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勇参加微沙龙 探讨科技自立之路上清华学生的使命担当
清华新闻网6月4日电(记者 吕婷 摄影 杨艳宾)5月30日下午,校长邱勇来到建筑馆咖啡厅,参加校研究生会举办的微沙龙活动,与10位来自不同院系的研究生围绕学术创新和学术评价,探讨科技自立之路上清华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研究生代表踊跃发言
在场同学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畅谈对学术创新的理解,并针对学校学术评价制度改革发表自己的见解。生命学院2018级博士生贾泽然说:“学术创新需要与不同背景的人互动交流,推动交叉领域的创新与进步非常重要。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项目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投入,相信新的学术评价制度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激励与引导。”
刚刚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水利系2014级博士生唐国强说:“我很喜欢学术研究的工作状态,毕业后将去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专注于遥感水文领域的研究。面对挑战和机遇,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融入世界,并真正做到引领世界。”
电子系2018级硕士生黄艳茹表示,不同研究方向在成果产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建议建立不同评价标准,让真正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成果得到激励,同时建立机制,保障评价体系严谨科学,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
社科学院2017级博士生余霄于2018年发起成立了“清华大学学生‘一带一路’研究协会”(SABRI),促进中外学生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开展合作交流。他表示,清华国际化环境为自己和协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土壤,促使自己思考青年一代的学术使命和责任担当,在世界舞台发出当代青年的声音。

邱勇总结讲话
邱勇认真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一一解答。他在总结讲话中向同学们介绍了今年学校围绕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提升学术创新水平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邱勇说,4月19日学校正式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专门成立了完善学术评价制度领导小组;学校还修订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新《规定》不再由学校统一规定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而是由不同学科分别制定更能反映本学科博士生科研成果价值和创新性的要求。这些举措表明了学校在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方面的坚定决心。邱勇强调,学术评价制度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打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延揽更高学术水平、认同清华学术价值取向的****,进一步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
“学术评价最核心的是质量,质量则体现在创新,创新也是学术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邱勇说,希望研究生同学要静下心来思考属于自己的学术追求,做真正有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的事。邱勇强调,学术思想要有清晰的表达和传播,博士生毕业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不是不鼓励同学发表学术论文,而是旨在鼓励同学们探索和发表真正有学术意义的高质量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追求和创新能力,把对价值、使命和责任的追求而非个人短期利益放在第一位。
关于如何实现学术追求,邱勇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要坚守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二要培养开放冒险的精神,三要严谨务实、脚踏实地地追求科学精神。邱勇用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寄语同学们:要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避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微沙龙现场
邱勇还结合当下国际形势,与同学们探讨科技自立之路上清华学生的使命与担当。邱勇说,当下的中国和清华都在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中不断前进,“自强”和“创新”是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中国当下要自强,清华也要自强,基于辉煌的历史与当下的进步,坚定而自信地走向未来。创新就是要求我们有勇气开拓陌生领域,敢于提出别人不敢提出的观点;同时创新与开放密不可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本身就包含着变革与开放的精神。“清华的年轻人担负着创造历史的责任,希望同学们顺应历史潮流,成为创造历史的人。”邱勇说。

邱勇与同学们合影
党办校办、研工部、研团委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校研究生会建立的“微沙龙”学术交流平台自2014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发起讨论超过27000场,注册用户35412名,累计服务超过16万人次师生参与学术交流。
编辑:吕婷 曲田
审核:周襄楠 程曦
2019年06月04日 19:44:15 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