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 避孕模式变化分析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文献详情
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 避孕模式变化分析
外文标题:Analyses on Migrants'Contraceptive Mix Change in China during 2011-2017
文献类型:期刊
期刊名称:人口学刊
年:2019
卷:41
期:5
页码:5-17
ISSN:1004-129X
关键词:生育政策调整;流动人口;避孕模式;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所属部门:社会与人口学院
链接地址:http://d.ol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rkxk201905001.aspx
摘要: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章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类的分层结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HAPC-CCREM)解决一般线性模型的共线性问题,探讨流动育龄妇女是否采用不可逆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并描述其动态变化.研究不仅探讨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区域(主要从政策角度)层面因素对流动妇女避孕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可能存在的时期与队列效应,即政策效应及作用人群.研究发现中国流动育龄妇女采取不可逆避孕比例随年龄下降而减少;不同出生队列避孕方法选择存在差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大的1976-1984年的出生队列更倾向采用不可逆避孕措施,而年轻队列主要使用短效避孕方法;时期因素对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效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不可逆避孕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对未生育的或已育一孩的流动妇女的避孕模式有显著影响,子女性别构成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性别偏好对避孕行为的影响 ...More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经历了重大调整,其对生育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避孕是生育的中间变量,通过对避孕模式变化的深入探究可洞察人群生育取向的变化趋势.流动人口中育龄人口比重大,避孕方法使用率高,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政策效果辨识度.文章利用2011-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类的分层结构年龄-时期-队列模型(HAPC-CCREM)解决一般线性模型的共线性问题,探讨流动育龄妇女是否采用不可逆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并描述其动态变化.研究不仅探讨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和区域(主要从政策角度)层面因素对流动妇女避孕模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考察了可能存在的时期与队列效应,即政策效应及作用人群.研究发现中国流动育龄妇女采取不可逆避孕比例随年龄下降而减少;不同出生队列避孕方法选择存在差异,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较大的1976-1984年的出生队列更倾向采用不可逆避孕措施,而年轻队列主要使用短效避孕方法;时期因素对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效应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生育政策调整后不可逆避孕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对未生育的或已育一孩的流动妇女的避孕模式有显著影响,子女性别构成在短期内并没有改变性别偏好对避孕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避孕方式的改变是长期趋势性因素影响的结果,生育政策的调整对其有深刻影响. ...Hide

DOI:10.16405/j.cnki.1004-129X.2019.05.001
百度学术: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 避孕模式变化分析
语言:中文
作者其他论文



2016年中国初三年级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宋月萍, 韩筱, 张婧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53(10), 1032-1037.
社会政策对人口趋势影响的检验与评估.陈卫;庄亚儿.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10(4),1-8.
北京市劳动人口,就业和劳动力素质问题研究.周清;陈卫;周祝平,等.2005年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2005,311-320.
中国省级人工流产的决定因素分析.陈卫;庄亚儿.人口学刊.2004,16-21.
“走出去”企业需要这样的注会服务.后永宁;徐莲;张婧文.中国会计报.2011,014.

相关话题/政策 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