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综合型工程人才为目标。具体目标和要求是:具有坚实的材料工程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向,掌握必要的实验、计算方法和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解决工程问题或从事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材料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分析方法、材料的制造过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材料性能检测和分析方法、材料的改性技术、材料制品的加工工艺和技术等,并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叁年。其中:研究生课程学习安排在深圳研究生院完成;专业工程实践训练时间不少于6个月,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工程实践训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专业工程实践训练将全部在企业或校企联合专业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完成,硕士论文研究工作时间(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审前止)一般不少于一年,其中,课程学习中的实验部分,论文工作中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可选择在校内或校企联合专业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完成、论文答辩须在校内完成。
三、适用领域
本培养方案适用于材料工程领域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二级学科。
四、学分要求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25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具体如下:
1.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
2.必修环节4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一)公共必修课程 (4学分)
1.自然辩证法概论 (60680021) 1学分 (考试)
2.英语(第一外国语) (60640012) 2学分 (考试)
(二)学科专业要求课程(≥19学分)
1. 材料科学前沿
l 材料科学前沿 (90350011) 1学分 (考查)
2.数学类课程(≥3学分)
l 工程硕士数学 (60428004) 4学分 (考试)
l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60420123) 3学分 (考试)
l 其他全校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3.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课程(≥12学分)
l 材料科学基础(必选,秋季学期) (70350043) 3学分 (考试)
l 近代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秋季学期) (70350082) 2学分 (考试)
l 金属材料先进制备方法(秋季学期) (70350112) 2学分 (考试)
l 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秋季学期) (80340092) 2学分 (考试)
l 新型能源材料导论(秋季学期)) (80350342) 2学分 (考试)
l 环境材料进展 (春季学期) (80350212) 2学分 (考试)
l 现代分析仪器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春季学期) (70358072) 2学分 (考试)
l 材料性能选择与设计(春季学期) (70350312) 2学分 (考查)
l 功能陶瓷先进制备技术(春季学期) (80350412) 2学分 (考查)
l 新型碳材料(春季学期) (80350202) 2学分 (考试)
l 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4. 职业素质课程:(不少于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
l 创业管理 (60510072) 2学分 (考试)
l 高新企业的创办与管理 (60510082) 2学分 (考试)
l 交叉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 (72910052) 2学分, (考查)
l 工程师素质拓展 (72910062) 2学分, (考试)
深圳研究生院学生须在创业管理和高新企业的创办与管理两门课程中任选一门。参照深圳研究生院职业素质课程开课目录,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还可选修其它课程。
(三)必修环节(4学分)
l 专业实践 (69998043/69998046) 3/6学分 (考查)
l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69990021) 1学分 (考查)
六、专业工程实践训练(3学分)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推进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造适应创新性、创业型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专业工程实践训练在企业或校企联合专业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完成,时间安排在论文开题前和过程中实施,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践训练和工程设计训练。有工作经验本科毕业生实践环节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工程实践训练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部分工程实践内容可与论文阶段共同进行,共3学分。其具体的实践形式和时间安排如下:
1.认识实习与案例分析:安排在第2学期末,学生在假期中完成,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参观认识材料制备、检测、应用企业;由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给学生分析材料相关的实际案例。完成本环节后学生需提交实习报告。时间:6周。
2.专业实践训练:安排在第3学期开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完成材料设计、制备或项目。本项目完成后需提交课程设计报告,结合论文工作在企业完成。
3.工程设计训练:安排在第3学期中专业实践训练结束后进行,结合学生毕业学位论文到企业进行实际工程设计。本环节结束学生需提交工程设计技术报告,由实习单位出具论文实习鉴定。该训练结合论文工作在企业完成。专业工程实践训练学分由深圳研究生院导师集体审查后给出.
4.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工程实践单位表现不好,或造成事故,给实践单位、学校和国家造成较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不能取得工程实践训练学分。
七、学位论文工作要求
按照清华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参考标准》和其它有关规定执行。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也可来源于企业的研究或开发项目,论文工作可与工程实践训练结合进行,论文工作中选题报告、中期汇报、论文写作等主要环节可选择在校内或校企联合专业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完成,经过6个月或1年的工程实践环节,论文工作可以继续在企业中完成,也可以在深圳研究生院校内完成。论文答辩须在校内完成。
1. 论文选题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或其研究专题,或是某一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大项目中子项目的设计或其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2.指导教师
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由校内导师和工矿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联合组成导师组,所聘请联合指导导师需经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
3. 论文选题审查
研究生须提交书面选题报告并做口头报告。导师组对工程硕士选题进行审查,并组织本专业至少3名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参加工程硕士的选题报告会,并给出选题审查结论(包括对选题工程背景及工程价值的评价)。
4.中期检查
在通过选题报告半年后至答辩前6个月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督促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进展。由导师组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小组除工程硕士生校内导师参加外,还要求至少有1~2位校内其他老师参加,其中至少有1位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或由学位分委员会委员委托的1名正高职称的老师参加。中期检查应给出“优、良、及格、差”的评价。
5. 论文要求
(1)工程硕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时必须提交与论文工作相关的在公开杂志发表的工程类文章一篇。如因企业任务保密、不宜公开,必须至少在内部刊物上发表一篇论文或由三位具有高级职称人员同时评阅认可的研究报告。
(2)工程硕士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6. 评审与答辩
(1)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应看其论文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中是否在工程技术上有新进展或创造;或所使用的工艺、技术、材料、设计方案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并有足够的技术含量;或者其设计研制的成果或技术是否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为2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必须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至少有1位学位分委员会委员参加或深圳研究生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项目负责人(该负责人在系学位分委员会审查学位授予时应到会介绍研究生答辩情况)参加;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至少应有1位来自工程一线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至少应有1位来自工程一线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
7. 学位授予
通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并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工程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