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专业
- 生物学(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10)
-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07)
- 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理学门类,学科代码:070703)
二、学分要求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生需获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学科专业课程要求学分不少于16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学位要求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17学分)。自学和补修课程学分另计,不包含在学位要求总学分中。
三、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学分(≥5学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 |
(60680021) |
1学分 |
(考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60680012) |
2学分 |
(考试) |
(2)第一外国语(基础部分) (60640012) 2学分 (考试)
2、学科专业课程(≥16学分)
实验设计与技术处理▲▲ |
(60420123) |
3学分 |
(考试) |
生命职业伦理和科学道德规范 |
(60450021) |
1学分 |
(考查) |
生物工程前沿 |
(70450083) |
3学分 |
(考试) |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
(70450033) |
3学分 |
(考试) |
生物波谱学 |
(70450013) |
3学分 |
(考试) |
生物物理前沿 |
(70450043) |
3学分 |
(考试) |
基因分子生物学▲▲ |
(70450022) |
2学分 |
(考试) |
脑与认知科学 |
(70450173) |
3学分 |
(考试) |
现代生命科学▲ |
(70450126) |
6学分 |
(考试) |
酶作用原理 |
(70450133) |
3学分 |
(考试) |
细胞骨架、细胞运动及人类疾病 |
(70450162) |
2学分 |
(考试) |
生物转化前沿 |
(70450211) |
1学分 |
(考查) |
蛋白质晶体学 |
(70450202) |
2学分 |
(考试) |
海洋生物科学前沿及其进展▲** |
(80450183) |
3学分 |
(考试) |
发育生物学进展 |
(80450232) |
2学分 |
(考试) |
药理学与药理实验技术(本部停开) |
(80450242) |
2学分 |
(考试) |
生物药学工程前沿(隔年) |
(84000052) |
2学分 |
(考试) |
分子免疫学 (本部停开) |
(80450142) |
2学分 |
(考试) |
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基因组学 |
(80450252) |
2学分 |
(考试) |
生物大分子的分子模拟 |
(80450282) |
2学分 |
(考试) |
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和方法 |
(80450292) |
2学分 |
(考试) |
植物逆境信号转导 |
(80450302) |
2学分 |
(考查) |
医学免疫新技术与新进展 |
(84000032) |
2学分 |
(考试) |
膜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
(84000172) |
2学分 |
(考试) |
科学写作基本要素 |
(90450021) |
1学分 |
(考试) |
植物分子遗传研讨课 |
(90450031) |
1学分 |
(考试) |
肿瘤生物学专题讨论课 |
(90450041) |
1学分 |
(考试) |
新生血管生成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 |
(90450051) |
1学分 |
(考试) |
细胞自噬 |
(80450321) |
1学分 |
(考试) |
研究神经通路与行为的方法与模型 |
(80450332 ) |
2学分 |
(考试) |
细胞内膜系统 |
(70450222) |
2学分 |
(考试) |
蛋白质复合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
(80450342) |
2学分 |
(考试) |
蛋白质晶体学实验课 |
(80450351) |
1学分 |
(考查) |
现代生物学技术 |
(70450233) |
3学分 |
(考试) |
科学逻辑与分析 |
(84000321) |
1学分 |
(考查) |
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
(80450362) |
2学分 |
(考试) |
生物电镜实验技术 |
(80450372) |
2学分 |
(考查) |
后基因组时代的发育生物学 |
(80450381) |
1学分 |
(考查) |
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 |
(84000382) |
2学分 |
(考试) |
药物分析前沿 |
(84000372) |
2学分 |
(考试) |
高级微生物学 |
(84000333) |
3学分 |
(考试) |
注:
1) “▲”为硕士生必修课
2) “▲▲”为硕士生必修课之一,二者任选其一。
3) “▲**”为海洋生物学专业必修课。
3、必修环节(2学分)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69990021) |
1学分 |
(考查) |
学术活动 |
(69990031) |
1学分 |
(考查) |
4、选修环节(2学分)
研究生教学实践 |
(80450312) |
2学分 |
(考查) |
5、自学课程
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可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6、补修课程
凡非生物学科生源的研究生,一般需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课程。补修课程可记非学位课程要求学分,但不计入学位要求总学分中。
生物化学(1)(英文) 生物化学(2)(英文) 或选 · 生物化学原理 |
|
|
(考试) |
细胞生物学 |
|
|
(考试) |
普通生物学 |
|
|
(考试) |
微生物学(英文) |
|
|
(考试) |
注:凡补修课程,以本科当年开课学期的课程名称、课号及学分为准。
四、两周强化学科、专业教育由两部分组成
1、学科专业及前沿动态讲座与研讨
2、专业文献检索、阅读,要求在导师指导下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阅读报告。
五、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硕士生参与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要求如下:
1、在学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其中2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活动,并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小结。
2、在学期间每学年应至少参加3次院内组织的定期研究生学术交流研讨会。
及时填写“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记录”,经会议组织者签字或盖章后自己留存,在申请答辩前交院(系、所)研究生管理部门记载成绩。
硕士生完成以上2条即可获得相应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学分。
六、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硕士生在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具体课题,并至少阅读20篇文献(其中外国文献不少于10篇)。
选题报告应包含文献综述、论文选题及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工作特色及难点、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等。选题报告应由以硕士生导师为主体的至少3位专家组成的考核小组评审。以书面形式交系(院、所)研究生办备案。
选题报告应在第一学年结束前完成。
七、硕士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
1. 2年内发表或接收1篇SCI论文,对于并列第一作者SCI论文:
1) SCI影响因子在3-5之间的论文,并列第一作者第二人满足学位条件;
2) SCI影响因子≥5的论文,并列第一作者所有人满足学位条件。
2. 或3年内发表或接收1篇核心期刊论文。
八、硕士论文工作起止时间
自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之日起,论文工作时间为1-2年。
学位论文工作的其他环节及要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