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库切与超验的无家可归——解读《男孩》与《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农场意象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0-04-17

文献详情
库切与超验的无家可归——解读《男孩》与《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农场意象
外文标题:J.M.Coetzee and the Transcendental Homelessness——The “Farm” Theme in Boyhood and Life Time of Michael K.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冯洋[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2

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2018
卷:20
期:5
页码:545-550
ISSN:1008-3758
关键词:库切;农场;超验的无家可归;卢卡奇
所属部门:外国语学院
链接地址:http://d.ol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bdxxb-shkxb201805016.aspx
摘要:J.M.库切在诸多作品中刻画了南非的农场.它代表着人类渴望回归但却永远无法回归的伊萨卡家园,弥散着卢卡奇所描述的后史诗年代中超验的无家可归的痛楚.着眼于库切的自传体小说《男孩》及虚构体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出现的农场意象,分别诠释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小库切和迈克尔·K在各自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的超验的无家可归的状态.这种超验的无家可归既是集体在经历巨大历史创伤后的表现方式,也是个体在现代社会中被剥离生活本真后的自发状态.它展现了库切对其故土南非复杂而又扭曲的情感,也凸显了当代离散知识分子所感受到的身份游离和情感两难.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18.05.016
百度学术:库切与超验的无家可归——解读《男孩》与《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农场意象
语言:中文
作者其他论文



视觉影像与人文关怀.雷蔚真;冯洋.中国记者.2008,85-86.
大众媒体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冯洋.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304-305.

相关话题/生活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