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龙瀛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2020-04-14

龙瀛
电话:
传真:
E-mail:ylong@tsinghua.edu.cn



研究和教学方向
区域与城市规划
定量城市研究
应用城市模型
数据增强设计
收缩城市
教育简历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工学学士,2002年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硕 士,2004年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 博 士,2011年


专业履历
2017. 01-至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 12-2016. 12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研究员
2013. 10-至今,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建人及主任
2009. 08-2015. 12年,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2004. 08-2009. 07年,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2013. 05-2014. 05年,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研究项目
1. 惠康信托基金会项目(Project Funded by Wellcome Trust)“Pathways to Equitable Healthy Cities”(2018-2020);
2. 新南威尔士大学—清华大学合作研究基金项目(Project Funded by UNSW-Tsinghu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Fund)“Knowledge Exchange on Data Augmented Design for Sustainable Cities”(2018-2019);
3. MISTI全球种子资金项目(Project Funded by MISTI Global Seed Funds)“Shrinking Cities in the US and China: A Transnational Comparison”(2017-2018);
4. 全球挑战研究基金项目(Project Funded by Global Challenges Research Fund)“Equitable Acces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7-2018);
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质水生态建设综合示范”项目“面向径流减控与污染削减的海绵设施空间优化技术研究”(2018-2020);
6. 世界银行项目(Project Funded by World Bank)“Mid-term Review for China’s National New Urbanization Plan (2014-2020):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Aspect”(2017);
7. 滴滴出行资助项目“利用滴滴出行数据透视中国城市空间发展”(2017);
8.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雄安新区标准工作营”(2017);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收缩城市的精细化识别、空间表征与规划机制研究”(2018-2021);
10.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青岛市公共空间特质评价”(2017-2018);
11. 北京办法商道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资助项目“北京城市地图(产业版)”(2017);
12.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荣成城市总体规划大数据专题研究”(2017);
1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资助项目“《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40年)》——遵义中心城区公共空间品质与活力提升研究”(2017);
14.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资助项目“北京智慧城市实施建议专题研究之新数据支撑下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评测及可视化研究”(2016-2017);
15. 旭辉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旭辉当代置业有限公司资助项目“可持续住区联合研究中心”(2015-2018);
16.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项目(Project Funded by 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Chinese Cities’ Walkability”(2016-2017);
17.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资助项目“北京城市实验室(BCL)平台建设”(2016-2017);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SCD大数据的公交通勤时空特征及城市规 划响应”(2015-2017);
19.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城市建设重要指标统计研究”(2015-2016);
20. 西安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资助项目“西安市居住项目城市活力及库存研究”(2016);
21.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资助项目“成都城市空间开发和街道城市活力定量研究”(2015-2016);
22. 能源与环境策略公司项目(Energy Innovation)“The Impact of Urban Form and Transportation on Economic Vital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2015-2016);
23. 世界资源研究所项目(Project Funded by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Research Service for Aqueduct China”(2015);
24. 世界资源研究所项目(Project Funded by World Resource Institute)“Aqueduct-China and China’s Water-Energy Nexus Projects”(2015);
25.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暨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京津冀多中心城市网络的发育与功能优化研究”(2015-2017);
26. 北大-林肯中心研究基金项目“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商业中心的重塑”(2014-2015)
27.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助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城市规划研究”(2014-2015);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交流基金项目“中俄城市空间发展模型学术交流项目”(2013-2014);
2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近三百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演变特征”(2011-2014);
30. 低碳能源大学联盟项目(Project Funded by Low Carbon Energy University Alliance) “Low Carbon Urban Design: From Options Assessment to Policy Implementation”(2012-2014);
31. 北大-林肯中心研究基金项目“利用公交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出行”(2012-2013)
32.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重点资助项目“北京城乡空间发展模型(微观尺度)”(2012-2014);
33.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京津冀空间发展模型”(2011-2012);
34.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预测和实现途径:来自城市扩展的视角”(2012-2013);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空间规划的微观模拟研究”(2011-2013);
36.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规划支持系统框架体系及典型应用研究”(2011-2012);
37.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北京市规划审批数据统计分析研究”(2011-2015);
38.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规划支持模型研究(2010-2011);
39. 清华大学博士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面向空间规划的微观模拟关键技术研究”(2011);
40.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北京低碳城市发展纲要”(2009-2011);
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大城市地区基于空间绩效视角的可持续形态研究”(2009-2011);
42.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2009-2010);
4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3S和4D的城市规划设计集成技术研究”(2006-2010);
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空间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模式研究”(2007-2009);
45.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北京城市发展模型研究”(2007-2008);
46.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规划支持系统框架体系研究”(2007-2008);
47.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北京市山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06-2007);
48.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北京市限建区规划”(2006-2008);
49.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亦庄新城空间理性增长研究”(2005);
50.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资助项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4-2005);
课程教学
1. 城市模型概论,本科生,1学分,2018年春
2. 城市设计(英文),EPMA研究生,3学分,2018年春
3. 大数据与城市规划,研究生,2学分,2016年秋、2017年秋
4. 城乡社会综合调研,本科生,2学分,2016年夏、2017年春、2018年夏
5. 规划设计专题二(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生,3学分,2016年春

参与指导工作坊
1. CAADRIA(Extruded City: Geospatial Coding with M?bius Modeller)Workshop,Tsinghua University,2018
2. 城市大数据工作坊,深圳大学,2017

荣誉和获奖
1. 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排名第一),2017
2. 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排名第三),2017
3. 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佳作、排名第一),2016
4. 首届最具影响力中国地理期刊优秀论文13/30(排名第一),2016
5. 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排名第一), 2016
6.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排名第四),2016
7.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排名第八),2016
8.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排名第五),2016
9. 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排名第四),2015
10. 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三等、排名第一),2015
11. 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三等、排名第四),2015
12.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排名第二),2014
13.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排名第二),2014
14. 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排名第二),2013
15. 北京市规划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2013
16. 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排名第二),2012
17.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排名第十),2012
18. 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排名第四),2011
19. 全国高校GIS论坛“高校GIS新秀”奖,2010
20. 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排名第一),2010
21. 海峡两岸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论坛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等、排名第一),2010
22.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专题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一等、排名第一),2010
23.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优秀规划研究奖(二等、排名第一),2010
24.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排名第五),2009
25.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排名第五),2009
26. 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三等,排名第一),2009
27. 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排名第七),2009
28. 全国博士生论坛(建筑学)优秀论文奖(排名第一),2009
29.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排名第四),2008
30. 北京市第十三届优秀工程设计(一等,排名第四),2007
31.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进职工,2006
32.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优秀新进大学生,2005
33. 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2004

教学与指导学生获奖
1. 中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教育年会优秀教研论文(排名第一),2017
2. 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艾景提名),第三指导教师, 2017
3. 首届SPSD青年论坛“智慧社区形态与设计大赛”(特等),指导教师, 2017
4. 首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一等),指导教师,2017
5. 清华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第七届两岸清华研究生学术论坛最佳口头报告,指导教师,2017
6. 第六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研究方法与技术创新”分论坛宣读,指导教师,2017
7.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三等),第一指导教师,2017
8.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第三指导教师,2017
9.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第三指导教师,2017
10. 义龙未来城市设计国际竞赛(优秀 18/1688),指导教师,2017
11. 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慢行交通设计奖,指导教师,2017
12.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第一指导教师,2016
13.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第二指导教师,2016
14.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第三指导教师,2016
15.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研报告评优(佳作),第三指导教师,2016
16. 上海城市设计挑战赛衡复风貌区项目专业组第二名(二等),第一指导教师,2016
专业组织及活动
1.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Editorial Board, 2017
2. Reviewer for Urban Studies,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Urban Studi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B,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Cities, Applied Geography, Habitat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Modeli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Annals of G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Systems Science, CaGIS,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Landscape Ecology, Plos One, Transaction in GI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Letters, Physica A, China Economic Review,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
3. 中文期刊审稿人: 地理学报, 国际城市规划, 上海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学刊, 城市规划, 建筑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现代城市研究,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热带地理,规划师
4. Program Committee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UPUM (2011, PC and session chair), SPSD (2011), CUPUM (201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cation-Based Social Media Data and Tracking Data (Washington DC, 2017), Conference on Complex Systems (Cancun, 2017)
5.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2016-
6. 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2016-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人,2016-
8. 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副主任,2016-
9. 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数据增强设计研究室主任,2016-
10. 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研究生校外导师 ,2015-
1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2015
12. 北京城科会城镇化与区域发展战略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
13. 北京城市实验室创始人及执行主任,2013-至今
14. Scientific Committee of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SD), 2013-present.
15. Managing Editor,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RSPSD), 2013-present.

学术出版
著作
1. Long, Y. Shrinking Cities in China: The Other Facet of Urbanization. Springer. To be published in 2019.
2.龙瀛, 毛其智. 城市大数据理论与方法.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预计2018年出版).
3.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份报告(2017).编写组成员.
4.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任执行编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5).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5.Geospatial Analysis to Support Urban Planning in Beijing. LONG Ying, SHEN, Zhengjiang. Berlin: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15. (http://www.springer.com/us/book/10)
6. 城市规划原理. 龙瀛, 张冰.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7. 规划支持系统原理与应用. 龙瀛.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期刊文章(英文)
1. Liu L, Silva E, Long Y, “Block-level changes of socio-spatial landscape in Beijing: Trends and processes”, Urban Studies. Accepted (SSCI; IF= 2.364)
2. Long Y, Huang C, “Does block size matter? The impact of urban design on economic vitality for Chinese citie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Urban Analytics and City Science. Accepted (SSCI; IF= 1.527)
3. Xu W, Long Y, Zhang W, Prioritizing future fund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lanned high-speed rail corridors of China-According to regional structure and urban l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dices”, Transport Policy. Accepted (SSCI; IF=2.269)
4. Gu Y, Deakin E, Long Y, "The effects of driving restrictions on travel demand: Evidence from Beijing",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Accepted (SSCI; IF=1.904)
5. Long Y, Zhai W, Shen Y, Ye X, “Understanding uneven urban expansion with natural cities using open data”,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In Press. (SSCI; IF=4.563)
6. Long Y, Wu K, 2017, “Simulating Block-level urban expansion for national wide cities”, Sustainability 9(6) 879. (SSCI; IF= 1.789)
7. Gao X, Xu Z, Niu F, Long Y, 2017, "An evaluation of China’s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from the spatial perspective”, Spatial Statistics 21 475-491. (SSCI; IF=1.176)
8. Long Y, Liu L, 2017, “How green are the streets? An analysis for central areas of Chinese cities using Tencent Street View”, PLoS ONE 12(2) e**.
9. Jin Y, Denman S, Deng B, Rong X, Ma M, Wan L, MAO Q, Zhao L, Long Y, 2017,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ransformative land use and transport developments in the greater Beijing region: Insights from a new dynamic 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52 548-561.
10. Jin X, Long Y, Sun W, Lu Y, Yang X, Tang J, 2017, “Evaluating cities' vitality and identifying ghost cities in China with emerging geographical data”, Cities 63 98–109. (SSCI; IF=1.143)
11. Long Y, 2016, “Redefining Chinese city system with emerging new data”, Applied Geography 75 36-48. (SSCI; IF=2.687)
12. Long Y, Liu X, Zhou J, Chai Y, 2016, "Early birds, night owls, and tireless/recurring itinerant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extreme transit behaviors in Beijing, China", Habitat International 57 223-232. (SSCI; IF=2.285)
13. Long Y, Wu K, 2016, “Shrinking cities in a rapidly urbanizing China”,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8 220-222. (SSCI; IF=1.389)
14. Zhou Y, Long Y. 2016, “SinoGrids: a practice for open urban data in China”, 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43 379-392. (SSCI; IF=2.391)
15. Liu X, Long Y. 2016,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rcels with OpenStreetMap and points of interest”,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43 341-360. (SSCI; IF=1.527)
16. Long Y, Shen Y, Jin X, 2015, “Mapping block-level urban areas for all Chinese citie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 106 96-113. (SSCI; IF=2.291)
17. Wu K, Long Y, Mao Q, Liu X, 2015, “Mushrooming Jiedaos, growing citie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on urbanizing China”,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7 1-2. (SSCI; IF=1.389)
18. Long Y, Han H, Tu Y, Shu X, 2015,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using human mobility and activity records”, Cities 46 76-84. (SSCI; IF=1.143)
19. Liu X, Song Y, Wu K., Wang J, Li D, Long Y, 2015, “Understanding urban China with open data”, Cities 47 53-61. (SSCI; IF=1.143)
20. Long Y, Zhang Y, 2015, “Land-use pattern scenario analysis using planner agent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42 615-637. (SSCI; IF=1.527)
21. Long Y, Thill J C, 2015, “Combining smart card data and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to analyze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s in Beijing”,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53 19-35. (SSCI; IF=1.795)
22. Cai B, Wang J, Long Y, et al, 2015,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odors from the 1955 landfills in China using a bottom-up approac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64 206-214.
23. Yang X, Guo B, Jin X, Long Y, Zhou Y, 2015, “Reconstruc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cropland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 methods and case study”,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5 1-15.
24. Zhou J, Long Y, 2015, “Losers and Pareto optimality in optimizing commuting patterns”, Urban Studies 1-19. (SSCI; IF=1.592)
25. Yang X, Jin X, Guo B, Long Y, Zhou Y, 2015, “Research on reconstruct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cropland over 300 years in traditional cultivated regions of China”,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128 90–102.
26. Long Y, Jin X, Yang X, Zhou Y, 2014,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arable land use patterns using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China”, Applied Geography 52 67-77. (SSCI; IF=3.082)
27. Zhou J, Long Y, 2014, “Jobs-housing balance of bus commuters in Beijing: exploration with large-scale synthesized smart card dat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418 1-10. (SSCI; IF=0.544)
28. Zhou J, Murphy E, Long Y, 2014, “Commuting efficiency in the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an exploration combining smartcard and travel survey data”,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41 175-183. (SSCI; IF=2.214)
29. Zhou J, Murphy E, Long Y, 2014, “Visualizing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solutions of the transportation problem of linear programming (TPLP) for Beijing's bus commuter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6 2051-2054. (SSCI; IF=1.389)
30. Yang D, Yin C, Long Y, 2013, “Urban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in China: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urbanization Kuznets-Curve”, Planning Theory 12 391-405. (SSCI; IF=2.091)
31. Long Y, Han H, Lai S K, Mao Q, 2013,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of the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and artwork”, Cities 31 337-348. (SSCI; IF=1.143)
32. Long Y, Liu X, 2013, “How mixed is Beijing, China? A visual exploration of mixed land us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45 2797-2798. (SSCI; IF=1.389)
33. Long Y, Shen Z, 2013, “Disaggregating heterogeneous agent attributes and location”.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42 14-25. (SSCI; IF=1.795)
34. Long Y, Gu Y, Han H, 2012,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evidence from five urban master plans of Beijing”,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08 103-111. (SSCI/SCI; IF=2.314)
35. Long Y, Shen Z, Mao Q, 2012, “Retrieving spatial policy parameters from alternative plans using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 and regionalized sensitivity analysi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39 586-605. (SSCI; IF=1.527)
36. Long Y, Shen Z, Mao Q, 2011, “An urban containment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for Beijing”, 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35 297-307. (SSCI; IF=1.795)
37. Mao Q, Long Y, Wu K, 2016, “Population density of China and the reflected urbanization pattern”,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forthcoming..
38. Li D, Long Y, 2015, “A crowed-sourced data base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urban planning”,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4 49-57.
39. Liu L, Long Y, Michael B, 2015, “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Urban Models: Reflections after Interviewing Michael Batty”,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24 8-14.
40. Li M, Deng J, Liu L, Long Y, Shen Z, 2015, “Evacuation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scenarios based on traffic grid model and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 4-15.
41. Long Y, Shen Z, 2011, “An urban model using complex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 long-term urban form prediction for Beij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ety Systems Science 3 159-173.
42. Long Y, Mao Q, 2010, “A constrained CA model for planning simulation incorporating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19 17-25.
43. Long Y, Mao Q, Dang A, 2009, “Beijing urban development model: urban growth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 782-794.
期刊文章(中文)
1. 甘欣悦, 佘天唯, 龙瀛. 2018. 街道建成环境中的城市非正规性——基于北京老城街景图片的人工打分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识别探索. 时代建筑, (1): 48-54.
2. 龙瀛, 曹哲静. 2018. 基于传感设备和在线平台的自反馈式城市设计方法及其实践. 国际城市规划, 33(1):34-41.
3. 甘欣悅, 龙瀛. 新数据环境下的量化案例借鉴方法及其规划设计应用. 国际城市规划[2018-01-27].
4. 曹越, 龙瀛, 杨锐. 2017. 中国大陆国土尺度荒野地识别与空间分布研究. 中国园林, 33(6):26-33.
5. 曹越皓, 龙瀛, 杨培峰. 2017. 基于网络照片数据的城市意象研究——以中国24个主要城市为例. 规划师, 33(2):61-67.
6. 曹哲静, 龙瀛, 刘钊启, 刘希宇, 陈金留. 2017. 基于数据自适应的上海衡复历史街区慢行系统研究与设计. 城市设计, (2):68-75.
7. 曹哲静, 龙瀛. 2017. 数据自适应城市设计的方法与实践——以上海衡复历史街区慢行系统设计为例. 城市规划学刊, (4):47-55.
8. 封蓉, 刘璐, 马頔翔, 程情仪, 龙瀛. 2017. 气味景观——街道空间品质的一个维度. 时代建筑, (6):18-25.
9. 高舒琦, 龙瀛. 2017. 东北地区收缩城市的识别分析及规划应对. 规划师, 33(1):26-32.
10. 韩治远, 龙瀛. 2017. 城市再开发在街区尺度的识别与评价. 现代城市研究, (6):16-26.
11. 郝新华, 龙瀛. 2017. 街道绿化:一个新的可步行性评价指标. 上海城市规划, (1):32-36+49.
12. 金晓斌, 龙瀛. 2017. 基于城市活力评价的中国“鬼城”识别与政策建议. 国情与发展, (1):11-14.
13. 李郇, 吴康, 龙瀛, 李志刚, 罗小龙, 张学良, 王德起, 杨东峰, 郐艳丽, 李裕瑞, 杨振山, 周恺, 胡毅, 宋涛, 戚伟, 李昊, 高舒琦. 2017. 局部收缩: 后增长时代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争鸣. 地理研究, 36(10):1997-2016.
14. 林忆南, 金晓斌, 杨绪红, 龙瀛, 周寅康. 2017. 近两百年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数量估算与空间重建, 地理学报, 72(3):488-506.
15. 龙瀛. 2017. 新城新区的发展、空间品质与活力. 国际城市规划, 32(2):6-9.
16. 龙瀛, 李派. 2017. 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增长边界规划实施评价. 上海城市规划, (5):106-111.
17. 龙瀛, 刘伦. 2017. 新数据环境下定量城市研究的四个变革. 国际城市规划, 31(1):39-48.
18. 龙瀛, 周垠. 2017. 图片城市主义: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研究的新思路. 规划师, 33(2):54-60.
19. 龙瀛, 周垠. 2017. 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知识产出、消费与网络——基于2000~2015年城市规划四大期刊的分析. 规划师, 33(6):119-125.
20. 唐婧娴, 龙瀛. 2017. 特大城市中心区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以北京二三环和上海内环为例. 规划师, 33(2): 68-73.
21. 王温鑫, 金晓斌, 杨绪红, 龙瀛, 周寅康. 2017. 新数据环境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精细化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现代城市研究, (6):9-15+46.
22. 周垠, 龙瀛. 2017. 街道步行指数的大规模评价:方法改进及其成都应用. 上海城市规划, (1), 88-93.
23. 周垠, 龙瀛, 张筱芳. 2017. 拉萨的城市空间密码:一座既传统又时尚,健康扩张的城. 中国国家地理, 大拉萨特刊, 172-177.
24. 周垠, 龙瀛. 黄土高原地区旅游热力图. 2017. 中国国家地理, (10), 附图.
25. 刘行健, 龙瀛. 2016. 新数据与老问题. 北京规划建设, (6):10-12.
26. 马尧天, 王祎, 薛昊天, 龙瀛. 2016. 数据增强:基于数据支持的城市街道类型化设计. 北京规划建设, (6):28-33.
27. 李诗卉, 杨卓, 梁潇, 郑琳奕, 龙. 2016. 东四历史街区:基于多时相街景图片的街道空间品质测度. 北京规划建设, (6):39-48.
28. 许留记, 龙瀛. 2016. 基于兴趣点位置和名称的中国城市网络分析. 北京规划建设, (6):49-56.
29. 龙瀛, 刘曦, 王晟. 2016. 中国电子商务空间格局研究——以某大型电商为例. 上海城市规划, (5):86-93.
30. 龙瀛. 2016. 数据增强设计最新研究进展及其教学实践. 理想空间, (73):4-7.
31. 龙瀛, 郎嵬. 2016. 新数据环境下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8(1):10-32.
32. 张永平, 龙瀛. 2016. 利用规划师主体制定用地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 40(11):49-59.
33. 龙瀛. 2016. 北京城乡空间发展模型:BUDEM2. 现代城市研究, (11):2-9+27.
34. 唐婧娴, 龙瀛, 翟炜, 马尧天. 2016. 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变化评价与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大规模多时相街景图片的分析. 新建筑, (5):110-115.
35. 曹越, 龙瀛. 2016. 胡线与中国的荒野格局. 中国国家地理, (10):162.
36. 龙瀛, 叶宇. 2016.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 :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 南方建筑, (5):39-45.
37. 周垠, 龙瀛. 2016. 存量、增量之辩下的城镇用地开发与模拟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32(5):45-51.
38. 龙瀛, 沈尧. 2016. 大尺度城市设计的时间、空间与人(TSP)模型——突破尺度与粒度的折中. 城市建筑, (16):33-37.
39. 郑思齐, 张英杰, 张索迪, 龙瀛, 杜立群. 2016. 兼顾社会效益与土地机会成本的保障房选址评价方法——基于高低收入群体居住选址偏好差异的量化分析. 管理评论, 28(7):3-11.
40. 龙瀛, 高炳绪. 2016. “互联网+”时代城市街道空间面临的挑战与研究机遇. 规划师, 32(4):23-30.
41. 龙瀛, 周垠. 2016. “梁陈方案”的反现实模拟. 规划师, 32(2):135-139.
42. 龙瀛, 周垠. 2016. 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为例. 新建筑, (1):52-57.
43. 郝新华, 龙瀛, 石淼, 王鹏. 2016. 北京街道活力: 测度、影响因素与规划设计启示. 上海城市规划, (3):44-52.
44. 李娟, 李苗裔, 龙瀛, 党安荣. 2016. 基于百度热力图的中国多中心城市分析, 上海城市规划, (3):30-36.
45. 周垠, 龙瀛. 2016. 数据增强设计下的北京行政副中心评估. 上海城市规划, (3):1-8.
46. 龙瀛. 2016. 街道城市主义 新数据环境下城市研究与规划设计的新思路. 时代建筑, (2):128-132.
47. 韩昊英, 于翔, 龙瀛. 2016. 基于北京公交刷卡数据和兴趣点的功能区识别. 城市规划, 40(6):52-60.
48. 龙瀛, 黄晓春, 张永平, 何莲娜, 程辉. 2016. 规划支持系统框架及其应用. 国际城市规划, 31(1):65-70.
49. 龙瀛, 吴康. 2016. 中国城市化的几个现实问题: 空间扩张、人口收缩、低密度人类活动与城市范围界定. 城市规划学刊, (2):72-77.
50. 蔡博峰, 王金南, 龙瀛, 李栋, 王江浩. 2016. 中国垃圾填埋场恶臭影响人口和人群活动研究. 环境工程, 34(2):5-9+32.
51. 刘翠玲,龙瀛.2016.京津冀地区城镇空间扩张模拟与分析数据集 ( JingJinJiUrbanLand2049 ) ,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DOI:10.3974/geodb.2016.03.19.V1 (http://www.geodoi.ac.cn/WebCn/doi.aspx?Id=446)
52. 杨东峰, 龙瀛, 杨文诗, 孙晖. 2015. 人口流失与空间扩张: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收缩悖论. 现代城市研究, (9):20-25.
53. 李苗裔, 龙瀛. 2015. 中国主要城市公交站点服务范围及其空间特征评价. 城市规划学刊, (6):33-41.
54. 林忆南, 金晓斌, 杨绪红, 龙瀛, 郭贝贝, 韩娟, 周寅康. 2015. 清代中期建设用地数据恢复与空间网格化重建: 方法与实证. 地理研究. 34(12):2329-2342.
55. 吴志峰, 柴彦威, 党安荣, 龚建华, 高松, 乐阳, 李栋, 刘行健, 刘瑜, 龙瀛, 陆锋, 秦承志, 王慧, 王鹏, 王伟, 甄峰. 2015. 地理碰上“大数据”: 热反应与冷思考. 地理研究. 34(12):2207-2221.
56. 吴康, 龙瀛, 杨宇. 2015. 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的局部收缩: 格局, 类型与影响因素识别. 现代城市研究, (9):26-35.
57. 龙瀛, 孙立君, 陶遂. 2015. 基于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的城市研究综述. 城市规划学刊, (3):70-77.
58. 龙瀛, 黄晓春, 何莲娜, 程辉 & 喻文承. 规划支持系统框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北京规划建设, 2015, (2):24-27.
59. 龙瀛, 吴康, 王江浩. 2015. 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 现代城市研究, (9):14-19.
60. 龙瀛. 2015. 高度重视人口收缩对城市规划的挑战. 探索与争鸣, (6):32-34.
61. 毛其智, 龙瀛, 吴康. 2015. 中国人口密度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探——从2000年到2010年. 城市规划, 39(2):38-43.
62. 沈尧, 龙瀛. 2015. 数据作为设计的工具性: 在新数据环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续内涵. 景观设计学, 3(3):10-14.
63. 龙瀛, 韩昊英, 赖世刚. 2015. 城市增长边界实施评估: 分析框架及其在北京的应用. 城市规划学刊, (1):115-122.
64. 刘翠玲, 龙瀛. 2015. 京津冀地区城镇空间扩张模拟与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34(2):217-228.
65. 杨振山, 龙瀛, Nicolas DOUAY. 2015. 大数据对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促进与局限. 地理科学进展, 34(4):410-417.
66. 龙瀛, 沈 尧. 2015. 数据增强设计——新数据环境下的规划设计回应与改变. 上海城市规划, (2):81-87.
67. 王兴平, 龙瀛, 周江评, 刘行健, 朱玮, 柴彦威, 周素红, 杨俊宴, 王德, 甄峰, 杨东援, 吴志强. 2015. “大数据热背后的冷思考”学术笔谈会. 城市规划学刊, (3):1-8.
68. 刘伦, 龙瀛, 麦克?巴蒂. 2014. 城市模型的回顾与展望——访谈麦克?巴蒂之后的新思考. 城市规划, 38(8):63-70.
69. 龙瀛, 吴康, 王江浩, 刘行健. 2014. 大模型: 城市和区域研究的新范式. 城市规划学刊, (6):55-63.
70. 龙瀛, 金晓斌, 李苗裔, 杨绪红, 曹雪, 周寅康. 2014. 利用约束性CA重建历史时期耕地空间格局——以江苏省为例. 地理研究, 33(12):2239-2250.
71. 刘伦, 刘合林, 王谦, 龙瀛. 2014.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城市规划: 国际经验. 国际城市规划, 29(6):38-43.
72. 龙瀛, 茅明睿, 毛其智, 沈振江, 张永平. 2014. 大数据时代的精细化城市模拟: 方法、数据和案例. 人文地理, (3):7-13. (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K9地理2014年第5期)
73. 龙瀛. 2014. 城市大数据与定量城市研究. 上海城市规划, (5):13-15.
74. Batty M. 2014. 未来的智慧城市. 赵怡婷. 龙瀛(译).国际城市规划, 29(6):12-30.
75. Batty M. 2014.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规划”专栏寄语. 赵怡婷. 龙瀛(译). 2014. 国际城市规划, 29(6):8.
76. 刘伦, 龙瀛, Batty M. 2014. 城市模型应用的经验与教训. 北京规划建设, (2):187-194.
77. 龙瀛, 刘行健, 茅明睿, 李栋, 王江浩. 2014. 城市科学研究的守望者——北京城市实验室简介. 北京规划建设, (1):201.
78. 朱洁, 龙瀛. 2014. 英国新城寻幽探微. 北京规划建设, (6):130-144.
79. 茅明睿, 龙瀛. 2013.开放、众包与城市——城市规划改革和政府治理的新视角. 江苏建设, (8).
80. 刘翠玲, 龙瀛, 王艳慧. 2013. MonoLoop: CA城市模型状态转换规则获取的一种方法.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36(4):122-125.
81. 龙瀛, 张宇, 崔承印. 2012. 利用公交卡刷卡数据分析北京职住关系和通勤交通形态. 地理学报, 67(10):1339-1352.
82. 杨东峰, 殷成志, 龙瀛. 2012. 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到可持续城市建设——矛盾困境与范式转型. 国际城市规划, 27(6):30-37.
83. 杨东峰, 殷成志, 龙瀛. 2011.城市可持续性的定量评估:方法比较与实践检讨. 城市规划学刊, (3):58-65.
84. 龙瀛, 毛其智, 杨东峰, 王静文. 2011. 城市形态、交通能耗和环境影响集成的多智能体模型. 地理学报, 66(8):1033-1044.
85.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胡卓伟. 2011. 城市增长控制规划支持系统: 方法、开发及应用. 城市规划, 35(3):62-71.
86.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2011. 城市系统微观模拟中的个体数据获取新方法. 地理学报, 66(3):416-426.
87. 龙瀛, 韩昊英, 谷一桢, 沈振江, 毛其智. 2011. 城市规划实施的时空动态评价. 地理科学进展, 30(8):967-977.
88. 龙瀛, 毛其智. 2010. 城市规划支持系统的定义、目标和框架.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3):335-337.
89.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党安荣. 2010. 基于约束性CA方法的北京城市形态情景分析. 地理学报, 65(6):643-655.
90. 龙瀛, 毛其智, 沈振江, 杜立群. 2010.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分析模型.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3(2):180-212.
91. 龙瀛, 沈振江, 毛其智. 2010. 地块方向:表征城市形态的新指标. 规划师, 26(4):25-29.
92. 杨东峰, 毛其智, 龙瀛. 2010. 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国际经验解读——从概念到范式. 城市规划学刊, (1):49-57.
93. 韩昊英, 龙瀛. 2010. 绿色还是绿地?——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实施成效研究. 北京规划建设, (3):59-63.
94. 龙瀛, 韩昊英, 毛其智. 2009. 利用约束性CA制定城市增长边界. 地理学报, 64(8):999-1008.
95. 龙瀛, 毛其智, 沈振江, 杜立群, 高占平. 2008. 综合约束CA城市模型:规划控制约束及城市增长模拟. 城市规划学刊, (6):83-91.
96. 高占平, 何永, 龙瀛, 张雪松. 2008. 北京寨口矿区生态修复规划. 矿业快报. 24(4):70-73.
97. 龙瀛, 何永. 2007. 昌平西部砂石坑生态修复规划. 北京规划建设, (1):98-100.
98. 龙瀛, 杜鹏飞, 赵东东, 曾思育. 2006. 基于Geodatabase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6(9):1560-1563.
99. 龙瀛, 何永, 刘欣, 杜立群. 2006. 北京市限建区规划: 制定城市扩展的边界. 城市规划, 30(12):20-26.
100. 龙瀛, 何永. 2006. 冬天的生态 生态的冬天——北京冬季与夏季生态效益定量对比分析. 北京规划建设, (2):71-73.
101. 龙瀛, 何永, 张玉森, 刘红, 张晓昕. 2006. 基于终端分析和系统分析的北京市节约用水规划研究(下). 给水排水, 32(2):106-110.
102. 龙瀛, 何永, 张玉森, 刘红, 张晓昕. 2006. 基于终端分析和系统分析的北京市节约用水规划研究(上). 给水排水, 32(1):108-110.
103. 龙瀛, 贾海峰, 何永. 2006. 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辅助模型研究. 水科学进展, 17(1):122-128.
104. 贾海峰, 龙瀛, 程声通, 李纪宏. 2005. 佛山市域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 给水排水. 31(6):3-7.
105. 龙瀛, 何永. 2005. 由“绘图”到“算图”——规划中的新技术应用. 北京规划建设, (2):126-130.
106. 龙瀛. 2004. 建筑给排水CAD 系统空间相容性分析模块. 中国给水排水, 20(2):76-78.
107. 龙瀛, 贾海峰, 程声通. 2004. Geodatabase 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集成的研究. 水科学进展, 15(4):436-440.
108. 龙瀛, 贾海峰, 赵冬泉. 2004. 城市公用事业设施管理AM/ FM/ SS/ RM解决方案初步研究. 测绘通报, (12):38-41.
109. 龙瀛, 贾海峰, 赵冬泉. 2004. 城市污水系统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给水排水, 30(4):107-112.
110. 龙瀛, 张军龙, 贾海峰. 2004. 虚拟现实技术的“嗅频”解决方案.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87-89.
111. 龙瀛, 贾海峰. 2003. 基于Geodatabase 的北京城市污水规划辅助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给水排水, 29(8):84-86.
112. 赵冬泉, 贾海峰, 郭茹, 龙瀛, 程声通. 2003. 图片资料的矢量和栅格处理方法比较. 测绘通报, (3):57-61.
学术会议报告(会议论文)
1. “Does Block Size Matter? The Impact of Urban Design on Economic Vitality for Chinese Cities”.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sian Planning Schools Association, Beijing, China, 2017.
2. “Does Block Size Matter? The Impact of Urban Design on Economic Vitality for Chinese Cities”. The 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tial Plann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eoul, Korea, 2017.
3. “Measuring Quality of Street Space and Its Temporal Variance: Method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Hutongs”. The 11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 Planning (IACP)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2017.
4. “Evaluating Cities’ Vitality and Identifying Ghost Cities in China with Emerging Geographical Data”.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cation-Based Services, Vienna, Austria, 2016.
5. “Understanding China’s Uneven Urban Expansion in the Big and Open Data Context”. The 33rd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IGC), Beijing, China, 2016.
6. “Evaluation of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Chinese Cities and Case Study of Beijing”. Global Land Project 3rd, Beijing, China, 2016.
7. “Characterizing Evolution of Extreme Public Transit Behavior Using Smart Card Data”. IEEE Smart Cities 2 (ISC2), Guadalajara, Mexico, 2015.
8. “Perspectives on Stability and Mobility of Passenger’s Travel Behavior through Smart Card Data”. UrbComp, Sydney, Australia, 2015.
9. “The use of participatory urban sensing data in urb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ssessments: insights from two Delphi surveys in Beijing”. Computers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Management Conference, Boston, USA, 2015.
10. “Beijing Urban Containment Planning for a Better Urban For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w Carbon Urban Design, Beijing, China, 2014.
11. “Simulating Parcel-Level Urban Expansion for All Chinese Cities”. Symposium of Applied Urban Modeling (AUM), Cambridge, UK, 2014.
12. “Planner Agents: A Toolkit for Supporting Planning a Low Carbon Urban Form”. Low Carbon Urban Design Workshop, MIT, USA, 2013.
13. “An Applied Planning Support Toolkit Includ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Software and Models in China”. Computers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Management Conference, Utrecht, Netherlands, 2013.
14. “Environmental Constrai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 Eco-Technology and Policy in East Asia, Kanazawa, Japan, 2012.
15. “Bus Landscapes”. Geoinformatics, Hong Kong, China, 2012.
16. “Retrieving Individuals’ Attributes Using Aggregated Dataset for Urban Micro-Simulation: A Primary Exploration”. Spatial Pla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anazawa, Japan, 2011.
17.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Urba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Evidence from Five Master Plans of Beijing”. Computers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Management Conference, Calgary, Canada, 2011.
18. “Establishing Urban Growth Boundaries Using Geosimulation for Land Use Control”. 46th ISOCARP, Nairobi, Kenya, 2010.
19. “Retrieving Individuals’ Attributes Using Aggregated Dataset For Urban Micro-Simulation: A Primary Exploration”. Geoinformatics, Beijing, China, 2010.
20. “Urban Growth Control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Methodology, Implement and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in Transitional China, and 3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 Planning (IACP) Conference, Nanjing, China, 2009.
21. “Form Scenario Analysis Using Constrained CA”. Computers in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Management Conference, Hong Kong, China, 2009.
22. “Complex Constrained CA Urban Model: Long-Term Urban Form Prediction for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44th ISOCARP Congress, Dalian, China, 2008.
23. “BUDEM: An Urban Growth Simulation Model Using CA for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Geoinformatics, Guangzhou, China, 2008.
24. 利用图片开展城市研究的近期工作. 第十一届规划信息化实务论坛(图片数据与人工智能专题专场), 上海, 2017.
25. 面向未来城市的数据增强设计. 第三届数据增强设计学术研讨会, 东南大学, 南京, 2017.
26. 街道步行指数:针对整个中国城市系统的测算和解析. 城市空间分析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空间句法研讨会, 深圳大学, 深圳, 2017.
27. 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品质与活力:针对整个中国城市系统的最新探索. 北京城市实验室(BCL)2017年会, 清华大学, 北京, 2017.
28. 基于问题导向和成果产出的城市大数据教学研究. 2017 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 内蒙古工业大学, 呼和浩特, 2017
29. 城市收缩与空间衰败:以齐齐哈尔为例. 第二届中国收缩城市学术研讨会(SCRNC2017)湖南大学, 长沙, 2017.
30.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意象认知方法:创新与拓展. “城市文化感知与计算”学术研讨会,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2017.
31. 总体城市设计的时间、空间与人(TSP)模型:突破尺度与粒度的折中. 第二届空间句法学术研讨会, 东南大学, 南京, 2016.
32. 街道空间品质的测度、变化评价与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大规模多时相街景图片的分析. 北京城市实验室2016年会, 北京, 2016.
33. 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网络的来历及最新进展, 首届中国收缩城市学术研讨会, 中山大学, 广州, 2016.
34. 可视化之外:用街景地图来理解人类尺度的城市形态, 第十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年会(IACP), 北京大学, 北京, 2016.
35. 街道城市主义与数据增强设计. 第一届空间句法学术研讨会, 北京, 2015.
36. 数据增强设计, 新数据环境下的规划设计回应与改变. 第四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上海, 2015.
37. 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规划实施评价. 北京城市实验室2015年会, 北京, 2015.
38. 基于公共交通刷卡数据研究的若干工作. 第十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讨会, 上海, 2014.
39. 人口密度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学术研讨会,北京,2014
40. 中国人口密度的时空演变与城镇化空间格局初探:2000-201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海口, 2014.
41. 基于大数据的规划支持决策技术方法探讨.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海口, 2014.
42. 北京城市实验室介绍与大模型及其中国应用案例. 城市模型学术报告会暨2014年北京城市实验室年会, 北京, 2014.
43. 利用公交一卡通刷卡数据评价北京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昆明, 2012.
44. 城市规划空间模拟及政策建议:以北京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重庆, 2010.
45. 城市规划空间模拟及政策建议:以北京为例. 海峡两岸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论坛2010年会, 北京, 2010.
46. 城市形态与通勤交通能耗的关系识别. 2010清华大学博士生专题学术论坛(低碳经济专题), 北京, 2010.
47. 城市规划空间形态情景分析. 全国博士生论坛, 北京, 2009.
48. 地块方向:概念、计算方法及表征城市形态.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天津, 2009.
49. 北京城市发展模型:城市发展政策模拟的平台.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大连, 2008.
50. 城市空间理性增长研究:以北京市亦庄新城为例.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哈尔滨, 2007.
51. 北京2049:基于CA的北京城市空间增长模拟. 第二届地理元胞自动机学术研讨会, 广州, 2007.
特邀报告
1. 数据增强设计: 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注册规划师培训, 杭州, 2017.
2. 大数据与城市规划概论, 南宁市城市设计和规划管理创新培训, 北京, 2017.
3. 测度不可以测度, 东南大学, 南京, 2017.
4. 技术革命将如何深度影响我们的城市空间与日常生活? 未来城市沙龙, 北京, 2017.
5. 大数据与城市规划概论,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2017.
6. Shrinking city, Big Data, Small Area,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London, England, 2017.
7. 中国城市空间变化之观察:来自互联网的冲击, 福州大学, 福州, 2017.
8. 变化中的中国城市及其产生的多源数据,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2017.
9. 北京胡同: 一种城市街道的时空观察, 数见什刹海——大数据参与旧城更新, 北京, 2017.
10. Bike and Car Sharing is a Form of MaaS (Mobility as a Service) in city, EcoMobility World Congress, Kaohsiung, 2017.
11. 大数据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及案例, 黑龙江省注册城市规划师继续教育培训班, 哈尔滨, 2017.
12. 数据驱动的智慧规划: 以量化案例借鉴为例, 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大会, 沈阳, 2017.
13. 中国公共空间, 台湾都市计划学会研讨会, 台北, 2017.
14. 城市空间形态 发现城市的变化, 北京设计周, 北京, 2017.
15. 大数据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实务, 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 北京, 2017.
16. 新数据环境下的量化案例借鉴方法及其规划设计应用,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青岛, 2017.
17. Evolving Chinese cities and their problems in spatial development, “新文明未来城市——中韩专家对话会”, 北京, 2017.
18. 基于大数据的空间规划编制创新, 国家发改委空间规划闭门会议, 北京, 2017.
19. 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2017.
20.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 2017.
21. 基于多源新数据的中国环境质量感知, 环保部培训班(100个环保局长), 北京, 2017.
22. 大数据与城市规划概论, 昆明市规划研究院, 北京, 2017.
23. 点评嘉宾,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及青年菁英学术论坛, 北京, 2017.
24. Evaluating cities' vitality and identifying ghost cities in China with emerging geographical data, “Inclusive Urban and Land Governance”研讨会,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2017.
25. 北京胡同: 一种城市街道的时空观察,《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交流会北京站, 北京, 2017.
26. 基于GeoHey平台的中国城市系统可视化, 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极海纵横专场), 北京, 2017.
27. 街道空间形态、品质与活力的大规模测度, 雄安新区街道活力研讨会, 北京, 2017.
28. 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2017.
29. 变化中的中国城市及其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青年学术沙龙, 北京, 2017.
30. 点评嘉宾,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春季论坛城市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学术研讨会, 北京, 2017.
31. 大数据与城市规划概论,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2017.
32. 科研人生: 民间科学家从礼士路出发,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2017.
33. 数据增强设计的研究、教学、实践与思考,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 2017.
34.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 北京大学, 北京, 2017.
35. Evaluating cities' vitality and identifying ghost cities in China with emerging geographical data, 西交利物浦大学, 苏州, 2017.
36. 从城市扩张到城市收缩:历史、趋势与启示,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厦门, 2016.
37. Smart Urbanism(s): The Chinese and Swiss Experiences Compared, University of Geneva, Geneva, Switzerland, 2016.
38. Human-scale urban form, Institute of Confucius, Geneva, Switzerland, 2016.
39.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2016.
40.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大规模测度——来自大数据的视角,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 2016.
41.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城市研究的新思路. 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青年菁英论坛,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2016.
42. 大数据助力绿色城市空间评价. 绿色城镇化发展与制度创新国际研讨会. 西安, 2016.
43. 图片城市主义:人的尺度人居环境研究新思路. 《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发布会暨人居环境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2016.
44. 密云属于北京么?重新审视中国的城市系统. 第二届城市经济学研讨会. 北京, 2016.
45. 街道活力测度、影响因素及设计支持. 从研究到设计——聚焦高密度城市的建成环境国际学术论坛, 深圳大学, 深圳, 2016.
46. 中国PM2.5的人口暴露评估:基于精细单元的空间分析,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2016.
47.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 湖南大学, 长沙, 2016.
48.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 东南大学, 南京, 2016.
49. 人本尺度城市形态:测度、效应评估及规划设计响应, 清华大学景观学系LA Friday, 北京, 2016.
50. 图片城市主义——人本尺度城市形态研究的新思路, 国匠城, 2016.
51. 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网络, 201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城市的增长与收缩自由论坛, 沈阳, 2016.
52. “Beijing City Lab and its Effort on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Yale Workshop on Third-Wave Data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China, Beijing, China, 2016.
53. 街道城市主义:大数据与开放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研究新思路, 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2016.
54. 城市空间品质的测度、变化评价与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大规模多时相街景图片的分析,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 2016.
55. 城市空间品质的测度、变化评价与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大规模多时相街景图片的分析,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 2016.
56. Human-scale urban form, Approaching the Human City (organized by University of Stanford), Beijing, 2016.
57. 微观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量化研究, 清华大学, 北京, 2016.
58. 微观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量化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 成都, 2016.
59. 微观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量化研究, 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 武汉, 2016.
60. 数据增强设计:新数据环境下的规划设计回应与改变, 武汉大学, 武汉, 2016.
61. 大数据方法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环保部绿色城镇化项目启动会, 2016.
62. 微观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量化研究, 数据观思享会, 北京, 2016.
63. 微观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量化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重庆, 2016.
64. 微观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量化研究,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北京, 2016.
65. Beijing City Lab and its effort on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pollution, SPSD Youth Forum, Fuzhou, China, 2016.
66. Redefining Chinese City System with emerging new data,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2016
67. 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进展, 西南民族大学, 成都, 2016.
68. 北京城乡空间发展的BUDEM2模型等, 中国城市中心规划院, 北京, 2016.
69. 街道城市主义:大数据与开放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研究新思路, 浙江大学/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 2016.
70. 街道城市主义:大数据与开放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研究新思路, 南京大学规划学院/规划院, 南京, 2016.
71. 利用开放数据重新定义中国的城市系统, COS统计沙龙, 北京, 2016.
72. 数据、城市与人文关怀,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上海, 2015.
73. 街道城市主义:研究框架及初步案例, 城市空间与城市活力论坛, 同济大学, 上海, 2015.
74. 新数据环境下定量城市研究的四个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2015.
75. Redefining Chinese City System with Open Data,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中心, 北京, 2015.
76. Redefining Chinese City System with Open Data,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 北京, 2015.
77. Creating Cities for Everyone with Data Innovation and Participatory Design, Asia-Pacific Urban Youth Assembly at the 6th Asia-Pacific Urban Forum (APUFY), UN Habitat, Jakarta, 2015.
78. Redefining Chinese City System with Open Data, Pulse Lab Jakarta, Jakarta, 2015.
79. 新数据环境下的城市规划实施评价,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数据自由论坛, 贵阳, 2015.
80. 数据增强设计:新数据环境下的规划设计回应与改变,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 2015.
81. Profiling Extreme Transit Behaviors in Beijing using Bus/metro Smartcard Records and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2015.
82.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ransit behaviors in Beijing,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Smart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SPSD pre-workshop), Fuzhou, 2015.
83. Profiling Extreme Transit Behaviors in Beijing using Bus/metro Smartcard Records and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层论坛, 北京, 2015.
84. Simulating urban expansion at the parcel level for all Chinese cities, 2015 SURE Symposium of China Urban Ecology Center, Society for Urban Ecology (SURE), Beijing, 2015.
85. 大数据时代定量城市研究的四个变革,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2015.
86. 利用北京公共交通刷卡数据的若干定量城市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学院, 2015.
87. Early Birds, Night Owls, and Tireless/Recurring Itinerant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Extreme Transit Behaviors in Beijing, China,北京交通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韧性城市研讨会,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2015.
88. 收缩城市在中国, 果说沙龙, 北京, 2015.
89. 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 清华同衡学术周, 2015.
90. 收缩城市在中国:来自“大”数据的探测, 深圳国土和规划研究中心, 深圳, 2015.
91. 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 厦门大学, 2015.
92. 数据增强设计:大数据驱动的规划设计方法探索, 大数据与未来人居研讨会, 清华大学, 北京, 2015.
93. 城市扩张与人口收缩对多规合一的启示, 城市边界、多规合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圆桌会议, 上海, 2015.
94. 收缩城市在中国:来自大数据的探测,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中心规划院, 北京, 2015.
95. 利用公共交通刷卡数据的定量城市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 2015.
96. 大数据时代定量城市研究的四个变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2015.
97. 开展定量城市研究,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数慧公司年会, 上海, 2015.
98. 大数据空间分析技术:人口密度视角的中国城市空间发展分析,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2015.
99. 龙瀛团队经验交流, 大数据与时空行为规划研讨会暨第十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讨会, 上海, 2015.
100. 利用公共交通刷卡数据进行定量城市研究的最新进展, 移动互联网城市交通新模式, 深圳, 2015.
101. 大数据时代定量城市研究的四个变革,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2014.
102. 公共交通刷卡大数据最新研究进展, 2014城市国际化论坛, 北京, 2014.
103. 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城镇化研究,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郑州, 2014.
104. 大数据时代定量城市研究的四点变革, 清华大学, 北京, 2014.
105. 大数据时代定量城市研究的四点变革, 陕西省规划院, 北京, 2014.
106. 大数据时代定量城市研究的四点变革, 复旦大学, 上海2014.
107. 利用公共交通刷卡数据进行定量城市研究的最新进展,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2014.
108. 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局部收缩现象,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2014.
109. 中国PM2.5的人口暴露评估:基于精细单元的空间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14.
110.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系统微观模拟,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院, 上海, 2014.
111. 当前定量城市研究的四个变革, 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 同济大学, 2014.
112. 基于人口密度与空气质量的京津冀区域研究,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天津, 2014.
113. 京津冀区域研究:人口密度与和空气质量.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 北京, 2014.
114. 大数据与城市研究变革,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 北京, 2014.
115. 中国PM2.5的人口暴露评估,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 2014.
116. 北京城市实验室及北京城市发展模型,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尔大学, 北京, 2014.
117. 利用公共交通刷卡数据分析城市职住关系及通勤出行特征, 厦门大学, 厦门, 2014.
118.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研究变革,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2014.
119.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研究变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2014.
120. 大模型:全国范围微观尺城市研究的若干案例, 北京大学, 北京, 2014.
121. 大模型, 能源基金会, 北京, 2014.
122. “Automated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arcels (AICP) with OpenStreetMap and Points of Interest”, “Combining Smart Card Data, Household Travel Survey and Land Use Pattern for Identifying Housing-Jobs Relationships in Beijing (in English)”, and “Urban Microsimulation for Beijing (in English)”. Invited by the Martin Center for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UK, 2013.
123. 基于大数据的规划支持决策技术方法探讨.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大数据自由论坛, 青岛, 2013.
124. 北京城市模型:宏观、中观和微观, 清华大学, 北京, 2013.
125. 城市微观模拟, 浙江大学, 杭州, 2013.
126. 规划支持系统讲座, 浙江大学, 杭州, 2012.
127. “An Urban Containment Planning Support System for Beijing”. Invited by Kanazawa University, Japan, 2011.
128. 在云上. ERSI用户大会, 北京, 2011.
129. 城市微观模拟:数据和建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2010.
130. 规划支持系统,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2008.
131. 规划支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2007.
2018年2月更新,最新简历详见: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longy
清华大学学者库:http://thurid.lib.tsinghua.edu.cn/scholar/654095
ResearchGate:http://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Ying_Long
Google Scholar: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4KAatI4AAAAJ



相关话题/清华大学 师资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毛其智
    毛其智 电话:86- 传真:86- E-mail:qizhi@mail.tsinghua.edu.cn 研究和教学方向城市历史及理论城乡规划与设计 新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城市基础设施与规划 教育简历 1978.10—1982.7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建筑学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2.9—1985.5清华大学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孙诗萌
    孙诗萌 电话:86- 传真:86- E-mail:ssm2@tsinghua.edu.cn 【研究方向】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历史城市保护规划;地区建筑学【职业经历】2019-202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PURS访问学者(城市研究与规划系)2016-,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2015-2016,英国诺丁汉大学访问学者(建筑与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邵磊
    邵磊 电话:86- 传真:86- E-mail:IHCS2009@gmail.com 研究和教学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居住问题研究教育简历 1991.09-2003.07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习,获得建筑学学士与工学博士学位专业履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讲师(08/2003-01/2009)副教授(01/2009至今)博士生导师(01/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谭纵波
    谭纵波 电话:86- 传真:86- E-mail:tan_zb@tsinghua.edu.cn 研究和教学方向中外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的理论及方法城市空间与环境设计教育简历1978-1983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学学士1984-1990 国家教委公派留日,获工学博士学位2001-2002 美国哈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唐燕
    唐燕 电话:86- 传真:86- E-mail:yantang@tsinghua.edu.cn 研究和教学方向城市设计,战略规划与区域管治,建筑设计教育简历 2003.09-2007.07工学博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研究所 2000.09-2003.07工学硕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 1995.09-2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王英
    王英 电话:86- 传真:86- E-mail:wayi@tsinghua.edu.cn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居住区规划学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会员《住区》编委《国际城市规划》审稿专家研究方向 住区规划与住房发展,城市设计及建设引导教育简历2014-2015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PURS访问学者200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田莉
    田莉 电话:86- 传真:86- E-mail:E-mail:litian262@126.com个人网站:http://tianliplanner.isitestar.vip/ 研究和教学方向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统筹与半城市化;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与公共健康 教育简历1990.09 -1994.07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武廷海
    武廷海 电话:86- 传真:86- E-mail:**@139.com.cn 【研究和教学方向】城市历史与文化/区域规划/城市地理研究生区域规划/空间规划课程 【教育简历】 1988年9月—1992年6月南京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2年9月—1995年6月南京大学地理系人文地理专业,获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吴良镛
    吴良镛 电话: 传真: E-mail: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日本建筑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荣誉资深会员俄罗斯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国际建筑学院院士。 学习工作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尹稚
    尹稚 电话:86- 传真:86- E-mail:yinzhi@mail.tsinghua.edu.cnhttp://www.thupdi.com 【研究和教学方向】城市规划理论人居环境科学概念规划详细规划校园规划与设计【教育简历】 1980.09-1985.07 清华大学建筑系本科学习,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1985.09-1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考试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