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华大学体育部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威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6

张威
教授
清华大学体育部
张 威 男 1958年10月出生 中共党员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
1982年8月进入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任教至今
1998年7月晋升教授
研究方向: 高校体育 高校体育管理与发展战略
二、主要教学经历
大一男生体育基础课
大三男生田径专项课
大二男生排球专项课
大二男生健美专项课
大三男生篮球专项课
游泳专项课(本、研)
乒乓球专项课
1986~1998年女子中长跑队教练
三、主要工作经历
1987年~1994年为体育部田径教研组主任
1994年1月~1996年6月任体育教研部党支部书记
1994年1月~1997年1月任体育教研部副主任(主管人事、科研工作)
1997年2月~2006年9月任体育教研部副主任(主管教学、群体工作)
1994年6月任清华大学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5年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6年10月任清华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
四、主要工作业绩
1、参与制订与运作(1994~1997)清华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参与制订和运作(1994~1997)体育科研机制的建设和实施;参与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的建设。
2、体育一类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清华大学建设一批有代表性重点课程的相关政策,结合体育课程的实践,提出“大一男生体育基础课”争创学校一类课程的设想,作为课程负责人,带领所属教师在教学管理、教材教法、教学质量与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1992年被学校授予“一类课程”。撰写的论文《体育一类课程自评体系的建立与实践》荣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一类课程”建设对于普通全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具有较大影响。
3、参与提出和建立新时期清华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实践体系
在长期管理和运作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从继承优良传统出发,融合时代发展的观念,建立了新时期清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实践。在教学体系上,实现了体育课以必修的形式贯穿本科全过程,并覆盖到研究生。在内容上,把握“两个三角形”,即在开设的项目上呈倒三角形,随年级升高,提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增多,最大限度地发挥师资优势、教学条件优势;在考试评价方面呈正三角形,按年级逐次宽松,使学生能够充分地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和身心效益。在方法上,以分层次教学、特长教学、兴趣教学等为主线,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亚技术”理念,突出实用性和终身性;把体育保健理论纳入教学体系。
4、建立校园群体工作的新机制和模式
针对社会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机制的改变,构架了新的校园群体活动的运行模式。形式上,以竞赛为龙头,以“马约翰杯”的系列比赛为主线,构成贯穿全年的“一条主线(马约翰杯),四个高峰(校运会、新生赤足运动会、马拉松活动、马约翰日)”;机制上,建立校园群体的四个层面,即学校(重点抓)→体育协会(指导)→系(支持和协助)→班和个人(导向、督促和辅导);以每月一次的院系学生会体育部长会和体协主席会作为联系的纽带,以每年一册的《竞赛指南》为推进的蓝本;效果上,力求促使更多的普通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竞赛,融入氛围,从中得到身体、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整个校园体育活动呈现有层次、有重点、有主题,立体的、有序的运作模式。
五、主要工作成果
1992年9月—— 主持创建“大一男生体育基础课”为学校一类课程(1992年9月授予)并任一类课程负责人。1995年、1998年、2001年三次通过学校的“一类课程”验收。
2001年9月—— 主持“为祖国培养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11月— 主持“清华大学体育教学与群体竞赛‘一条龙’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03年9月——主持“游泳课程”,被北京市授予精品课程。
2004年9月——主持“大学体育课程”,被授予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4年12月— 主持“大学体育课程”,被授予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5年9月——主持“依托学科优势——创建高水平大学体育教育”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9月——主持“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获得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2005年-主持多次获得“北京市先进群体单位”;“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学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等荣誉。
主要社会兼职——
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国家教委直属重点院校体育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学校体育装备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
全国高校研究生体育协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副秘书长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教学群体科研部主任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组成员
《体育学刊》编委
国家级田径裁判
主要社会贡献——
参与制定《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
“2006年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专家组成员,参与起草会议文件
2007年、2008年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专家
2007年、2008年国家级精品教材评审专家
主持北京高校体育教学、群体、科研活动
参与在全国各省市大学生体育协会、高校的学术讲座和教材、课题、成果的评审活动
参与教育部和北京市体育相关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
传播清华大学体育育人的思想和理念。
发表论文
主要科研业绩——
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
1、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国家教委(1996.2-2000.2).负责人.完成
2、面向21世纪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青年专项研究课题(1996.2-1998.9).负责人.完成
3、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1996.10-1999.12). 子课题负责人.完成
4、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点实验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2.3-2004.12);子课题: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能力的实验研究.负责人.完成
5、对普通高等学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课题(2004~2006年).负责人.完成
6、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价体系研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655ss04055). 2006年.
主编的教材——
1、《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ISBN7-04-010303-6).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2001年6月
2、《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ISBN-7-81100-320-1).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2005年8月
3、《游泳》(ISBN7-04-019137-7).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示范性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2006年7月
主要研究成果——
1、对建立体育课程自我评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体育学刊.1995年第2期.北京市高等院校第九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战略思考.北京市高等院校第十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3、在体育教学的情境中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验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4、清华大学体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理论阐释.第一届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二等奖.2001年10月
5、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第二届全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一等奖.2003年10月
6、对普通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阐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北京市高等院校第十二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7、北京高校体育工作整体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2004年8月
8、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市高等院校第十三届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体育科学学术论文报告会二等奖.2007年7月
相关话题/清华大学 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