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清华新闻网4月8日电 3月31日上午,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清华大学信息技术大楼召开。清华大学校长、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主任邱勇,教育部科技司司长、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雷朝滋,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叶玉江,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仁全,北京大学信息学院院长、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文等出席会议。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尤政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条例(试行)》和《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章程》。尤政宣读了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成员组成名单,邱勇为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们颁发了聘书。
邱勇为中心学术委员颁发聘书
邱勇讲话
邱勇对教育部、科技部、北京市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中心班子和团队所作的工作表示肯定。他表示,希望中心充分吸纳专家对中心发展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主动将中心的发展与国家和北京市的部署相结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邱勇强调,中心定位要抓住“国家”和“信息”两个关键词,以信息领域的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依托清华、超越清华,力争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9年中心的建设要与清华的学术评价机制改革、学风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结合,更加突出“开放”和“创新”,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取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
雷朝滋讲话
雷朝滋表示,国家研究中心建设既是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创建“双一流”的需要,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希望中心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他指出,中心应肩负国家使命,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高举科研人才培养的旗帜,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科教融合战略;引导具有科学家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员专注科研,潜心做学术研究,力争在国内树立标杆和做出示范;在清华的总体部署下,加强中心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叶玉江讲话
叶玉江表示,国家研究中心是应国家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需要而产生的新事物。中心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明确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应发挥的作用,经过充分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明确定位;努力发挥中心的开放带头作用,从包容性与长远性的角度超前探索运行管理新机制;更好地发挥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在中心的发展规划、长远布局、制度设计等方面提供更多建设性意见。
杨仁全讲话
杨仁全代表北京市科委对中心一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各位专家对中心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心定位和北京市未来重点服务和支持的方向非常吻合,中心建设将纳入北京市科委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北京市科委将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服务,充分履行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职责。希望中心2019年深度聚焦六大方向,做好长远规划、重点规划和年度计划;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充分履行其职责,做好中心经费审定和研究方向的审议工作等。
陆建华作工作报告
会上,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信息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陆建华汇报了中心2018年建设情况和2019年工作要点。他阐释了中心的定位和目标并表示,一年来,中心组织落实了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中心办公会,制定了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试行),初步设立未来网络理论与应用等6个研究部,规划建设了服务基础与交叉创新研究的5类平台,组织遴选了首批22个研究团队和3个重点实验室,积极策划跨学科重大项目,优先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实质性推进直属团队教师聘任,完成了预定任务。陆建华还从团队建设、交叉创新团队建设和党建工作等方面介绍了中心2019年的工作要点。
会议现场
会上,郝跃、卢锡城、吕跃广、包为民、徐宗本、刘明、于全、王小云等院士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中心2018年取得的成绩,并对中心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中心抓住信息科技和信息革命的前端,主动瞄准国家战略,积极组织团队攻关,支持前沿基础研究,不断探索完善有效的学术评价和人才激励机制,努力作出有影响力的重大成果。
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和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和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办公会成员、信息学院党政联席会成员等共约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信息国家研究中心(全称为“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是由科技部于2017年11月批准组建的六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是适应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特点的综合交叉型信息科技创新基地,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依托清华大学建设,依靠清华信息学科群的基础优势和综合学科优势、以及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在原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十余年筹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信息科学前沿发展趋势及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凝聚力量,组织开展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前沿颠覆性创新基础研究,建设智能科学技术、数据科学、先进电子科学技术、未来网络理论等国际学术高地以及空天信息基础、生物信息学等新兴交叉学科的主导牵引力量,推动实现我国在信息领域跨越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全球战略、网络信息安全、社会经济转型等重大需求,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创新中心、学科引领中心、人才培育中心、科学知识传播中心。
供稿:信息国家研究中心
编辑:赵姝婧
审核:周襄楠
摄影:杨艳宾
2019年04月08日 09:20:36 清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