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4

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


清华新闻网10月29日电 10月27日,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来自全国50所高校的近200名研究生以“倡导优良学风,共建新时代学术共同体”主题,围绕学术规范教育的开展、学术理想品味的培养、良好导学关系的促进、学术软环境的建设等议题进行研讨学习,交流学风建设经验,凝聚优良学风共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徐忠波,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等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


徐忠波讲话
论坛开幕式上,徐忠波在讲话中指出,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研究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对象,是加强学风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力量。他强调,要站在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时代性;学风建设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教育部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始终本着关心爱护研究生,坚持制度建设和正面宣传教育为主,约束惩戒为辅的制度保障;践行学风建设要求应成为每位研究生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他勉励研究生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要敢于表现,善于合作;勇于要敢于坚持,善于坚持。

杨斌致辞
杨斌代表清华大学向参加论坛的领导和各高校研究生代表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学风是个人从学校所带走的能影响一生的气质,研究生形成优良学风,要引导研究生实现从风纪向风范的跃升;要充分发挥导师研究生学风培植者的作用,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学风的交锋、定向;要注重风气养成,找好抓手,钉稳钉子,关注品德、价值观、身份认同的培养;要重视占比越来越高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项目的学风建设,不仅抓课堂学习、作业独立完成、课程严肃考核的学风建设,还要重点抓课余活动和同学互动中健康向上、向学脱俗的项目学风;要推进制度改革,促进各方在学风建设上同向同行。

从左到右:清华大学研究生代表王展硕、北京大学研究生代表赵鑫泽、南开大学研究生代表邹子璇分别作主题分享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向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千川分别以“行胜于言,学成于风”“浅谈学术理想与实践”为主题在主论坛上作了特邀报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会代表在主论坛上分享了学风建设工作的经验与做法。
分论坛上,高校研究生代表就“学术规范教育的开展”“学术理想品位的培养”“良好导学关系的促进”和“学术软环境的建设”等主题展开讨论,交流学风建设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享了工作经验、举措和成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的研究生会代表分别就研讨成果进行了总结发言。

分论坛讨论
论坛闭幕式上,参加此次论坛的50所高校研究生会经过广泛意见征集和讨论,共同发布了《践行优良学风,做砥砺奋斗的新时代研究生——面向高校研究生的学风倡议书》,向高校研究生同学发出“五要五做”学风倡议,呼吁新时代研究生要坚定学术理想、远离学术禁区、把握学术规律、加强学术协作、勇攀学术高峰,勇于砥砺奋斗,为祖国繁荣、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进步贡献青年力量。
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论坛由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团委指导,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在清华大学“学风建设年”的工作背景下,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为即将到来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预热,旨在搭建高校交流平台,汇集力量,凝聚共识。
附:高校研究生学风倡议书
践行优良学风,做砥砺奋斗的新时代研究生
——面向高校研究生的学风倡议书
高校的研究生同学:
优良学风是新时代研究生为人为学的基础。弘扬优良学风关涉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回望历史,一代又一代****大师方言矩行,不畏挑战,无私奉献,不懈追求,铸就高尚人格,勇攀学术高峰,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面对建设高校优良学风的迫切需要和新时代研究生承担的历史使命,经过广泛讨论达成共识,我们谨向高校研究生同学发出“五要五做”学风倡议:
一、我们要坚定学术理想,做有追求的新时代研究生。追求卓越,为个人修为而学;扎根本土,为国家发展而学;胸怀天下,为世界进步而学;崇尚真理,为科学精神而学。
二、我们要远离学术禁区,做有底线的新时代研究生。恪守学术诚信,不伪造欺骗、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严把学术质量,不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端正学术态度,不投机取巧、违规背理、急功近利。
三、我们要把握学术规律,做有本领的新时代研究生。夯实基础,潜心研究;解放思想,独立思辨;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勤奋为学,精益求精。
四、我们要加强学术协作,做有格局的新时代研究生。注重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加强跨界交流、融会贯通,强化学科交叉意识;坚持全球视野、互利共赢,强化国际合作意识。
五、我们要勇攀学术高峰,做有贡献的新时代研究生。不畏挫折,敢啃“硬骨头”;勇于试错,敢闯“无人区”;扎根中国大地,研究重大问题;关怀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要弘扬优良学风,做到知行合一、防微杜渐,积微成著、久久为功;我们要维护学术共同体尊严,为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尽责;我们要勇于砥砺奋斗,为祖国繁荣、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进步贡献青年力量!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0月29日 13:44:09  清华新闻网

相关话题/学术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