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国际理论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一个思想史关系视角下的探讨
外文标题:The Second and Third International Theorists and the Formation of Western Marxism——A Discussion from Perspective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istory of Ideas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张秀琴[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年:2015
期刊名称:教学与研究
期:12
页码范围:74-84
增刊:增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语言:中文
ISSN:0257-2826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yyj201512010.aspx
DOI:10.3969/j.issn.0257-2826.2015.12.010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项目号:15XNI008)
关键词:第二、三国际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
摘要:1920 1930年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期,其早期创始人卢卡奇、葛兰西和柯尔施在这一时期所发表的著述《历史与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和《实践哲学》等,既是对第二国际唯物主义的批判,又随即引发第二和第三国际理论家们的批评;于是卢卡奇等人再展开一系列形式不同的“反批评”.上述论争构成了这一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思想史线索,即通过批判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力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总体原则;通过批判第三国际的直观唯物主义,解释什么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而这正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以后的诸流派所奠定的学术传统.
作者其他论文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张秀琴.现代哲学.2002,121-126.
我们如何体认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性--《后现代境遇中的马克思》评介.张秀琴;李志荣.教学与研究.2002,77-78.
理性批判两个阶段: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从《理性的界限:哈贝马斯,利奥塔以及梅莱尼·克莱恩的理性观》中看现代与后现代理性观.张秀琴.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2),71-77.
走出与回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张秀琴.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5),17-22.
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与演化.张秀琴.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