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齐柏平[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年:2017
期刊名称:中国音乐教育
期:04
页码范围:29-33
增刊:正刊
所属部门:艺术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3-1138
关键词:学堂乐歌;中小学音乐教育;钦定学堂章程;沈心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主权;曾志忞;国民革命歌;儿童歌曲创作;近现代音乐;
摘要:<正>学堂乐歌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在外国列强凌辱中国、践踏中国主权、要将中国瓜分之险象环生的情况下产生的,带有极强的“被迫”色彩。清政府不得不采纳一些贤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政策,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知识,以发愤图强,免于亡国。因此,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在新式“学堂”里开设“乐歌”课;1904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再次重申1902年新
作者其他论文



"学堂乐歌"及其意义研究.齐柏平.音乐创作.2014,103-106.
从"钟鼓"之乐到"钟表"之用--对一种音乐现象的思考.齐柏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27(2),121-127.
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模式研究.齐柏平.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87-95.
鄂西土家族丧葬法事锣鼓乐的结构分析(上).齐柏平.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40-48.
白居易宏观与微观音乐美学思想研究.齐柏平.黄钟-中国&#183;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5,134-141.

相关话题/音乐 章程 武汉音乐学院 艺术学院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