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阳,博士、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电子邮件:wangxiaoyang@sino-education.org
办公地点:文南楼408室
办公电话:86-10-62794951
王晓阳,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湖口县
一、主要学历
1980.9-1984.7 广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理学士
1990.9-1993.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育学硕士
1997.9-2001.6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学博士
二、主要任职经历简述
2009.12月开始担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5.7- 2009.7 任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二秘,主要从事教育调研、教育交流、教育宣传工作。任该职务期间,个人合计完成并报回调研报告约40篇、动态消息150余篇。其中以论文及文章形式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学教育科学》、《数学教育学报》、《人民日报》、《人民教育》、《基础教育参考》、《世界教育信息》等刊物公开发表30余篇(详见“四、近年来发表著作、论文、文章目录”)。一些调研报告,例如“教育中长期规划系列调研”、“大学生就业系列调研”等,获得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参与中国教育部与美国教育部、国务院教育文化局的高层访问、高层磋商会的筹备、背景材料准备等工作。到美国教育理事会、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美国科学基金会、马里兰大学等机构宣介中国教育情况,受到好评。
2004.1-2004.12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教育政策系从事访问研究。选修了“大学组织与管理”、“全球化与教育”、“教育政治学”等多门课程。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问题,在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SHE)年会上宣读研究论文,受到好评。
1999.7- 2005.7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教授。曾任所长助理、教育理论研究室主
任等职(详见“三、曾经承担教学、研究任务等”)。
1994.12-1996.8 清华大学教务处教研科副科长,助理研究员1984.9-1990.8 先后在江西省吉安市、九江市气象台工作,助理工程师
三、曾经承担教学、研究、对外交流任务;获奖、学术兼职等
1、教学:承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学位课程:“比较教育研究”(硕士生)、“教育社会学”(硕士生)、“专业英语”(硕士生)、“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博士生)、“美国大学与社会”(本科生)等课程的教学。指导硕士研究生10余人。
2、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教育方法论;中外大学比较;大学文化研究;高中新课程改革学分制问题研究、校本教研制度研究及教师参与式培训;中学与大学衔接问题研究;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曾经承担教育部、北京市课题多项。包括“理工科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大学教育理念与学分制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南京财经大学文化设计项目等。
3、对外交流工作:1997.9-2000.9 在教育研究所负责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共接待外籍专家来访10余人次。多次担任英语国家专家讲座的现场翻译。
2000.10.14-29 参加清华大学赴美国东部大学人才培养考察团,任翻译及秘书。
2000.9.9-16 到巴黎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校管理项目年会。
2000.4.11-13 参与组织“大学管理国际研讨会”,任副秘书长
1998.7.1-22 在香港浸会大学参加“当代中国研究讲习班”
1997.7.1-5 在澳门大学出席首届“国际技术创新学术会议”
1995.9 参与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清华召开的有关生产实习的研讨会
4、主要学术团体兼职:
1994.12-1996.8 部分重点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协作组秘书
1999.8- 中国社会学会教育社会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1999.8-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
2001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
2002年9月-教育部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专家组成员
5、获奖:获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北京市教育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院先进工作者等奖励多次。在驻美使馆工作年终总结期间,也多次获得表彰。
6、外语语种及水平: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均优秀。2001年获国家PET5考试合格证书。日语: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近年来发表著作、论文、文章目录
(一)主要著作与译著
1、王晓阳等:《透视美国教育(20位旅美留美博士的体验与思考)》一书中“透视美国高中教育”一章,约2.5万字。王定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2、王晓阳著:«大学社会功能比较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3、王英杰、王晓阳等著:«美国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4、王晓阳等编译:《创造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5、谢维和、王晓阳等译:«未来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6、王晓阳等编译:《小学教师英语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7、王晓阳主持编译:《麻省理工学院校长报告》约50万字,内部发行
(二)在华盛顿工作期间于国内刊物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与文章
1、王晓阳:“美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展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 年第 7 期
2、王晓阳:“美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启示”,《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7期。
3、王晓阳:“扩大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美国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报告解读”,《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该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收录转登。
4、王晓阳:“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及其改革趋势”,《数学教育学报》,2009年第1期
5、王晓阳:“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管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布罗迪访谈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6、王晓阳:“美国联邦政府资助大学科研的政策与机制”,《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7、王晓阳:“近十年来影响美国教育政策的研究项目、机构、个人和信息渠道”,《比较教育研究》已采用
8、王晓阳:“美国学校把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作为首要目标”,《人民教育》2009年第22期
9、王晓阳:“美国高中教育现状、改革趋势及对我们的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08/06
10、王晓阳:“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数接近历史最高点”,《世界教育信息》,2008/03
11、王晓阳:“对美推广汉语与中国文化的机遇与挑战”,《世界教育信息》,2008/03
12、王晓阳:“美国著名大学亚裔学生比例远远超过人口比例”,《世界教育信息》,2008/02
13、王晓阳:“美国增设富布赖特理工科博士生资助项目,吸引外国科学人才”,《世界教育信息》,2008/04
14、王晓阳:“美国教育规划调研报告(节选)”,《基础教育参考》,2007/01
15、王晓阳:“美国基础教育可能逐渐失去国际领先优势”,《基础教育参考》,2007/01
16、王晓阳:“美国农村教育组织呼吁政府关注农村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7/01
17、王晓阳:“斯佩琳斯提出全球化经济时代学生应掌握的技能”,《基础教育参考》,2007/02
18、王晓阳:“美国大学的综合选拔招生制度”,《世界教育信息》,2007/01
19、王晓阳:“美国大学专业人员校外兼职有关政策”,《世界教育信息》,2007/02
20、王晓阳:“美国的医学教育”,《世界教育信息》,2007/05
21、王晓阳:“美国反思中小学数学教学重新强调“回归基础”,《基础教育参考》,2007/09
22、王晓阳:“美国大都市学生科学成绩落后于全美平均水平”,《基础教育参考》,2007/09
23、王晓阳:“美联邦教育部部长斯佩琳斯指出成功的高等教育的三大因素”,《世界教育信息》,2006/07
24、王晓阳:“简述当前美国科学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6/12
25、王晓阳:“人力资源开发的美国模式-乔治华盛顿大学威廉康明斯教授访谈录”,《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1期
26、王晓阳:“中国官员爱引用数字美国官员喜欢讲故事”,此文先被“人民网国际频道”作为专稿刊登,后被新浪、搜狐、中国经济网等门户网站转登,并于2008年10月14日发表于《人民日报》国际副刊。
(三)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文章
1、王晓阳:“自主创新型大学的可持续性变革--以英国华威大学为例”,《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04 期
2、王晓阳:“发达国家终身学习运动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比较教育研究》 2002 年第 11 期
3、王晓阳:“质量与平等--加州大学、清华大学招生的比较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 年第 03 期
4、王晓阳:“美国法学教育特征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 年第 02 期
5、王晓阳:“自主创新型大学:共治、自治和成功的新基础”,《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4
6、王晓阳:“美国大学的社会责任与学术自由理念”,《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4
7、王晓阳:“麻省理工学院的文科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0/S1
8、王晓阳:“大学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3
9、王晓阳:“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 年第 02 期
10、王晓阳:“试论研究型大学及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复旦教育》,2002年第2期
11、王晓阳:“理工科大学怎样发展文科?”,《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22期
12、“中外大学教育价值观的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亚洲年会增刊 ISSN1003-7667
13、“简论信息技术与教育机会均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ISSN1001-4519
14、“近两年来高等教育研究主要热点问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15、“大学与精神文明建设”《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年第2期
16、“中德美高等工程教育的若干比较与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7、“为21世纪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现代特殊教育》1996年第5期
18、“试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科学技术中介”,《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年第4期被收录为社科成果 ISSN1001-4233
19、“高等教育的价值及其与工业的合作”,《产学合作教育》1994年第4期
20、王晓阳:“弗吉尼亚大学”,《知识就是力量》,2002 年第 03 期
21、王晓阳:“悉尼大学 ”,《知识就是力量》,2001 年第 11 期
22、王晓阳:“多伦多大学”,《知识就是力量》,2001 年第 10 期
23、王晓阳:“密歇根大学”,《知识就是力量》,2001 年第 09 期
24、王晓阳:“欧洲大学之母--巴黎大学”,《知识就是力量》, 2001 年第 04 期
25、王晓阳:“巴黎理工学校”,《知识就是力量》,2001 年第 5 期
26、王晓阳:“高屋建瓴独树一帜—麻省理工学院”,《知识就是力量》,2000/04
27、王晓阳:“多元而卓越—伯克利大学”,《知识就是力量》,2000/05
28、王晓阳:“美国西部‘哈佛‘斯坦福大学”,《知识就是力量》,2000/07
29、王晓阳:“英国的‘清华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知识就是力量》,2000/08
30、王晓阳:“东京大学—日本第一学府”,《知识就是力量》,2000/09
31、Wang xiaoyang, “A survey on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promot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 in American schools”,Chine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CAERDA)2008, in New York City, the United States, on March 23-24, 2008
32、Wang xiaoyang and Fazal Rizvi, ’WTO/GATS and Issues of Trade and Cooperation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ed at the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igher Education (ASHE) in Kansas City in November 2004
33、Wang xiaoyang,“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university management system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changing patterns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OECD,Tsinghua,2000.4.11-13
34、Wang xiaoya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stance Education,Tsinghua University,1999.4
35 、“The Roles of Key Scientific Universities in Ch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Policy & Innovation, Macao University,1997.7
36 “The Significance of Practical Training for Educating First-class Engineers”,UNESCO,Tsinghua,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