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究竟为何"物"?--从《存有与时间》来解读海德格尔的艺术哲思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马琳[1]
机构:[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卷:56
期:4
页码范围:123-132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哲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0-9639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sdxxb-shkxb201604013.aspx
DOI:10.13471/j.cnki.jsysusse.2016.04.013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关键词:起源;大地;世界;艺术作品;时间性
摘要:通过海德格尔的名篇《艺术作品之起源》的三个版本,展现出它在文本、思路方面与《存有与时间》的呼应性关联,尤其关注到几乎未被讨论过的《存有与时间》中对古代希腊神庙废墟的书写.海德格尔所讨论的梵高的绘画、希腊神庙与《存有与时间》的第一部、第二部具有一定的呼应关联:在梵高的《鞋》那里,历史的向度尚未完全敞开,此在(即农妇)尚未真正地展开其时间性;而在希腊神庙那里,此在(即希腊民族)作为未来性而在场,或者说展开了其时间性.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物”,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开启世界的力量,把原本隐秘、不显眼的事物携入作品所开启的世界之中,并且让大地是大地,这些都是同时间发生的本成事件,是一种否弃了事物作为认识论或是美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定性的存有—历史性事件或者说“跳跃”.这种跳跃(Sprung)即促成艺术作品之起源(Ursprung).
作者其他论文
我国大学城的发展规划研究.侯景新;马琳.管理观察.2014,18-20,21.
海德格尔与道家思想之关系问题新论.马琳.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32-39.
列维纳斯与女性主义.马琳.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3(4),74-80.
海德格尔与亚洲语言之双重关系探究.马琳.世界哲学.2008,48-60.
海德格尔论集置与东西方对话.马琳.世界哲学.2009,9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