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侯旭东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5


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现兼任系主任。1968年生于北京,1986-1996年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与博士学位;1996-2008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与研究员;2008年转任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2001.8-2002.7)、中研院史语所访问学人(2006.6)、清华大学(台湾新竹)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2009.2-6)、广州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2013.2-4)、日本学术振兴会招聘外国人研究员(2017.4-8)。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与出土文书简牍,近年主要关注古代国家的形态与运行机制。




著作目录

专著
《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16+6+310页
《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朝廷、州县与村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439页
书评
《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1日第10版,方晓(黄敏兰)
《南方周末》2006年10月26日第30版,胡宝国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第1期,陶新华,页28-30
(日本)《中国——社会と文化》第22号(2007年6月),佐川英治,页290-299《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陆敏珍,页166-173
(台湾)《汉学研究》第25卷第2期(2007年12月),仇鹿鸣,页453-459
《五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以造像记为中心的考察》,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378页;再版,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会,法藏文库45,2001年8 月,345页;增订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4+3+4+4+443页
书评
《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2期,何德章,页172-174
《中国学术》2000年第4辑,陈涌清,页335-338
(台湾)《新史学》13卷1期(2002年3月),蔡宗宪,页 207-215
论文集
《近观中古史:侯旭东自选集》,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4月,7+1+343页(入选2015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历史传记,《中华读书报》2015年12月23日第7版)
执行主编
《唐研究》第13卷“从汉魏到隋唐:变迁与延续”专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编辑
Asia Major. The third series. Vol. XXIII. Part 1(2010), with Howard Goodman and Liu Shufen
论文
68. “Local Society.”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forthcoming.
67.《西北出土汉代文书简册的排列与复原》,《简帛》待刊
66.《前漢“君相委托制”説賸義—刺史の奏事对象とあわせて—》,《中央大学アジア史研究》42(2018),页1-43
65.《汉代西北边塞它官兼行候事如何工作?》,张德芳主编《甘肃省第三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页158-179
64.《湖南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性质新探——从〈竹简肆〉涉米簿书的复原说起》,长沙简牍博物馆编《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中西书局,2017年,页59-97;《湖南長沙走馬楼三国呉簡の性格についての新解釈》,收入藤田勝久、關尾史郎编《簡牘が描く中国古代の政治と社会》,東京:汲古書院,2017年8月,页199-222
63.《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上、下),《清华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页64-102、2017年第1期,页90-123
62.《西汉张掖郡肩水候官骍北亭位置考》,《湖南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页32-37及插页、封三
61.《皇帝的无奈:西汉末年的传置开支与制度变迁》,《文史》2015年第2辑(总111辑),页5-66;“The Helpless Emperor: The Expenditure on Official Hostel System and Its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Late Former Han China.” World History Studies 3.2(December 2016):1-23.
60. 《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页177-20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K21)2015年第5期,页50-66转载
59.《西汉御史大夫寺位置的变迁:兼论御史大夫的职掌》,《中华文史论丛》2015年第1期,页167-197
58.《丞相、皇帝与郡国计吏:两汉上计制度变迁探微》,《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4期,页99-12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K21)2015年第2期,页75-89转载
57.《西汉张掖郡肩水候系年初编:兼论候行塞时的人事安排与用印》,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简牍博物馆编《简牍学研究》第5辑,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页180-198
56.《湖南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J1③:264-294考释》,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田余庆先生九十华诞颂寿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页113-119
55.《西北所出汉代簿籍册书简的排列与复原——从东汉永元兵物簿说起》,《史学集刊》2014年第1期,页58-7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K21)2014年第4期,页72-89转载;复收入《金塔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页10-28
54.《长沙走马楼吴简“嘉禾六年(广成乡)弦里吏民人名年纪口食簿”集成研究:三世纪初江南乡里管理一瞥》,邢义田、刘增贵主编《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古代庶民社会》,台北:中央研究院,2013年,页103-147,收入长沙简牍博物馆编《走马楼吴简研究论文精选》上,长沙:岳麓书社,2016年8月,页451-480
53.《後漢「乙瑛碑」における卒史の增置に見える政務処理について—「請」·「須報」·「可許」·「書到言」を中心に—》,收入藤田勝久编《東アジアの資料学と情報伝達》,东京:汲古書院,2013年,页235-271;提要先收入《东汉〈乙瑛碑〉增置卒史事所见君臣关系:以“请”“须报”“可许”“书到言”为中心》,收入《資料学の方法を探る》(11),日本愛媛大学「資料学」研究会,2012年3月,页29-36;改名《东汉〈乙瑛碑〉增置卒史事所见政务处理:以“请”“须报”“可许”“书到言”为中心》,收入《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11月,页43-69;复收入李雪梅主编《法律文化研究》第十辑“古代法律碑刻专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页36-66
52.《长沙东牌楼东汉简〈光和六年诤田自相和从书〉考释》,收入黎明钊主编《汉帝国的制度与社会秩序》,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2年,页247-275
51.《秦汉六朝的生日记忆与生日称庆》,《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4期(总第104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页127-164
50.《从朝宿之舍到商铺——汉代郡国邸与六朝邸店考论》,《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页32-4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F7)2012年第1期转载,页3-13、《先秦、秦汉史》(K21)2012年第2期,页52-62;《「朝宿の舎」から「商舗」へ─漢代の郡国邸と六朝の邸店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收入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東洋史学專修研究室编《中国都市論への挑動》,东京:汲古书院,2016年3月,页97-132
49.《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给吏与吏子弟——从汉代的给事说起》,《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3期,页19-43;修订稿收入长沙简牍博物馆编《走马楼吴简研究论文精选》上,页345-369
48.《东汉洛阳南郊刑徒墓的性质与法律依据——从〈明钞本天圣令·狱官令〉所附一则唐令说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82本1分,2011年,页1-42
47.《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历史研究》2010年第5期,页4-2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K21)2011年第1期转载,页55-72
46.《汉代律令与传舍管理》,《简帛研究2007》,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页151-164
45. “Rethinking Chinese Kinship in the Han and the Six Dynasties: A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Asia Major. The third series. Vol. XXIII. Part 1(2010), pp. 29-63.
44. “The Buddhist Pantheon,” Early Chinese Religion Part Two: The Period of Division (220-589 AD)ed. John Lagerwey and Lü Pengzhi, Boston, Leiden: Brill. 2010, pp. 1095-1168.《六朝佛、菩萨信仰述论》,收入余欣主编《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6月,页19-71
43.《北京大葆台汉墓竹简释义——汉代聚落自名的新证据》,《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5期(总第82期),页62-66;收入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编:《西汉“黄肠题凑”葬制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3月,页443-447
42.《汉魏六朝的自然聚落——兼论“邨”“村”关系与“村”的通称化》,黄宽重主编:《中国史新论·基层社会分册》,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9年,页127-182
41.《朝廷视野中的“民众”——北朝的观念与实践》,收入孙家洲、刘后滨主编:《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页334-356
40.《长沙走马楼吴简〈竹简〉[贰]“吏民人名年纪口食簿”复原的初步研究》,《中华文史论丛》2009年第1期(总第93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3月,页57-93;长沙简牍博物馆编《走马楼吴简研究论文精选》上,页426-450
39.“On Hamlets (cun 村) i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Early Medieval China 13-14,part 1(2007), pp. 99-142.
38.《北魏申洪之墓志考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编:《“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页207-223
37.《西汉长安“孝文庙”位置考》,《简帛研究2006》,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页206-209
36.《〈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所见史事考》,《纪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10月,页262-278
35.《北魏境内胡族政策初探——从〈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说起》,《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页168-182,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1期,页3-15,收入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页96-120
34.《西北汉简所见“传信”与“传”——兼论汉代君臣日常政务的分工与诏书、律令的作用》,《文史》2008年第3辑(总第84辑),页5-53
33.《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页4-28,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8年第11期转载,页57-77
32.《传舍使用与汉帝国的日常统治》,《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页61-82,收入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页40-71
31.《长沙走马楼吴简“里”“丘”关系再研究》,武汉大学学报编辑部:《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3辑,2006年12月,页14-26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礼乐教化述论》,张金龙主编:《黎虎教授古稀纪念中国古代史论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1月,页453-469
29.《长沙三国吴简三州仓吏“入米簿”复原的初步研究》,长沙简牍博物馆、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吴简研究》第二辑,武汉:崇文书局,2006年9月,页1-13
28.《走马楼竹简的限米与田亩记录——从“田”的类型与纳“米”类型的关系说起》,同上,页157-175
27.《吴简所见“折咸米”补释——兼论仓米的转运与吏的职务行为过失补偿》,同上,页176-191
26.《长沙走马楼吴简“肿足”别解》,同上,页214-220
25.《朝廷、州县与村里:北朝村民的生活世界》,牟发松主编:《社会与国家关系视野下的汉唐历史变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页213-247;复收入常建华主编《中国日常生活史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页
24.《中国古代人名的使用及其意义——尊卑、统属与责任》,《历史研究》2005年第5期,页3-21
23.《北朝并州乐平郡石艾县安鹿交村的个案研究》,《史林》2005年第1 期,页10-20;亦见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页117-136
22.《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州郡到北齐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期,页53-80
21.《汉魏六朝父系意识的成长与“宗族”问题——从北朝百姓的聚居状况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三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页205-235
20.《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乡”与“乡吏”》,北京吴简研讨班编《吴简研究》第一辑,武汉:崇文书局,2004年,页87-113
19.《三国吴简中的“鋘钱”》,同上,页230-235
18.《长沙吴简所见盐米初探》,同上,页249-260
17.《造像记所见民众的国家认同与国家观念——北朝村里社会研究之一》,郑振满、陈春声主编《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页10-41;收入刘永华主编《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页3-29
16.《北朝“三长制”四题》,《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 期,页33-46
15.《北朝乡里制与村民的生活世界——以石刻为中心的考察》,《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页16-29;修订稿收入佐藤智水主持:《4~6世纪における華北石刻史料の調查·研究》(平成13年度~平成16年度科学研究費补助金·基盤研究(B)(1)研究成果报告书,课题番号 **),页37-53
14.《北朝村落考》,《庆祝何兹全先生九十岁论文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161-182
13.《长沙三国吴简所见“私学”考——兼论孙吴的占募与领客制》,《简帛研究2001》,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页514-522
12.《北朝的“市”:制度、行为与观念--兼论研究中国古史的方法》,《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页282-306
11.《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历史研究》2001年第4期,页172-174
10.《东晋南北朝佛教天堂地狱观念的传播与影响——以游冥间传闻为中心的考察》,《佛学研究》1999年刊,页247-255
9.《当代中国史学如何规范?如何发展?》,《中华读书报》1999年4月21日,第9版
8.《十六国北朝时期战乱与佛教发展关系新考》,《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4期,页55-61
7.《〈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敬福经〉的整理与考释》,《藏外佛教文献》第4辑,1998年11月,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页373-393
6.《东晋南北朝“释氏辅教之书”性质及作用新探》,《何兹全先生八十五华诞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页273-288
5.《十六国北朝时期僧人游方及其作用述略》,《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页28-34
4.《论南北朝时期造像风气产生的原因》,《文史哲》1997年第5期,页60-64
3.《〈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北朝造像部分补正》,《北朝研究》1997年第2期,页38-41
2.《东晋南朝小农经济补充形式初探》,《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1期,页18-27
1.《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封山占水再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页97-106
书评
17.《籾山明著〈秦漢出土文字史料の研究—形態·制度·社会—〉》,《日本秦汉史研究》18号(2017年11月),页78-93;中文版收入《简帛研究二〇一七(秋冬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页345-353
16.《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学术指南——〈中国历史研究手册〉译后记》,《中华读书报》2016年9月14日第10版
15.《秦简整理的新里程碑》,《中华读书报》2015年8月12日第10版
14.《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从日中比较史的视角出发〉评介》,《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国中古史青年联谊会会刊》第二卷,中华书局,2011年9月,页245-254
13.《读〈从平城到洛阳〉》,《南方周末》2007年3月1日第21版
12.《评田余庆〈拓跋史探〉》,《中国学术》2005年第1辑,总第21辑,页248-251;英译本收入CASS Journal of Humanities(《中国人文学术》).Vol.1.Beijing: Commercial Press, 2008,pp.321-325.
11.《别出心裁的断代经济史——评何德章著〈中国经济通史〉第三卷》,《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第2期,页28-32
10.《〈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评介》,《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4 期,页162-167
9.《一点遗憾》,《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9月10 日,第7版
8.《评谷川道雄著〈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唐研究》第9卷,2003年,页534-542
7.《阎步克著〈乐师与史官〉读后》(与许兆昌合著),《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4 期,页149-168;收入沈志华主编《史学新书评2000-200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页28-52
6.《气贺泽保规教授〈复刻本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简介》,《中国史研究动态》2003年第11期,页30-31
5.《传统中国城市的多彩画面——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读后》,《书品》2001年第5期,页52-55
4.《节日:社会的透镜——〈中国中世纪的鬼节〉评介》,《国际汉学》第六辑,页508-516
3.《读汪桂海著〈汉代官文书制度〉》,《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第8期,页27-29
2.《误译丛生的一部书——〈佛教征服中国〉中译本琐议》,《中华读书报》1998年8月19日,第11版
1.《一部成功的中国史学史教材——评〈中国史学史简明教程〉》,《社会科学家》1993年第6期,页90-92
札记、短论与综述
23.《告别线性历史观》,《理论与史学》第2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12月,页1-10
22.《从方法角度看中国古代专制说的论争》,《中华读书报》2010年5月26日第9版
21.“Recent Research in China on Wei-Jin Nanbeichao History,” Asia Major The third series. Vol. XXIII. Part 1(2010), pp.1-17.
20.《关于近年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观察与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2期,页9-16,收入邴正、邵汉明主编《中国学术三十年:1978-2008》,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页517-535;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3期,页45-52;复收入《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国中古史青年联谊会会刊》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页54-68
19.《卷首语》,《唐研究》第13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页1-13
18.《喜撰史书与弃置档案:我国史学传统中历史意识的偏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5月10日第3版
17.《三国魏(两)晋南北朝史研究》,陈高华、张彤主编:《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页69-74
16.《西汉初律令中的母、妻——母方亲属地位的新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 月29日,第3 版
15.《〈文馆词林〉载“隋文帝令山东卅四州刺史举人敕”考》,《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页144
14.《〈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校证〉勘误一则》,《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1期,页88
13.《美国中国史研究动向》,《学习时报》2003年3月3日第8版
12.《〈魏书〉〈通鉴·梁纪〉勘误各一则》,《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页10(署名东波)
11.《〈隋书〉标点勘误及校勘补遗五则》,《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页92
10.《〈隋书〉标点勘误及校勘补遗四则》,《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2期,页66
9.《跨学科交流: 中国史学发展的战略构想》,《社会科学管理》2001年第3 期,页50-52
8.《北朝民间佛事活动与民众佛教信仰》,《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页15-22
7.《魏晋南北朝研究50年成果斐然》,《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7日,第9版
6.《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释文补正》,《中国文物报》1999年7月21日,第3版
5.《造像记与北朝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期,页2-8
4.《20年历史研究的重大进展》,《中国教育报》1998年12月29日,第8版
3.《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军事制度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1期,页6-14
2.《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2期,页20-25
1.《利用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魏晋南北朝史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2年第5期,页1-8
其他
7.《古代王朝皇帝与宠臣的关系,亲密还是危险?侯旭东谈“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南方周末》2018年5月10日C2版
6.《我的简牍研究引路人:追忆谢桂华先生》,《南方周末》2018年4月5日C28版
5.《学术研究:既是职业更是生活方式》,《光明日报》2017年4月1日第07版“教育频道”
4.《哲人其萎,教泽永存》,《文汇报》2015年1月9日第T07版
3.《中国古史三十年:成绩与挑战》,《当代学术状况与中国思想的未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页68-70
2.《从北大红楼到师大小红楼:追忆何兹全先生》,《中华读书报》2011年3月16日第7版
1.《何兹全》,《财经》2011年第5期(总284期),2011年2月28日出版,页124
译著
Endymion Wilkinson(魏根深)著,雷闻、邬文玲、成一农、赵冬梅等译,侯旭东主持翻译《中国历史研究手册》(Chinese History: A New Manual.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
余英时(Ying-shih Yü)著,侯旭东等译:《东汉生死观》(Views of Life and Death in Later Han China A.D.25-2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9月;繁体字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6月
Stephen F. Teiser 著,侯旭东译:《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The Ghost Festival in Medie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修订版《中国中世纪的鬼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2017年7月重印
Ann Waltner 著,曹南来译,侯旭东校:《烟火接续——明清的收继与亲族关系》(Getting an Heir: Adop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Kinship in Late Imperial Chin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0),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相关话题/研究所 文化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廖名春
    廖名春,男,1956年3月生,湖南武冈人。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同年进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工作,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廖名春教授是马王堆帛书《易传》最早的整理者之一,在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楚简的研究中是国内外最为前沿的。先后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帛书易传与先秦秦汉学术史、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l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学勤
    李学勤,男,1933年生于北京,19511952年读书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多所外国名校的客座教授及国内多所高校的兼职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国忠
    刘国忠,男,汉族,1969年生于福建省政和县。1987至199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先后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 1994-199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历史文献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一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史及国际汉学等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信箱:chwe6@sohu.com  附录:迄今为止个人全部发表论著(译著)目录   著作(包括译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北成
    刘北成,男,1949年8月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系主任。兼任《世界历史》编委 、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  刘北成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评介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译介国外史学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目前正主持国家重点项目&ldqu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彭 林
    彭林,男,汉族,1949年10月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8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常年从事中国古代史、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儒家经典的教学与研究。  主要学术兼职: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 客座研究员,清华大学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学术委员会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刘晓峰
    发表文章(2001年以后)1、90年代日本政治危机与后55年体制 《日本学论坛》2001年第1期2、汉历东传中国岁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文史知识》2002年1期3、日本的正月 《文史知识》2002年2期4、尊师之礼释奠在日本 《文史知识》2002年6期5、端午在日本 《文史知识》2002年7期6、古代日本消暑法 《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晓毅
    王晓毅,男,1954年生,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副教授,1994年12月获教授任职资格,1996年12月聘为山东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99年4 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9月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思想文化研究所,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晓毅教授长期致力于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彭 刚
    彭刚,1969年生。北京大学法学学士,清华大学历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历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西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曾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国刚
    张国刚,男,1956年生,安徽安庆人。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南开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主任,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学会副会长。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和清华大学985(2003)。  张国刚教授主要致力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
  • 清华大学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东杰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硕士、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19962019年就职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19年起担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先后获得四川省第12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7年度)、教育部第五届中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