病毒滋生的余孽;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化作滋润人心的甘霖;还是高挥春秋笔的气度,在历史的语境中体认当下的世界与国族。“春风讲堂”恰是源自清华人对于“春风化雨”“自强不息”的重新阐释。我们希望,知识的理性和行动的勇气,终将如春风驱散笼罩大地的阴霾;而百年的清华,期待在春和景明之日迎候学子归来。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
2020年04月13日 08:52:37  清华新闻网

相关话题/健康 医疗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专家解读】打造新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作出清华贡献
    【专家解读】打造新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作出清华贡献编者按:4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正式成立,万科集团和全体员工鼎力支持、慷慨捐助,与清华大学合力共建学院。学院的成立,是清华大学面向全球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科,培养未来引领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校长邱勇在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共同塑造人类美好未来在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仪式上的致辞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今天,我们共同见证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成立。这一定是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情。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正遭受着巨大威胁,全球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
    推动公共卫生与健康事业进步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清华力量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清华新闻网4月2日电(记者吕婷摄影石加东杨艳宾)4月2日,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成立仪式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仪式以视频会议形式连线北京、深圳、香港三地。万科企业股资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万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清华教职工集中住宿健康观察点的门内门外
    温暖的清华人温暖的大家庭清华教职工集中住宿健康观察点的门内门外记者张静3月6日,正处于返京隔离期的教职工郝世叶收到了一份难忘的生日礼物一张由四号楼集中住宿健康观察点的后勤教职工手工制作的生日贺卡,贺卡的结尾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和校党委书记陈旭的手写签名。邱勇与陈旭在生日贺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校医院积极筹备隔离病房 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
    校医院积极筹备隔离病房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清华新闻网2月13日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务工作者成为最美逆行者。清华大学医院作为海淀区开设发热门诊的二级医院,在春节期间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学校领导的指示,对医院工作积极部署,认真规划,扎实推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见字如见人,咱先谈好不许哭” 一封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家书
    见字如见人,咱先谈好不许哭……一封来自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家书通讯员韩冬野到武汉十天了,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援鄂医疗队的呼吸/感染专业护士姚洁林才给母亲手书了一封家书,告知了自己到武汉一线支援的真相。信的开头,洁林用娟秀的字迹写下:亲爱的老妈,见字如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非常时期,不见面的温暖——清华学生社区集中住宿健康观察点建设运行纪实
    非常时期,不见面的温暖清华学生社区集中住宿健康观察点建设运行纪实记者程曦通讯员向春李芳王伟柳杰艳鼠年初雪后,清华园沐浴在清澈的晨光中。不到8点,微信群里自动开始接龙报体温,格式为日期+房号+姓名+体温。偶尔出现歪楼的打趣:35.8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第三届京津冀健康医疗大数据高峰论坛暨清华校友三创对接会举办
    第三届京津冀健康医疗大数据高峰论坛暨清华校友三创对接会举办清华新闻网12月25日电12月18日,由清华大学、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京津冀健康医疗大数据高峰论坛暨清华校友三创对接会在天津武清举办。天津市武清区委书记戴东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热舒适学组、睡眠环境与健康学组联合学术研...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热舒适学组、睡眠环境与健康学组联合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委员论坛举办清华新闻网12月9日电近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热舒适学组、睡眠环境与健康学组联合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委员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室内环境与健康分会(以下简称环境学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
  • 王希勤访问台塑及长庚医疗体系,深化未来合作
    王希勤访问台塑及长庚医疗体系,深化未来合作清华新闻网10月30日电10月17日,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率清华大学代表团赴台,访问台塑企业及台湾长庚医疗体系,参访交流临床医学生培养体系、临床研究推动管理制度等教学科研议题,并就进一步深化清华大学与台塑企业及台湾长庚医疗体系的合作进行深入探讨。在台期间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