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获得硕士学位,未跨一级学科报考者,初试笔试科目如下:
1、报考数量经济学(020209)专业:必考科目为科目一、科目二、外语、科目四、科目五;
2、报考除数量经济学(020209)以外的其他专业:必考科目为科目一、科目二、外语。
二、已获硕士学位,跨一级学科报考者,初试笔试需加试两门业务课,即笔试科目为:科目一、科目二、外语、科目四、科目五;
三、同等学力考生,初试笔试须加试两门业务课和政治理论,即笔试科目为:科目一、科目二、外语、科目四、科目五、政治理论;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1-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文化问题研究 | 陈先达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2-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及其比较研究 | 陈先达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3-认识论(含认识发生论) | 夏甄陶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4-人与文化 | 夏甄陶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5-认识论 | 郭湛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6-历史观与文化观 | 郭湛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7-马克思哲学思想及其发展研究 | 安启念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8-苏联俄罗斯哲学研究 | 安启念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09-唯物史观研究 | 郝立新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10-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 郝立新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11-当代西方政治哲学 | 段忠桥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12-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 | 段忠桥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13-价值论 | 马俊峰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14-社会发展理论 | 马俊峰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15-文化哲学 | 李燕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16-人学 | 李燕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 17-认识论 | 周文彰(兼) | 101-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 2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 | 401-科学技术史 | 501-中国近现代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1-中国古代近代哲学或文献研究 | 张立文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2-中外文化比较 | 张立文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3-中国近现代哲学 | 宋志明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4-传统哲学与现代化 | 宋志明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5-儒家哲学或文献研究 | 向世陵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6-儒释道关系 | 向世陵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7-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 | 姜日天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8-东方哲学或文献研究 | 姜日天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09-中国古代哲学与传统文化 | 彭永捷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10-儒家思想研究 | 彭永捷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11-儒家哲学 | 干春松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12-近现代思潮研究 | 干春松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13-中国古代哲学 | 杨庆中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2-中国哲学 | 14-周易研究 | 杨庆中 | 102-中国哲学史 | 202-西方哲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2-中国通史 |
010103-外国哲学 | 01-英美哲学 | 冯俊 | 103-现代西方哲学 | 203-西方哲学史(含原著) | 英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3-中国哲学史 |
010103-外国哲学 | 02-法国哲学 | 冯俊 | 103-现代西方哲学 | 203-西方哲学史(含原著) | 英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3-中国哲学史 |
010103-外国哲学 | 03-德国哲学 | 张志伟 | 103-现代西方哲学 | 203-西方哲学史(含原著) | 英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3-中国哲学史 |
010103-外国哲学 | 04-近代欧洲哲学 | 张志伟 | 103-现代西方哲学 | 203-西方哲学史(含原著) | 英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3-中国哲学史 |
010103-外国哲学 | 05-当代欧美哲学 | 欧阳谦 | 103-现代西方哲学 | 203-西方哲学史(含原著) | 英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3-中国哲学史 |
010103-外国哲学 | 06-当代人本主义哲学 | 欧阳谦 | 103-现代西方哲学 | 203-西方哲学史(含原著) | 英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3-中国哲学史 |
010103-外国哲学 | 07-希腊哲学 | 余纪元(兼) | 103-现代西方哲学 | 203-西方哲学史(含原著) | 英或日或德或法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3-中国哲学史 |
010104-逻辑学 | 01-现代逻辑 | 陈慕泽 | 104-数理逻辑(一阶逻辑) | 204-西方逻辑史 | 英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4-西方哲学史 |
010104-逻辑学 | 02-认知的逻辑基础 | 刘晓力 | 104-数理逻辑(一阶逻辑) | 204-西方逻辑史 | 英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4-西方哲学史 |
010104-逻辑学 | 03-逻辑哲学 | 刘晓力 | 104-数理逻辑(一阶逻辑) | 204-西方逻辑史 | 英 | 40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504-西方哲学史 |
010105-伦理学 | 01-伦理学原理 | 罗国杰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02-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 罗国杰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03-中国伦理思想史 | 焦国成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04-中西伦理思想比较 | 焦国成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05-政治哲学 | 龚群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06-应用伦理学 | 龚群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07-伦理学原理 | 夏伟东(兼)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08-伦理学原理 | 葛晨虹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09-中外伦理文化比较 | 葛晨虹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10-中西伦理思想比较 | 姚新中(兼)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11-中国伦理思想史 | 肖群忠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5-伦理学 | 12-伦理学原理 | 肖群忠 | 105-伦理学原理 | 205-中西伦理学史 | 英或俄或日 | 403-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 505-马恩伦理思想 |
010106-美学 | 01-中国美学 | 张法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02-审美文化研究 | 张法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03-美学理论 | 王旭晓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04-应用美学 | 王旭晓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05-现代西方美学 | 牛宏宝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06-中西比较美学 | 牛宏宝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07-中西艺术比较与研究 | 徐庆平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08-东西方绘画的理论与实践 | 徐庆平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09-中西艺术比较与研究 | 郑晓华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10-中国书画的理论与实践 | 郑晓华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11-中西艺术比较与研究 | 陈传席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6-美学 | 12-中国美术史研究 | 陈传席 | 106-美学原理 | 206-美学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4-艺术哲学 | 506-审美欣赏 |
010107-宗教学 | 01-佛教 | 方立天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02-宗教与文化 | 方立天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03-宗教学原理 | 何光沪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04-基督教研究 | 何光沪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05-基督教思想 | 李秋零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06-比较宗教学 | 李秋零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07-佛教哲学 | 张风雷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08-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 张风雷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09-中国近现代佛教与人间佛教 | 何建明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10-多元宗教文化对话与比较 | 何建明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11-中国佛教 | 温金玉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7-宗教学 | 12-佛教制度与戒律 | 温金玉 | 107-中国哲学 | 207-外国哲学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5-中国历史 | 507-世界历史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 01-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 | 刘大椿 | 108-科学技术哲学原理 | 208-科学技术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6-科学哲学 | 504-西方哲学史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 02-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 刘大椿 | 108-科学技术哲学原理 | 208-科学技术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6-科学哲学 | 504-西方哲学史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 03-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 | 王鸿生 | 108-科学技术哲学原理 | 208-科学技术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6-科学哲学 | 504-西方哲学史 |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 04-科学技术与中国 | 王鸿生 | 108-科学技术哲学原理 | 208-科学技术史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6-科学哲学 | 504-西方哲学史 |
010120-管理哲学 | 01-中国管理哲学 | 葛荣晋 | 109-管理哲学(含原著) | 209-管理思想史(含原著) | 英或日或德或法 | 407-哲学综合 | 508-管理学 |
010120-管理哲学 | 02-中外管理哲学 | 刘敬鲁 | 109-管理哲学(含原著) | 209-管理思想史(含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7-哲学综合 | 508-管理学 |
010120-管理哲学 | 03-管理哲学理论 | 刘敬鲁 | 109-管理哲学(含原著) | 209-管理思想史(含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7-哲学综合 | 508-管理学 |
010120-管理哲学 | 04-管理哲学理论 | 王霁(兼) | 109-管理哲学(含原著) | 209-管理思想史(含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7-哲学综合 | 508-管理学 |
010120-管理哲学 | 05-管理伦理 | 李萍 | 109-管理哲学(含原著) | 209-管理思想史(含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7-哲学综合 | 508-管理学 |
010120-管理哲学 | 06-东方管理哲学 | 李萍 | 109-管理哲学(含原著) | 209-管理思想史(含原著) | 英或俄或日或德或法 | 407-哲学综合 | 508-管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