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传播与社会抗争的关系模式:基于中国情境的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
作者:王斌[1]
机构:[1][王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胡周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年:2016
期刊名称:江淮论坛
期:3
页码范围:147-152
增刊:正刊
收录情况: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所属部门:新闻学院
语言:中文
ISSN:1001-862X
链接地址: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ianghlt201603025.aspx
人气指数:1
浏览次数:1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语境下新媒体与基层社会抗争的理论关系研究”
关键词:社会抗争;互联网;动员;舆论
摘要:中国的社会抗争产生于具体的历史现实情境中,与镶嵌在特定社会结构里的大众媒介共同作用,呈现出复杂的关系图景.本文扎根于中国社会现实,从纵向视角梳理了媒介技术发展与媒介形态演进对社会抗争的影响,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社会抗争和传媒的关系.作者提出媒介体制、媒介机构运作规律和媒体从业者、抗争主体的社会资本和抗争策略这三类因素影响着媒介在中国社会抗争事件中的作用.本文根据媒体立场和卷入程度两个维度将传统媒体在社会抗争事件中的角色归为四类:鼓动者、助推者、协调者和阻抗者,进而提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在抗争事件中的三种话语互动关系:传统媒体主导舆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同主导舆论、网络媒体主导舆论.
作者其他论文
新媒体与基层社会的传播动员机制--"江门反核行动"个案研究.王斌.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30-139.
用户,服务与关系的聚合机制--新浪微博运营模式分析.王斌;董芃飞.编辑之友.2015,84-89.
社区童书馆的理念与运行:以"小考拉"为例.王萍;王斌;康萌.出版广角.2014,14-17.
从"内容生产"到"社会关系编织"--以社交电视的发展为例.王斌;诸葛亚寒.新闻与写作.2014,28-31.
激励方式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杨晶;刘舶航;王斌,等.人类工效学.2015,21(1),57-60,65.