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或更新信息,请邮件至freekaoyan#163.com(#换成@)

论中国古代宗教感的三个可能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 辅仁网/2017-07-05

文献详情
论中国古代宗教感的三个可能阶段
外文标题:On Three Possible Stage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Religious Sensibility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周俊勇[1]温海明[2]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宁夏社会科学
期:6
页码范围:5-13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2-0292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xshkx201606001.aspx
关键词:宗教感;生存状态;自然先决;祖先崇拜;人文精神;纯粹善
摘要:宗教感与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并随着人的生存状态而发生和持续呈现,中国古代宗教感在中国古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在自然先决影响阶段,人的生存状态使古代中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宗教感,这是一种原始宗教感,本质是对虚无之神的崇拜,随后群居的社会生活使华夏先祖的这种原始宗教感导向了祖先神宗教感;在首领或祖先崇拜阶段,殷商时代的宗教感可以说是最早阶段,当时的人们将自己的祖先充实到对帝(神)的宗教情感之中;在人文精神兴起阶段,天(神)的主宰性被消解,但其“纯粹善”性被保留,即后世人文哲学所谓“善”本身,孟子把这种“纯粹善”纳于人自身,人谓文人可能通过道德实践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则为人性善的天人合一宗教感.
作者其他论文



从"亲亲互隐"看家国关系.温海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2),39-45.
从"心物一元论"看《易道宇宙观》.温海明.船山学刊.2014,133-137.
以"名"出"言",以"言""行"事--孔子与庄子意义观之比较.温海明.广东社会科学.2013,59-65.
本体论意义上的"情"何以是伦理的?.温海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2),115-126.
孔子"孝"非反思先行性之哲学分析.温海明.社会科学.2012,124-131.

相关话题/宗教 哲学 社会科学 文献 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